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单位名称 | 汉阴县气象台 |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承担天气监测、预报、预警、应急工作;承担决策气象服务、为农气象服务工作;开展农气、生态服务及灾害调查、分析、评估业务;承担气候资源的开发应用业务,承担气候评价、论证和农业气候区划工作;承担气象信息发布、公众气象信息服务工作。 | |
| 住所 | 汉阴县城关镇龙岭村气象局院内 | |
| 法定代表人 | 储子丰 | |
| 开办资金 | 12.6万元 |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 举办单位 | 汉阴县气象局 | |
| 资产损益情况 |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 12.6万元 | 13.36万元 | |
| 网上名称 | 无 | 从业人数 3 |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本年度,我单位严格执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相关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工作,无违反《条例》和实施细则的情况;无变更登记事项。 |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4年度,我单位在汉阴县气象局的领导下,认真贯彻《条例》及其实施细则,严格遵守各项法律、法规和政策,按照核准登记的业务范围开展活动,主要情况如下。一、开展的具体业务活动。(一)扎实推进做好汛期气象服务工作。一是气象台多次召开气象服务专题会议,部署落实气象服务工作和上级要求,坚持汛期24小时值班和领导带班制度,坚持重要天气和市局气象台会商,紧紧抓住灾害性、关键性、转折性天气做好预测预报及服务工作。二是开展全县33个区域站汛前巡检,每一个站点现场调试校准,对采集器、传感器、储电池的更新,确保汛期关键时间区域站稳定运行,提供准确的第一手气象资料。(二)强化预报分析研判,做到预报在先。一是严格落实“13161”递进式气象服务。严格落实提前一周预报提示,提前发布一周天气趋势;提前三天预报过程,发布重大信息专报;提前一天发布汛期天气预报;提前6小时短时预报,发布预警信号;提前1小时发布天气警报、高频次滚动发布雷达回波。二是积极应对今年极端大风、区域暴雨、极端高温和强降雨等自然灾害性天气,共发布汛期天气预报141期、重要气象信息专报11期、天气警报11期、预警信号79期、24小时灾害性天气预报4期,启动重大气象灾害应急15次累计31天。报送县级决策气象服务材料102期,县级领导检查17次、25人次,叫应应急责任人72次、192人次,获县级领导批示2份。无人员因灾伤亡。(三)气象预警能力不断增强。一是依托“三农”建设,气象部门通过建设气象预警系统,及时发布各类气象预警信息,为社会公众和各行各业提供了重要的气象保障。二是围绕汉阴县蚕桑、猕猴桃、茶叶等主导特色产业,实现直通式气象服务,做好农业气象灾害监测预报与病虫害防控,保障产量增收。三是围绕“春耕春播”、“夏收夏播”、“稻香旅游”、“荷香旅游”“醉美荷塘”“漩涡古梯田系列活动”、“篮球赛”“环秦岭第八届自行车联赛”“中国汽车登山锦标赛”“农事”专报等重要活动,共发布气象专报50期。针对极端天气事件,我台以《气象信息参考》、《专题报告》的形式,提供有用的决策服务。(四)气象资源开发利用成效显著。气候评价,支撑风能太阳能电站规划选址气象服务,委托省气候中心完成了汉阴县风力资源评估报告。气候资源开发,指导风堰移民生态博物馆申报的凤堰云海景观被中国气象服务协会评为“天气气候景观观赏地”。组织县现代农业园区服务中心申报了猕猴桃为“省级气候好产品”已通过初评。指导漩涡镇建立了“天然氧吧”负氧离子监测数据景点发布专区。(五)强化复盘总结过程分析。充分认识重大天气过程复盘总结的重要性,汛期期间共报送过程服务总结10次、开展集中复盘总结4次。每一次重大天气过程组织全体业务人员认真分析研讨监测预报预警服务全流程、全链条、全过程中的技术难点、服务情况和改进措施,不断提高预报技术和服务经验。二、取得的主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一是强化防灾减灾最后一道防线作用,通过精细化、分段式的预报流程,7月19日强对流特大暴雨过后,汉阴县气象台发布地质灾害气象风险橙色预警,我台启动了党政“叫应”、“答应”、“响应”三应联动机制,开展高级别气象灾害预警“叫应”17人16次,落实直达镇村防汛责任人的临灾预警“点对点”叫应反馈30人145次。此次灾害成功预报,为汉阴县观音河镇合一村十组小型泥石流灾害成功避险,提供了气象服务的准确性和及时性,避免了1户4人生命财产安全,受到自然资源部通报表扬。二是公共气象服务,为社会公众提供日常的天气预报、灾害预报等信息,帮助人民合理安排出行、生产和生活活动。三是农业气象服务,在干旱来临前,农民可以提前采取灌溉措施,在暴雨来临前,及时做好农田排水准备,避免涝灾,提供气象条件助力农作物生长,农业增产增收。三、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一)存在问题:1.气象业务科技支撑能力不足。各类风险预报产品业务应用不够,与极端天气、重大灾害性天气过程预警服务“提前”与“精准”的要求存在不小差距。2.气象产业发展能力不强。针对防雷安全、防雷装置定期检测安全监管专职执法人员的专业性有待提高,意识不强,多部门信息沟通渠道有待进一步畅通。3.人才队伍建设有待加强。与兄弟县区横向比较,专业领域人才缺乏,科技项目研发和成果应用多个领域仍存空白。(二)改进措施:1.加强预警系统的建设和完善,提高预警能力,引进新的技术手段如大数据分析技术,提高预警系统的准确性和及时性。2.产业发展,制定完善市场机制,严格执行雷电防护装置定期检测制度,与公安、教体局、文广局、卫健局、应急管理局、消防救援大队继续加强重点行业领域防雷安全监管工作,完善部门联合执法检查机制,对辖区易燃易爆场所定期抽查。3.强化科技创新和人才队伍建设。发挥青年骨干创新攻关作用,在实干历练中推动气象科技能力现代化。四、下一步工作思路。1.进一步推进实施《气象高质量发展纲要(2022—2035年)》,积极在建设锦绣汉阴中发挥气象部门职能作用。扎实开展气象服务进社区、进学校活动,注重调研走访,持续提升气象为民服务质量。2.按照全省气象科技大会和气象工作研讨会的部署,全面推动气象科技能力现代化和社会服务现代化。在现有的预报预测基础上,努力提高灾害性天气监测预报水平,确保气象服务在保障民生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方面起到应有成效作用,抓好重大关键性转折气象预测预报和服务工作。 |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受奖情况:陕西省气象部门事业单位集体嘉奖汉阴县气象台无诉讼投诉 |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