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陇县儿童福利院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提供代养服务,弘扬救助精神。收住本县及周边县区父母双亡、无依无靠、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的孤儿的生活、就医和义务教育;宣传对孤残儿童的保护、照料政策和在孤残儿童工作方面的先进典型、提高全社会对孤残儿童的关爱意识。 | |
住所 | 陇县城关镇北坡西路17号 | |
法定代表人 | 朱培娟 | |
开办资金 | 568.26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陇县民政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378.98万元 | 347.2万元 | |
网上名称 | 无 | 从业人数 3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4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4年,我单位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严格按照单位章程开展工作,无违规违纪情况发生。现将开展业务活动情况报告如下:一.按照登记的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活动情况。2024年,陇县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在县民政局的正确领导下,年度工作计划稳步推进,未成年人服务体系建设取得新进展,负责做好符合民政部门临时监护情形的未成年人收留抚养工作,协调做好兜底监护、资源链接、服务转介、精神关怀等帮扶救助工作,同时进一步规范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收留抚养未成年人相关事宜,确保留守、困境儿童得到及时有效救助,让孩子们在更加安全的环境下健康成长。10月份3名集中供养孤儿经与本人及亲属沟通,民政局局务会研究通过,同意转为散居孤儿,由亲属履行监护职责,11月份2名集中供养孤儿移交至市儿童福利院,顺利完成县级儿童福利院向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转型。今年来,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帮助县域困境儿童800余名,临时监护儿童6名。(一)中心儿童照料。1.机构救助,温暖孩子成长之路。年初,中心临时照料儿童共11名,中心采取轮班的形式为儿童提供生活照料、学习辅导、娱乐活动、医疗救助、心理健康、安全教育等服务,确保儿童24小时有人陪伴。在住宿方面,实行男女分区管理,6名女童由两名女性管护员住在女生宿舍照料;在季节交替之际,为儿童采购分发衣物、生活用品等物资。管护员定期对儿童宿舍床上用品进行清洗、晾晒,清洗、晾晒共计60次,每天保持床铺整洁,保证起居室无异味,每天对走廊、功能活动区、设施设备、器具进行清洁和消毒,保持公共服务区域整洁卫生、无异味,确保为儿童提供安全、温馨、舒适的生活环境。2.安全为重,守护孩子健康成长。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以“时时放心不下”的高度自觉,切实抓好儿童福利院安全生产责任落实。深入推进儿童福利机构安全管理,坚持集中整治与常态化整治相结合、治标治本相结合,补短板、堵漏洞、消盲区,持续营造和谐稳定的生活环境。在消防安全方面,每月至少对儿童宿室、食堂、活动室、晾晒室等重点部位开展一次全方位巡查,每年至少对灭火器、灭火毯等消防器材进行一次系统检查。在食品安排方面,盯紧食材原料控制、餐具饮具清洗消毒、食品留样等重点环节排查整治。在疫情防控方面,重点排查整治功能分区管理、人员出入管理、物品交接管理等方面隐患。在燃气安全管理,安排专人负责操作和管理,每周六在孩子洗澡时使用,其余时间均关闭燃气总阀门,定期对燃气设备定期检查和维修,同时查看燃气报警器是否正常运行,及时发现和排除潜在风险。5月28日省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第一督导检查组对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情况进行了督导检查,对第一督导检查组反馈的整改意见,中心高度重视,分析问题原因,研讨整改方案,落实整改责任,确定整改期限,以坚决有力的整改措施、一条一条整改到位。3.开展活动,提升孩子幸福指数。中心工作人员始终坚持高质量的陪伴和融入孩子的世界,让他们感受到被尊重和重视,给予他们民主的氛围和参与其中。为儿童开展节日活动、融入活动、手工活动等各类活动30次,受益儿童200人次。强健的体魄是进行一切活动的基础,管护员特别重视儿童的体育锻炼,每周末坚持为儿童开展户外锻炼。针对儿童存在的普遍心理问题,中心链接专业心理咨询师,邀请心理咨询师为儿童开展团体心理辅导,在游戏和交流中打开儿童内心,引导儿童养成积极健康的心态。2024年共开展团体心理辅导2次,个案处置8次,受益儿童80人次。 (二)困境儿童救助。1.入户走访。中心工作人员、镇儿童督导员、村儿童主任依据风险等级对全县在档留守、困境残疾儿童开展全面入户走访,及时掌握最新最实的儿童信息,为儿童提供更加精准化、精细化的帮扶措施。在档儿童常规走访共150人次,在走访过程中,2个困境残疾儿童的家长反映想持续在县妇幼保健院持续做康复治疗,中心及时与妇幼保健中心沟通,签订了《陇县留守困境、流动儿童康复治疗协议》,以保障留守、困境残疾儿童在县妇幼保健院康复中心得到持续康复治疗。