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陇县农村合作经济工作站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为农村合作经济健康发展提供管理保障。土地承包管理,农村集体资产管理,农业产业化经营管理,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管理,农民负担管理,农村财务管理,农村经济统计管理,农村合作基金统计管理,农村经济体系管理,农经政策宣传。 | |
住所 | 陇县城关镇陇马路19号 | |
法定代表人 | 白文杰 | |
开办资金 | 3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陇县农业农村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13.72万元 | 5.82万元 | |
网上名称 | 无 | 从业人数 12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4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4年,我单位在主管部门的领导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严格按照单位章程开展工作。紧紧围绕年度工作目标任务,圆满完成了各项业务工作。现将开展业务活动情况报告如下:一、按照登记的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业务活动情况。(一)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工作。1.持续深入开展农村集体经济合同清理规范工作。印发《陇县农村集体经济合同管理办法(试行)》和《农村集体经济合同示范文本》。全县累计清收集体经济合同5240份,审查合同5240份,审查率100%;问题合同5113份,整改率100%,追缴合同欠款1361.9万元。2.全面清查农村集体“三资”。指导全县104个村全面完成集体资产清查核资工作,清查村集体资产11.73亿元,其中经营性资产6.17亿元、非经营性资产5.56亿元。开展村“两委”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负责人任中经济责任审计,当前各镇均已全面完成审计工作。根据审计报告汇总问题22件,涵盖会计做账、原始凭证、财务处理、资金管理、项目管理、固定资产管护等多个方面,已及时向镇级反馈问题并督促整改到位。3.巩固村级财务管理专项治理工作成果。联合县财政局开展农村财务管理人员业务培训,排查出财务未纳入村级管理的村民小组73个,并将有关情况移交县纪委监委,借用县纪委监委力量督促全县937个村民小组财务全部纳入村级管理,堵住了组级财务监管漏洞。4.推进农村集体资产财务监管信息化。积极推广运用“陕农经”综合信息监管服务平台,组织开展系统操作培训会2场次200多人次,各镇成立了3-5人的农村“三资”管理队伍,统筹解决镇村平台运用和“三资”管理工作,村级落实2名“陕农经”平台专职工作人员,确保平台正常运行。全县录入会计凭证5813条,资产资源卡片8924个,登记录入合同4195份,并对接县农商行完成了各村集体经济组织的网银注册和“U-key”发放工作,平台共完成“银农直联”业务11笔,涉及资金14.9万元。5.实施扶持壮大村集体经济项目。项目涉及资金2803.03万元,覆盖全县9个镇、25个行政村,内容涉及苹果、乡村旅游、药材、社会化服务农机具采购等产业发展。按照“经营参与、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原则,引导农户参与到村集体经济合作组织中,“抱团”发展特色产业,通过“保底+分红”形式增加农户收入,项目辐射带动脱贫户3989户,脱贫人口15511人,村集体平均每年增收3万元以,形成了集体与农户“双增收”的良好局面。6.持续做好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聘用职业经理人试点工作。在去年试点基础上,再选取了11个村推广职业经理人聘用试点,吸纳“三农”人才创新集体经济发展方式,积极探索政经适度分离管理模式,2024年底,各试点村集体经济收益水平较之前有明显增长,并为全县集体经济发展创造出了更多可借鉴的成功经验。全年村集体经济收益3708.6万元,较上年增长16.08%。(二)推进农村土地改革工作。1.持续开展农村土地管理工作。印发了《陕西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承包法>办法》,深入认真的学习了宣传贯彻(实施办法)转发市下发的土地承包法>办法法律政策问答。通过实施土地流转,促进了农业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发展,为加快我县现代农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2.推行农村土地流转规范化管理。集体耕地总面积58.94万亩,统计土地流转总面积4.45万亩,其中:家庭农场流转总面积713.6亩,合作社流转总面积6045.75亩,种养大户流转总面积6843.35亩。工商资本土地流转总面积3.92万亩,签订144份承包地经营权流转合同。全县农村土地流转台账信息平台备案合同623份,备案流转面积2.61万亩,流转总金额7774.37万元,涉及工商资本18家。3.加强宣传宅基地管理工作。县农业农村局联合县自然资源局、县住建局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宅基地和农民住宅建设管理的通知》,建立了县主导、镇主责、村主体的工作责任体系和户申请、村审查、镇审批、县备案的工作流程以及县农业农村局、县自然资源局、县住建局等部门共同推进的分工协作机制。制作了宅基地审批程序宣传彩页3000份,发放到十个镇。(三)发展新型经营主体工作。1.实施2024年新型经营主体培育项目。省级农业专项资金项目45万元,其中示范合作社规范提升项目支持合作社2家涉及资金25万元,家庭农场培育发展项目支持家庭农场4家涉及资金20万元。