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4年,在局党组的坚强领导下,我中心锚定保障更全面、参保更规范、服务更便民的目标,主动谋划,精准发力,开拓创新、攻坚克难,圆满地完成了上级下达的各项目标任务。现将一年以来的工作情况总结如下:一、开展业务活动情况(一)参保登记工作。2024年,办理全区企事业单位参保3428家,参保人数8.4万人,宣传扩面744家单位,2.9万人;市上下达参保任务7.68万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109%;新开工工程建设项目61家,完成工伤保险参保率达100%。(二)工伤事故备案、伤残鉴定初审稽核工作。2024年,办理工伤事故报案备案734例,劳动能力鉴定初审470例,全部完成初审工作及送达任务。(三)工伤基金待遇收支情况。经与税务对接,2024年征缴工伤保险基金4482.26万元,工伤待遇支出7247.73万元,完成申请的工伤保险待遇基金按时足额发放率100%。(四)长期待遇人员年检认证情况。长期待遇年检认证75人,完成长期待遇人员资格认证率100%。二、取得的主要社会经济效益(一)以“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为载体,创新实行“四进三送三体验”工作模式。一是持续开展“四进”服务(组织业务骨干进乡镇社区、进企业、进工地、进家庭)。对工伤保险法律法规政策进行现场讲解。目前已完成“四进”服务65次。二是零距离开展“三送”服务(送政策、送服务、送帮扶)。以送政策、送服务、送帮扶为服务抓手,深入参保单位、工伤职工家庭办理医疗、伤残、抚恤、工亡等相关业务。同时针对重度伤残职工提供社保卡激活、辅助医疗器具更换、抚恤人员慰问等帮扶。目前已上门服务20次。三是暖心开展“三体验”服务(体验一次办、就近办、上门办)。办理参保登记、工伤备案、伤残鉴定、待遇审核、待遇支付等业务实行“一次办、就近办”;针对部分长期待遇人员不会线上年检的问题,安排工作人员上门讲解协助年检认证。通过亲民、便民服务举措,帮助群众解决好“急难愁盼”的事情,让群众享受到暖心服务,以实际行动不断提高企业群众幸福感、获得感和满意度。(二)实行“5+1+1”便民服务模式。即5个经办窗口、1个便民服务室、1个导办员咨询台,5个业务经办窗口实行“一窗受理、后台流转、集中办理”的工作机制,真正做到“集中办、一次办、快速办、网上办”。便民服务室为群众提供修改表格、导入模板、打印、复印的场所,并指导群众通过互联网进行业务办理。“导办员咨询台”每天安排一名业务骨干以“店小二”式的走动服务,为前来办事的群众提供“一对一”的咨询引导、政策讲解等服务。不仅提高了业务受理成功率,让群众真正享受到一次办成、一次办好的改革成果,使企业和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不断提高。(三)宣传扩面工作稳步推进。“线上+线下”同发力。一是线上利用QQ群、微信公众号、报刊、杂志、广播等线上平台对工伤保险法律法规宣传46次。二是线下“实地宣传+部门联动”宣传。利用“春风行动”专场招聘会、“科技之春”、三下乡、“四进三送三体验”等活动宣传85次,开展部门联动宣传9次,累计发放宣传资料15000余份。通过多种多样的宣传方式,有效提高了群众的参保和工伤预防意识。截止目前,参保扩面744家单位,2.9万余人。(四)社保领域集中整治工作。一是及时安排部署,精心组织实施。为了推动社保领域集中整治工作走深走实,自集中整治工作开展以来,我中心召开了专题会议7次,研究制定了实施方案,明确了整治重点和工作步骤。二是畅通线上线下渠道,拓宽线索来源。充分发挥信访举报主渠道作用,畅通百姓问政、举报信箱等渠道,公开发布集中整治举报方式,对收集到百姓问政、市民热线、信访举报、排查疑点数据等问题,第一时间梳理研判,逐件甄别、逐项筛查全方位挖掘有价值的问题线索,建立台账及时上报处置。三是积极自查排查,保护基金安全。自集中整治开展以来,中心以内修外治的稽核思路,首先对中心各股室业务经办、政策执行、工作作风进行了全面核查,根据工伤保险经办规程对参保登记、待遇审核、事故备案、基金支付等业务进行全面核查,事前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将隐患彻底消除。其次对定点协议医疗机构、参保单位、长期待遇人员不定时进行了稽核。