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陇县> 陇县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陇县农村能源工作站)

陇县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陇县农村能源工作站)

发布时间: 2025-03-30 11:36
单位名称 陇县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陇县农村能源工作站)
宗旨和业务范围 推广种植业技术,促进农业发展。种植业技术引进、试验、示范与推广;种植业技术推广体系管理与指导;种植业技术宣传、指导培训与服务。
住所 陇县城关镇陇马路21号
法定代表人 闫俊平
开办资金 140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陇县农业农村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151.31万元 74.24万元
网上名称 从业人数  22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4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2024年,我单位在主管部门的领导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严格按照单位章程开展工作,紧紧围绕年度工作目标任务,圆满完成了各项业务工作任务。现将开展“业务活动情况报告如下:一、按照登记的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业务活动情况。(一)抓好技术推广,助力农业发展。1.推广小麦宽幅沟播技术,落实小麦宽幅沟播技术。主推小麦宽幅沟播技术面积2万亩,建成小麦宽幅沟播技术示范区20多个。2.推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建立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春播示范区4个(城关镇店子村、温水镇坪头村、东风镇南村、东风镇普乐塬村)示范面积800亩,夏播示范区2个(东风镇上凉泉村、下凉泉村)示范面积1200亩;推广玉米“一增三改一防”技术。建立玉米密植技术示范面积2万亩,建成玉米增密度百亩田40个,千亩片16个。3.推广绿色防控技术,全县设立了26个系统监测点,发布病虫害预警信息10期,调查各种病虫害50多种,定点监测155次,病虫害短期预报准确率达95%以上,中、长期预报准确率达90%以上,实施完成小麦、玉米重大病虫统防统治防治38.5万亩次。在防治小麦穗期重大病虫害、大豆玉米“一喷多促”期间,共出动机植保无人机85架次、自走式喷杆喷雾机150架次、机动喷雾器460台次、背负式喷雾器4850多架次,全县小麦、玉米专业化统防统治面积71.2万亩次,统防统治覆盖率达53.1%、绿色防控率达56.4%,病虫危害损失率3.8%。4.推广害生物综合防控技术先后组织植保技术人员43多人次;设立苹果蠹蛾性诱器58个。开展苹果蠹蛾监测23次,进行苹果蠹蛾疫情消杀6次104.4万平方米。5.推广沼气安全使用技术,开展沼气生产技术指导排查10批次、3629户,消除安全隐患89处。设立农田地膜残留监测点2个,建成村级地膜回收站8个,购置地膜捡拾机械8台套。6.推广药材提质增效技术,完成中药材种植面积1.1335万亩,领办创办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12家,引领全县中药材专业化、集约化种植水平。7.推广蔬菜优质高产技术,种植蔬菜8.23万亩,其中露地蔬菜6.56万亩,设施蔬菜1.67万亩,总产量14.23万吨。(二)做好试验示范,夯实农业基础。1.开展粮食作物产能提升试验示范4大类12项次,建立试验小区40多个;春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玉米平均亩产492.1公斤,大豆平均亩产97.2公斤。2.开展小麦超高产试验示范60亩,建立粮食作物超高产试验示范区43亩,种植优质小麦7个品种。3.开展小麦绿色防控示范区4个,每个示范区面积1000亩,建立玉米绿色防控示范区2个,每个示范区面积600亩,全县绿色防控覆盖率达到56.4%。4.推广配方肥1.62万吨,化肥利用率40.09%,较上年提高0.02%,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70.2万亩,技术覆盖率96.3%。5.开展化肥减量增效试验,建立化肥减量增效核心示范区0.15万亩,涉及农户487户,辐射带动3.6万亩,农户施肥调查110户,示范区化肥减量3%,节本增效每亩60元,带动全县化肥用量实现负增长。