中央财政支持经营主体能力提升项目395万元,其中合作社规范提升项目支持合作社4家涉及资金40万元,家庭农场培育项目支持家庭农场7家涉及资金35万元。当前正在加快验收。社会化服务项目涉及资金300万元,任务面积3万亩,确定由25个服务主体对全县2.13565万亩玉米机收单环节以及3.3万亩冬小麦的耕、种、防三环节进行托管服务。现各服务主体已完成玉米机收及冬小麦耕、种环节的托管作业。2.大力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以粮食生产、蔬菜和中药材种植、养殖为主,大力推动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发展,深化农村改革,激发农业农村发展新活力。全县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507家,年销售收入超100万元的农民专业合作社10家、产品商标注册总数达8个以上;培育家庭农场450家,其中省级示范28家、市级示范13家,全部开通并使用“随手记”记账软件。3.开展市级示范社规范化建设突破年活动。从3月15日开始,由县农经站工作人员、各镇农业干事及新型经营主体辅导员,分组分镇对11个市级以上示范合作社入社宣传,重点指导各合作社规范财务管理、成员账户、内部管理三个方面查漏补缺。4.开展防范农民专业合作社内部资金互助活动风险排查工作。从2024年2月23日开始,对全县4个国家级示范社、7个省级百强和示范社、11个市级十佳和优秀社、14个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及150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共计186家进行了内部资金“金融”业务排查工作。经排查,我县农民专业合作社2023年均未开展内部资金互助活动等业务。5.积极申报市级合作社、家庭农场。陇县大兴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被评为2024年度市级十佳农民专业合作社,陇县关山尚品沙棘种植专业合作社、陇县瑞丰农牧专业合作社被评为2024年度市级优秀农民专业合作社。陇县鹏盛、陇县启英希有等6家家庭农场被评为2024年度市级家庭农场。二、取得的主要社会、经济效益。巩固提升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成果,加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管理、农村宅基地管理,大力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推进全县经营主体规范化建设,持续“两闲”盘活利用等重点工作取得实效。清理规范农村集体经济合同工作经验分别在市农业农村局官网和“陕西农经”公众号上宣传报道、“三资”监管工作经验入选宝鸡市乡村振兴领域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为民办实事典型案例、下凉泉村集体经济发展模式入选陕西省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典型案例、集体经济调研报告获荣二等奖、全省2024年度农村经营管理工作绩效评价中我站被评为省级优秀单位。三、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一)存在的问题:一年来,农经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1.存在村集体经济发展不平衡;2.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多元化不够;3.土地流转台账建立不规范等问题。(二)改进措施:以上问题和不足我们将在以后的工作中继续强化措施,逐项改进。1.通过积极举办培训班,提高工作人员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2.认真学习各项业务知识,提高工作人员素质水平,创新思路,开阔眼界。3.在工作中党员带头,增进紧迫感,危机感,努力进取,认真工作。四、2025年工作计划。(一)持续壮大村集体经济。巩固提升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成果,进一步规范集体经济组织运行机制,做到村集体经济组织与村委会账务分离。持续推进职业经理人试点工作,切实推动全县新型农村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谱写农村改革发展新篇章。(二)加大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和培育工作。积极与市场监管等部门配合,着力培育一批有质量、有影响的新型经营主体。积极探索托管式生产模式,扩大提升社会化服务面积和水平,做好农民合作社名录建设,抓好“空壳社”分类处置工作。(三)提升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能力。创新农业社会化服务项目监管方式,利用农业社会化服务主体名录系统、通过作业轨迹核实服务面积,提升全县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水平。(四)持续加强农村“三资”监管工作。以农村集体资产财务监管信息化为核心,进一步健全完善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办法,聚焦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深入开展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督促整改落实,从源头上遏制侵害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合法权益的现象发生,确保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健康有序发展。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