首页
通知公告
工作动态
信息公开
业务大厅
政策法规
常见问题
首页
>
年度报告
>镇巴县>
镇巴县泾洋中心小学
镇巴县泾洋中心小学
发布时间:
2025-03-30 17:03
单位名称
镇巴县泾洋中心小学
宗旨和业务范围
实施小学义务教育,促进基础教育发展。小学学历教育(相关社会服务)
住所
镇巴县泾洋街道办事处周家营
法定代表人
何太平
开办资金
1964.09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镇巴县教育体育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3180.6万元
3406.44万元
网上名称
无
从业人数 106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4年度,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一、2024年业务工作开展情况2024年,镇巴县泾洋中心小学有学生1628人,全校教职工101人,“三级三类”骨干教师38人。(一)在所有教室安装希沃系统,实现校园网络双千兆,无线全覆盖。根据上级有关要求,投入32万元改建学校厕所、为学生配备午睡躺椅。购回各年级科学配套实验器材,为学生全面发展提供助力。(二)夯实校本培训,扎实开展“三课”活动,定期举行课题研究成果展示活动,有力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三)开设学生社团60多个,涉及体育、艺术、科技、信息、棋艺、文学、阅读、书法等领域,大批艺术特长生不断涌现,每学期被表彰的“泾小好榜样”达900余人次。(四)以自学、互学、展学、评学为主要路径,开展学本教育研究,促使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变革,以评促学,核心素养得以发展。(五)学校“星级小达人”涵盖学生成长诸多领域,满足学生多样化成长需求,每位学生都能在自己感兴趣的、擅长的领域找到兴趣着力点及成长方向。学期末“泾小好少年”这一综合荣誉的评定,将“美德小达人”作为必备条件,引导师生关注思想品德的规范,让学生在涵养德行的同时,努力实现“五育并举”,提升核心素养。为激发后进生的成长内驱力,学校增设“进步小达人”这一荣誉。教师在学期初帮助学生确定努力方向,重点将其纵向变化的程度作为评选“进步小达人”的重要依据,让有差异的孩子都能享受到进步带来的自信。(六)学校坚持“五育并举”,积极探索内涵发展路径,连续8年荣获镇巴县“教育目标考核先进学校”“教育质量优秀学校”“教研工作先进单位”等称号。二、本年度取得的主要社会效益(一)本年度没有学生违法犯罪,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达到98%,行为习惯良好率达到达100%,实验操作合格率达98.6%,计算机操作合格率达96.6%,体音美学科测试及格率达89.5%,学生近视率为12.9%,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及格率达98.5%。全县小学毕业调研检测考试304名学生参试,全科平均分253.74,合格率为达78.29%,优秀率16.45%,达到了县教体局考核目标。(二)2024年,学校被评为首批全省中小学党建工作示范校培育创建单位,市“立德树人”优秀学校,县集团化办学优秀学校、优秀课程资源建设示范校、小学语文优秀学科基地、小学数学优秀学科基地、小学道德与法治优秀学科基地、综合考核先进单位、教育质量优秀学校。王华、杨梅、李云、王国华等五位市级教学能手参加汉中市“天汉好课堂”第二届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与课堂展示活动,成绩优异。校长何太平同志的《创新集团化办学,推进高质量发展》在全县汇报交流。刘从蓉、杨梅、姚佩儒、田生佳、王国华在全县教师培训中共作专题讲座6次。3.2024年度泾洋小学教育集团考核为优秀,获奖金10000元。三、存在的不足及改进措施(一)存在的不足1.由于我校学生生源复杂,留守儿童太多,不便于学校的教育教学和管理,一部分学生家庭辅导为空白,学生失去监管而放任自流,加大了老师的教育管理难度。各年级各班班额太大,加之有少数智障儿童,制约教学质量的整体提升。学校远程教育资源未能得到很好的开发,教师上课均只是用了PPT,现有的教学资源未能充分利用。由于教育的大环境影响,奖励机制无法实施,致使教师觉得干好干坏一个样,一些常规工作只注重表面未能夯实过程与环节,工作出现懈怠,思想和态度偏颇,导致部分班级部分科目教学成绩下滑。2.受地理位置限制,目前泾洋小学教育集团各成员校在发展现状、教情、学情等方面依然存在较大差异。自开展课后服务工作以来,各校领导、教师工作任务重,时间紧,而集团成员校之间距离较远,要挤出更多时间开展教育集团线下活动面临很多困难。集团内部许多重要任务皆需省市县“三级三类”骨干教师承担。这些老师除完成学校的教学任务、学科基地建设任务,还要牺牲许多休息时间方能完成教育集团安排的任务,确实压力很大,需局上出台相应的激励措施,以激发内驱力。(二)改进措施1.进一步完善部分管理制度。2.持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深入推进课堂教学改革,进一步加强音体美等薄弱学科教学。进一步发掘学校文化,凝练并弘扬学校文化精神,彰显办学特色。3.加强教育信息化建设,全力构建智慧校园。四、学校下一步工作打算(一)学校将继续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全力构建学校智能评价系统,落实“五育并举”,努力探索促进学生核心素养提升的新路径。(二)实现“班额不超过45人”目标。(三)现有的图书内容不能满足2022版新课程标准对教学的要求,需增添并更新。(四)努力利用社会各种教育资源服务学校教育教学,开展学生德育、社会实践活动。(五)立足学校实际,加强师资建设,推进课堂改革,优化师生评价,重视家校共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与学校内涵发展。把学校发展成为内涵丰富、科研领先、质量上乘、特色鲜明、学生满意、家长放心、社会信赖、县域一流的现代化学校。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无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无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无
友情链接
中央编办
信用中国
国家登记局
陕西省委编办
信用陕西
陕西文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