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陕西陇县秦岭细鳞鲑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维护渔业生产秩序,保护秦岭细鳞鲑等水生野生动物资源,维护生态平衡。秦岭细鳞鲑及生态环境保护、秦岭细鳞鲑驯养繁殖及科学研究、秦岭细鳞鲑栖息地环境监测与治理、秦岭细鳞鲑资源基础数据收集分析、自然保护宣传教育、保护区内生态旅游管理、渔业生产秩序维护及技术指导、渔船安全检测、水产品检疫及水产品质量监管。 | |
住所 | 陇县北大街莲池巷13号 | |
法定代表人 | 戚新宇 | |
开办资金 | 586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陇县水利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711.28万元 | 337.09万元 | |
网上名称 | 无 | 从业人数 15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4年,我处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4年,我单位在主管部门的领导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严格按照单位章程开展工作,紧紧围绕年度工作目标任务,圆满完成了各项业务工作任务。现将开展业务活动情况报告如下:一、按照登记的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业务活动情况。(一)全力做好保护区监督管护。1.保护区基础建设开创新局面。投资340万元的县级重点项目中央林草生态保护恢复资金项目全面完成,先后对514省道陇县固关至陕甘界公路改建工程、陇县三联至新集川公路改建工程、唐家河电站引水设施改造工程以及华润风电项目41个样点进行现场采样调查,陇县细鳞鲑科研繁育中心水源地及绿化维修工程顺利实施,建成宾格笼拦淤坝2处,维修防护堤1处,院子铺碎石969㎡、绿化种草3389㎡,设置刺丝围网854m。2.生物多样性保护有了新收获。全年繁育秦岭细鳞鲑苗6万余尾。在大黑沟河、大力村河、苏家河区域,开展溯源普查活动3次。联合县畜产局开展2024年千河流域水生生物增殖放流活动,在固关镇上岔村千河段放流秦岭细鳞鲑鱼苗1.5万尾,鳙鱼、鲫鱼等鱼类22.5万尾,有效改善千河流域水生生物种群结构,维护生物多样性。3.全过程日常性管护取得新成效。年初召开全年管护工作会议,签订《管护工作目标责任书》,安排部署保护区全年重点工作。全年出动检查车辆60余次,管护员人均巡查260多次,发现疑似问题线索12件,制止违法苗头行为6起,发放《督办函》、《整改通知书》等7份,有效维护保护区管护秩序。4.扎实做好“绿盾”行动“回头看”工作。对保护区2019年至2023年间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开展“回头看”,联合区水利局、环保局等相关单位对国家林草局遥感监测反馈的3处图斑点位进行核查整治,整治情况已完成系统上报。持续跟踪生态环境部“2022年后半年遥感监测反馈线索”2个点位整治工作,涉保护区河道疏浚已全部完成,滩涂、坡面已修复,植树、种草工作基本完成,顺利通过生态环境部现场检查。(二)切实提升科普宣教水平。持续开展水生野生动物保护科普宣教“六进”活动。深入新集川中心小学、东风镇中学等开展水生野生动物保护校园科普宣教活动3场次。走进东紫花城小区、上河郡小区开展入户式宣传3次。结合“世界水日”“世界生物多样性日”等节庆日分别在秦源广场、泰和广场、大润发广场开展面对面设点宣传5次。在游客密集的河道周边、乡村旅游点及县域内A级景区开展宣传10余次。结合“科技下乡”“农民丰收节”等节庆活动,深入各镇开展宣传3次。开展“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宣传月”活动,在全县中小学生中开展了“保护秦岭细鳞鲑·守护绿水青山好家园”主题作品征集活动。