打造“未保+社工”个案服务模式。今年暑假,中心在入户走访的过程中,开展有针对性、有重点的深入调研,力求精准掌握走访对象的基本信息、居住情况、家庭关系、健康状况、学习生活状况,中心社工向他们提供心理辅导,向他们宣传防溺水、防性侵、防辍学、防霸凌和交通安全等相关内容,让每一个孩子都拥有安全、健康、快乐的童年。同时,中心工作人员依据频次对在档儿童进行电话回访,电话回访400次。2.资源链接。突出资源链接,打造“1+2+N”关爱保护模式。中心积极开展关爱帮扶活动。春节、六一等节日期间,中心联合县妇联、县税务局、国网宝鸡供电公司志愿服务人员爱心人士、共走访慰问50名困境儿童,为儿童带去米、油、蛋糕及学习用品等物资,总计价值4000元。督促指导儿童督导员、儿童主任利用“未保站”“儿童之家”阵地开展各类关爱活动。3.政策宣讲。通过上街发放宣传手册、现场解说、向过往群众讲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帮助家长们增强安全意识和监护意识,关注未成年人的成长生活。加强基层儿童工作者的政策掌握和应用,提高基层儿童工作者服务关爱能力是保障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在基层落实的关键。为儿童监护人开展儿童福利政策宣讲16次,受益人数60人次;为留守、困境儿童心理健康辅导1次,受益人数60人次。4.部门协同。依托未成年人救助保护工作服务体系,中心建立了规范的服务机制,受邀参加儿童案件的不公开听证会,与县检察院未成年人检察办公室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为后期工作的拓展推进奠定了基础。5.督促指导。3月份,中心组织举办全县未成年人保护心理健康知识讲座,8月份组织全县儿童督导员、儿童主任业务培训,全面提升了儿童督导员、儿童主任业务水平,进一步强化了基层儿童工作队伍建设。暑假开始,中心及时下发《留守困境、流动儿童暑期关爱活动指南》,督促指导儿童主任开展形式多样的关爱活动,同时检查“儿童之家”暑期开展关爱活动情况,指导整理未成年人救助保护工作资料。6.来访交流。6月份中心作为全省县级儿童福利机构创新转型推进会实地观摩的点位,接待了省、市、县各级领导共计80人实地观摩。下半年,汉阴县民政局、礼泉县民政局、汉滨县民政局等先后19人来访,中心主任带领来访人员参观中心各功能室,了解中心人员配置、工作流程、未成年人救助保护工作运行模式、取得经验以及帮扶成果等情况,同时在沟通中接受工作指导,促进后期工作更好地开展。二.取得的主要社会、经济效益。全县县级儿童福利机构转型推进会在我县召开,县儿童福利院成功转型为县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受到各级领导充分肯定。三.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一)存在问题:1.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协调机制效果不佳,与相关部门协调配合还不够紧密,信息互通、资源共享不充分。2.儿童工作队伍专职化水平不高,大部分儿童主任兼任,在兼顾其他工作得同时还需要定期做好辖区内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的关爱服务工作,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关爱保护的质量和水平。3.社会工作专业人才、融合社会组织等关爱服务队伍较少,开展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心理疏导、行为矫治、监护指导等专业服务的次数较少。(二)改进措施:1.充分发挥县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的中枢作用,整合学校、团委、妇联、公安等部门力量,明确职能职责,针对工作新动态、新问题及时开展分析研判,实现数据共享,各责任部门相互协作,密切配合,凝聚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合力。2.聚焦未保政策法规、专业知识、业务技巧、典型案例,对儿童督导员、儿童主任开展进阶式培训,提升基层儿童工作者服务能力,打通关爱服务困境儿童的“最后一米”。3.动员社会组织,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开展“六一”儿童节慰问活动,联合群团组织和慈善协会等公益力量,到镇、村开展关爱帮扶行动;利用暑假、寒假扩展活动阵地,开展各类适应青少年的有益活动,营造全社会关心关爱未成年人保护的良好氛围。四.2025年工作计划。2025年,陇县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将在“3633”未保工作体系的指导下充分发挥统筹、协调、指导、监督等职责,制定完善阶段性工作计划,分工合作,密切配合,形成齐抓共管的保护格局。鼓励、引导更多的社会组织参与儿童福利和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加大入户走访频次,通过专业社工开展对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农村留守儿童、困境儿童关爱探视、心理服务、精神慰藉,定期开展儿童主任和儿童督导员培训,使我县未成年人救助保护工作再上新台阶。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