截至目前,稽核用人单位20家,核查医疗、伤残、工亡待遇数据1524条,长期待遇年检认证82人,核查过程中发现死亡冒领1例,涉及1229.55元,已全部追回;移交纪委监委处置案件3例;妥善解决群众反映榆卜界等两家煤矿参保工资不实的问题,涉及参保人员624人,补缴工伤保险费用72579.62元,充分保障了参保人员的合法权益。四是积极配合监督检查,推动整改落实。上级部门对我中心督导检查3次,反馈高风险业务岗位权限设置不合理,系统账户信息录入和账户信息修改未实现三级审核等问题,我中心随即对接市工伤保险经办中心和网络工程师,将个人账户信息录入和账户信息修改模块嵌入网络经办系统,实现三级审核,目前反馈问题已全部整改完毕并建立了问题台账。五是加强警示教育,筑牢思想防线。中心深入开展警示教育活动6次,观看警示教育片4次,引导党员干部学纪、知纪、明纪、守纪,深刻剖析违纪违法典型案例,从源头上筑牢全体干部职工防范基金风险的思想防线。(五)以干部作风能力提升行动为目标,实行季度考核制度,提升为民办实事能力。我中心以干部作风能力提升年行动为契机,按照“依分排名、奖惩分明、正向激励”的思路,建立和完善了干部职工量化管理考核体系。按照德、能、勤、绩、廉、学六个考评指标对每名干部职工进行季度综合评分,评选出“文明股室”、“岗位之星”,并将考核结果作为评优选模、职称评定、职级晋升的重要依据,切实发挥考核的激励和导向作用,在全单位营造比学赶超、争先进位的工作氛围,切实提升管理水平,促进我区工伤保险工作高质量发展。(六)“党建+服务群众+理论学习”引领工作新亮点。一是“党建+服务群众”。1.年初以来,我中心以“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为载体,组织业务骨干,深入乡镇、社区、企业开展“四进三送三体验”活动60余次,通过亲民、便民措施,帮助群众解决好“急难愁盼”的事情,让群众享受到暖心服务。2.对照区直工委“分类指导,争创先进”三年行动计划,聚焦支部政治建设,抓实党员教育管理,深化党建品牌创建,积极准备二类升一类党组织创建工作。二是“党建+理论学习”。把《党章》、《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等内容纳入教育学习计划,采取个人自学、集体学习、交流研讨、等形式,组织集体学习17次、撰写个人发言材料1篇,观看警示教育片5次。坚持不懈在学深悟透弄懂真信上下功夫,进一步提高党员干部素质。(七)多措并举助推市级文明单位创建工作。按照市级文明单位测评体系标准,积极谋划、立足工作实际,制定创建工作方案,不断丰富文明单位创建内容,深入双报到社区和包抓小区开展志愿服务8次,组织“我们的节日”、“文明实践”等主题活动7次,同时在榆阳人社公众号、网络论坛发表各类稿件加强舆论宣传,全力推进市级文明单位创建工作做实做细做到位。三、工作中存在问题1.统筹地区以外享受长期待遇人员审核困难,存在重复领取风险。(共性问题,信息不共享)2.党建工作创新亮点不够突出。大部分工作还是按部就班,支部党建工作创新不够,亮点不多。推进党建工作的抓手和载体贫乏,党建工作的吸引力和活力不够,创造性开展工作上深入研究不够。四、下一步工作计划(一)优化党员结构,深化党建品牌创建。加强对干部职工的教育管理,优化党员队伍结构,引导优秀青年向党组织靠拢,做好入党积极分子吸收和培养考察。继续推进“一支部一品牌”创建活动,充分发挥“党建品牌”引领作用,强化党建阵地建设,拓展平台,完善功能,创新党建工作的新思路、新举措,引领工伤保险事业发展取得新成效。(二)转变工作作风,提高服务群众能力。加强经办队伍业务能力和工作作风建设,强化工作人员学习教育培训,提升尽职履责和服务群众的能力。继续以制度促行动,努力使每一位干部职工能够将各项制度要求挂在嘴上,记在心上,落实在行动上。(三)围绕目标任务,推进参保扩面工作。以“四进三送三体验”活动为抓手,坚持把宣传动员、引导参保作为工作重点,多措并举推进新兴产业、新业态、非公经济组织等行业和灵活就业人员等群体参保缴费。不断挖掘新增扩面资源,提高精准参保质量,服务社会发展大局。(四)推进集中整治工作,防范化解基金风险。继续深入开展社保领域集中整治工作,常态化开展基金安全警示教育,不断完善内控制度和部门联动工作机制,定期开展数据核查和工伤稽核,加大对协议医疗机构医疗服务行为的监管力度,做好待遇资格认证工作,及时上报基金要情,强化基金收支预算管理,做好运行监测,确保基金安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