全年累计发放宣传彩页、宣传布袋及主题定制书包、画册、水杯、文具等10000余份,水生野生动物保护科普宣教全面覆盖,全民保护意识不断增强。二是宣教阵地和设施持续健全完善。陇县秦岭细鳞鲑科普宣教中心、八渡保护站户外宣教长廊全面建成,新建大型标志性主题造型1处,宣教牌7处,宣传小品等20处,水生野生动物主题儿童游乐设施等10处,构建起保护区内大中小型各类宣教警示牌分区域布局、全方位覆盖的矩阵式宣教阵地。利用抖音、视频号等新媒体平台,及时向外界通报保护工作动态、宣传科普知识。高标准拍摄制作秦岭细鳞鲑宣传片《山涧精灵—秦岭细鳞鲑》,印制宣传画册《秦岭细鳞鲑的庇护所》2000册。二、取得的主要社会、经济效益。陇县秦岭细鳞鲑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入镜《秘境之眼——秦岭溪语》纪录片长达10分钟,同步央视一套、央视频、央视节目官网等平台上映,陇县保护区工作成效亮相全国。陇县秦岭细鳞鲑科研繁育中心获评“宝鸡市科普示范基地”,社会知名度和影响力显著提升。三、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一)存在问题:1.陇县科研繁育繁育中心水源供给严重不足,造成繁育工作推进缓慢;2.秦岭细鳞鲑人工孵化科研力量薄弱;3.秦岭细鳞鲑保护执法体制不够顺畅。(二)改进措施:1.抓好保护区巡查检查工作。持续开展保护区巡查检查工作,严厉打击保护区采砂取石等破坏野生水生动物栖息地环境的违法行为,做到发现一起、查处一起、教育一片。2.抓好秦岭细鳞鲑驯养繁育工作。积极与科研院所合作,增殖放流秦岭细鳞鲑幼苗1万尾以上、草鱼、鲢鱼等其它鱼苗10万尾以上。四、2025年工作计划。(一)坚持保护优先,提升监督管护的能力和水平。1.继续严密监测保护区人类活动情况。充分利用视频监控、管护员巡查等途径,进一步织密织牢保护区监管网络,实现全天候、无死角监管,严防违法行为发生。继续开展集体徒步巡查活动。计划组织全体机关干部、管护员开展3次集体巡查活动,通过捡拾垃圾、宣传法律法规、排查问题隐患,制止违法行为,提高全民的生态保护意识。2.继续开展“绿盾”行动“回头看”。重点督导项目单位做好省道514陕甘界公路改建工程后续生态环境恢复治理工作,通过采取清理落石、固土护坡、植树种草、恢复植被等多措并举,彻底恢复该处生境。3.继续强化涉保护区项目监管。重点对明年开工建设的八渡---碾盘公路改建等项目实施监管,做好项目开工前《专项评价报告》预审、开工后实施过程监管。4、继续做好管护队伍建设。重点做好基层管护人员聘用制度改革,进一步健全完善管理制度,夯实工作责任,提高管护成效。(二)普及保护意识,提升科普宣传的能力和水平。1.进一步加大科普宣教“六进”力度。联合涉保护区中小学及已经授牌“秦岭细鳞鲑保护科普宣教示范点”的两所城区小学常态化开设水生野生动物保护主题小课堂。开展“我是秦岭细鳞鲑保护小使者”典型案例征集和“保护秦岭细鳞鲑·共建绿水青山好家园”主题作品年度征集评选活动,使科普宣教成效真正落地生根,转化为广大师生切实参与保护工作的具体实践。2.进一步打造宣教精品。利用好科研繁育中心、科普宣教中心、八渡户外宣教长廊及专题宣传片、宣传画册等一系列宣传阵地、载体,着力打造陇县秦岭细鳞鲑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宣教品牌。不断提高公众号、视频号制作运营水平,提高作品发布频率,多视角、多形式讲好“秦岭细鳞鲑保护故事”。(三)聚焦种群增加,提升科研繁育的能力和水平。科学抓好科研繁育中心建设管理工作。做好人工冷水鱼的养殖,进一步掌握秦岭细鳞鲑生活习性,为扩大繁育积累经验。(四)加强项目建设,提升基础建设的保障能力和水平。1.实施2024年水毁设施维修工作,确保保护区基础设施正常运转。2.抓好陇县细鳞鲑管理处保护区内工程建设影响监测研究项目,按工程进度保质保量完成年度工作任务。3.提早谋划保护区优化整合后的勘界立标工作。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