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单位名称 | 榆林市榆阳区驼峰路街道办事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为社区居民提供基本卫生服务社区预防社区保健社区医疗社区康复社区健康教育社区计划生育 | |
| 住所 | 榆阳区东沙驼峰中路4号 | |
| 法定代表人 | 孙华涛 | |
| 开办资金 | 1685万元 |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 举办单位 | 榆林市榆阳区卫生健康局 | |
| 资产损益情况 |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 1777.22万元 | 1475.73万元 | |
| 网上名称 | 榆林市榆阳区驼峰路街道办事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公益 | 从业人数 65 |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4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一、开展业务情况:2024年,中心主要承担12项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基本医疗、预防保健、康复医学、医学检验等工作。各项工作在上级的指导下均顺利开展。二、取得主要社会经济成效:(一)在新一届领导班子的带领下中心按照现有人员和社区卫生服务职能进一步调整人员结构,达到合理配置人力资源,实现管理水平不断提升。完善了中心考勤、总务后勤、各岗位职责管理等制度,细化调整了中心绩效考核方案,每月进行考评,对发现问题及时督导整改,鼓励大家争创“满分”服务。(二)国卫巩固提升、安全生产、医养结合创建、“分类指导争先进位”三年行动等工作统筹推进。(三)医疗服务可及性提升:通过优化排班、增设午间门诊及延时服务,满足居民不同时段就医需求;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全面铺开,组建了7支家庭医生团队,签约22195人,其中个性化签约服务3211人。2024年中心门诊量37313人次,较去年增长42%,医疗收入稳步提升。住院32人次。职工医保门诊9770人次,居民医保门诊统筹报销8780人次。健康证体检19417人次。(四)公共卫生精细化推进:全年累计开展健康讲座12场、义诊活动12次,影像资料播放269次,发放个性化健教处方2511张,覆盖辖区70%的区域,发放健康宣传资料25000多份,居民健康素养明显提升;为2128名老年人提供免费体检,管理高血压患者2788人,管理糖尿病患者1499人,管理严重精神障碍患者221人,管理结核病人42人,卫生监督巡查约565次,新增诊所2家,新增本底资料6份,上报违法行为1起。(五)各专项整治工作走深走实:一根据上级要求,结合中心实际,在全体党员干部范围内持续组织开展了教育工作。二在涉及人员范围内组织召开了违规从事营利活动专项工作安排部署会与推进会,对专项工作进行了全面落实。三开展了不合格党员摸底处置工作,通过核查,支部未出现不合格党员。四围绕持证情况和校验情况、卫生技术人员持证情况、医疗质量运行管理情况、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检查(食源性疾病)情况,四方面重点内容,在中心范围内组织开展了医疗乱象专项整治行动。五组织开展了整治殡葬领域腐败乱象专项行动,进一步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有效遏制了殡葬领域腐败乱象行为在中心范围的出现。(六)干部作风建设扎实有力推进:医药领域腐败问题集中整治工作、医疗领域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工作有序推进,并按照集中整治要求多次开展自查对自查出的问题建立台账及时整改并主动上报。三、取得的主要社会经济效益1、中医科室初见成效:12月中旬通过努力引进中医高层次人才一名,弥补中心中医药领域服务短板,半个月以来中医门诊较之前有明显提升,中药饮片使用率由原短短几十种增加到320多种,中医科室初见成效。2、紧密型医共体建设工作顺利运行。一通过与区妇保院影像科远程诊断平台的互联互通,使前来我中心就诊的疑难复杂病患者,得到了有力的影像技术支持。利用妇幼保健院优质资源集中的优势,以业务管理、技术帮扶、双向转诊、远程会诊、人员培养为主要内容,发挥对中心的技术辐射和带动作用,进而提升中心服务质量和水平。二“心电一张网”建设工作顺利实施,实现了心电设备链接、数据互联互通、智能诊断,有效破解了中心专业心电设备少,心电诊断医生不足,急救能力较弱等难题。3、5月份,在中心后院可利用的空间内,维修改造了一间收费室。收费室的增设,满足了后院区域二类疫苗等相关缴费业务的短距离、一站式办理,提升了群众的就医体验感。4、建立全区首家一级医疗机构线上电子票据系统,实现了无纸化缴费,缩短患者缴费时间的同时,为患者不限时自主查询打印发票提供了便利。四、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困难(一)在解放思想,破解发展难题上有待加强。目前中心存在的问题是,中医馆、医养结合区域设施全、硬件足,但仍缺乏高水平中医人才带动中心中医药的业务发展。具体表现为一是医养结合服务的开展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如医疗设备健全、人员培训、服务补贴等,目前资金来源有限,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医养结合工作的深入开展。二是中医药高层次人才和复合型人才短缺严重,难以满足辖区居民日益增长的中医药服务需求。(二)“先诊疗后付费”、无挂号费惠民举措的落实让患者少跑了腿,多省了心,但医保政策的调整,住院患者药物的限制使用,许多药物无法报销,致使住院患者明显减少。加之公卫业务服务半径锐减,在拓展业务范围上需要更加主动。(三)优质服务基层行创建工作存在短板,需要尽快健全科室设置,配备相应医疗人才,完善服务体系。五、下一步计划1、人才引育:继续在寻找中医人才上下功夫,引进高层次人才、学科带头人;返聘退休人才,做到人尽其才,充分发挥作用;邀请名老中医到中心“中医馆”坐诊。加强内部培训,选派中心部分科室人员外出进修学习先进技术。2、拓宽服务范围,挖掘工作新思路。随着中心公卫业务服务半径的缩小,在现有公卫项目的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上有所提升。在基本医疗上集思广益,强化医保政策的宣传力度,提高职工医保政策的知晓率,使得辖区居民能充分享受医养结合这一新的惠民便民举措。3、通过明确功能任务、合理配置资源、提升医疗服务能力、落实公共卫生服务、规范业务管理、完善综合管理。积极探索家庭病床业务,结合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的开展,使我中心2025年服务能力达到推荐标准。 |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医疗卫生执业许可证》证书号:66798233X61080211B1001有效期:自2021年10月21日至2026年10月20日 |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