6.建立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项目技术试验,建立示范区2.5万亩,化肥减量增效试验5个,主要推广增施有机肥配合施用缓释配方肥,减少了化肥的施用残留和施用量。(三)强化体系管理,注重工作质量。1.强化内部管理。推行目标责任制管理,细化量化考核指标,严格各项工作任务的落实,建立考核奖励机制,将工作完成情况和考核结果挂钩、将工作质量和年终评优挂钩,将工作绩效和省市先进挂钩,激发广大干部职工的干事热情和创业激情,推动农技服务工作上水平上台阶,为县域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繁荣服务。2.细化工作任务。对标对表目标任务要求,将工作任务逐层分解细化量化到人,进一步夯实责任、明确职责,做到人人肩上有担子,各个身上有压力,凝心聚力齐抓共管,打好服务“三农”工作基础。3.加强绩效督导。根据工作开展情况,对农技人员的工作业绩取得实效等,开展绩效评定,奖励先进激励后进,激发大家的工作热情和干事激情,形成创先争优比学赶超的良好工作氛围。(四)开展宣传培训,提高服务水平。结合我县农业生产实际,因地制宜制定了《小麦春管技术指导意见》、《玉米密植技术指导意见》等技术指导文件10份;在各类新闻媒体及陇县农业公众号等媒体上开展宣传报道21期;紧扣农时季节和农事节点,开展粮食、蔬菜、中药材种植管理等各类技术培训会85场次,培训群众7800人,发放技术资料3.2万份;主推技术覆盖率达到95%以上,技术知晓率97%,技术服务满意度97%以上,为县域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撑。二、取得的主要社会、经济效益。全年完成小麦播种面积27.52万亩,亩产376.3公斤,产量10.36万吨,玉米播种面积18.3万亩,亩产487.6公斤,产量8.92万吨,粮食作物总产19.28万吨;化肥农药用量持续减少利用率提高3.5%,降低生产成本20元/亩;筛选出优质高产作物良种4个,深挖粮食作物增产潜力;使用项目补贴资金730多万元、集中药剂采购115万元,购置补贴小麦宽幅沟播机等农机具25台;实施农作物病虫害防控,在全县小麦条锈病常发、重发川塬灌区防治3.4万亩。建立病虫害物联网数据分析管理系统和虫情信息自动采集传输等仪器监测设备29台套,建成田间病虫害自动监测点“一主三副”四个,提高了农业自动化检测水平。三、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一)存在问题:1.宣传方式有待更新;2.技术培训次数有待增加;3.服务能力有待优化。(二)改进措施:1.与时俱进积极创新,借助微信、抖音、快手等媒体平台,采用短视频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宣传方式,进行农技新理念、新技术、新模式宣传,提高宣传的覆盖面和知名度,从整体上提升群众的技术素养,持续培育“三农”发展后续人才。2.强化学习提高素养,集体学习和个人自学,积极参加省市组织的培训班,强化“三新”技术学习,深入“三农”一线和田间地头,向书本学、向实践学、向老同志学,不断提高农技人员的从业素质,努力提高服务“三农”的水平和质量。3.敬业爱岗服务“三农”,树立服务意识和奉献意识,解决在种植过程中存在的短板和不足,不断提高专业技术服务水平。四、2025年工作计划。(一)夯实粮食安全基础。在小麦宽幅沟播、玉米大豆复合种植、玉米增密度等主推技术上下功夫,春播、秋播等重要种植时间,组织农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做好技术指导和示范推广“三新”技术,积极扶持粮食生产经营主体,加大技术宣传培训力度,为保障粮食安全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二)提高三情监测水平。充分应用重大农作物病虫害自动监测设备,土壤墒情自动监测,推进监测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技术应用,印发各类技术指导手册,提供更精确的数据,更实用的技术,为全县农业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三)优化技术保障能力。以试验示范基地建设为依托,优化技术力量,发挥传帮带作用,培养一批新农人,采用先进适用技术,落实节能降耗措施,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相结合,加快农业产业提质增效转型升级步伐,为县域现代农业发展提供坚实技术支撑。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