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汉阴县> 汉阴县双乳镇农业农村服务中心

汉阴县双乳镇农业农村服务中心

发布时间: 2025-03-29 23:12
单位名称 汉阴县双乳镇农业农村服务中心
宗旨和业务范围 负责巩固衔接和乡村振兴工作;指导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负责农业、畜牧业等产业发展。
住所 汉阴县双乳镇双乳村2组
法定代表人 刘康
开办资金 160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汉阴县双乳镇人民政府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160.23万元 160.24万元
网上名称 从业人数  6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本年度,我单位严格执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相关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工作,无违反《条例》和实施细则的情况;于2024年12月按规定申请变更登记了事业单位名称、宗旨和业务范围、法定代表人。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2024年度,我单位在汉阴县双乳镇人民政府的领导下,认真贯彻《条例》及其实施细则,严格遵守各项法律、法规和政策,按照核准登记的业务范围开展活动,主要情况如下:一、开展具体业务活动。(一)聚焦粮食安全,稳定粮食生产始终把保障粮食安全作为首要任务坚决扛稳粮食安全政治责任。一年来服务中心全体人员深入田间地头,积极指导农户做好春耕备耕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工作,推广应用优质高产品种、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绿色防控等先进技术,提高单产水平。同时,积极探索和推广农业机械化、智能化技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全年粮食播种面积1.5万亩,总产量0.49万吨,大豆玉米复合种植0.11万亩,大豆扩种完成0.12万亩,油菜籽产量0.158万吨,其中粮食产量较去年增长6.65%,实现了稳产增产的目标,为保障全镇粮食安全做出了积极贡献。(二)大力发展特色产业,促进农民增收积极引导农民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特色农业,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壮大特色产业。聚焦南窑大米、桃花鱼、魔芋、黄姜、猕猴桃、黄桃、粉条等特色产业,培育家庭农场4个、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个。围绕千亩荷塘延伸产业部链条,发展“荷虾共养”、“虾菜共生”基地980亩,引进虾产品深加工生产线,2024年营业收入达1650万元,带动村集体增收30万元,带动务工增收60余万元。村集体经济均完成10万元消薄任务,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58万元,同比增长9%。(三)推进全镇“千万工程”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建设美丽乡村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持续开展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污水治理、厕所革命等专项行动。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为抓手,清理“三堆六乱”2340处,拆除残垣断壁18处,整治建筑垃圾倾倒点位7个,改造旱厕66户,铺设排污管网2200余米,集镇污水处理厂全面投用,新增绿化点位5个,坚持生态优先,发动群众因地制宜打造“小菜园”、“小果园”、“小花园”发展庭院经济80余处,人居环境显著改善。(四)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积极争取项目资金,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新建双乳镇江河村养猪场供水工程项目,有效缓解了由于干旱引发农作物灌溉问题;新建、改造农田水利设施2处有效提高了农业抗旱防涝能力;实施农村污水管道改造升级工程,解决了农户生活用水排污问题,为乡村产业发展人居环境改造提供了有力支撑。(五)做好生猪疫病综合防控,为广大养殖户发放圈舍消毒物资,同市场监管所共同开检疫专项整治。扎实开展春秋季动物疫情防控及畜牧技术培训,定期对上市的畜禽产品开展市场检疫;深入开展非洲猪瘟疫情动态监测排,做好病死猪无害化处理,及时上报畜牧生产情况和动物疫情信息,全年生猪出栏11000头。(六)持续造林绿化完善防火与病虫害防控体系,加强执法,确保森林安全。强化森林资源管护,扎实落实护山巡林工作,严格采伐手续审批,严惩盗采盗伐行为。全年完成低产低效林改造0.12万亩,完成低改核桃园区2处,植树造林3.5万株;完成本年新育苗任务102亩;加强松源地动态监测,有效应对松材线虫病防治。深入开展名木古树调查和非法猎捕行为,确保生物多样性。(七)聚焦巩固提升抓乡村振兴,推动群众生活水平稳步提升。紧扣“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农户收入等关键指标,一户一策精准研判,目前全镇监测对象80户261人,风险消除45户150人。全年实施危改5户,完成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3960人,申报转移就业交通补贴2批次577人,兑付补贴资金27.68元;兑付生态公益林补贴11.87万元。申报“雨露计划”57户59人,兑付资金1.77万元,脱贫户、监测户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参保率100%,家庭医生签约100%。全年认领督帮检查反馈问题9批次69个问题,均全面整改销号。年度实施衔接资金项目8个,项目总投资743万元,资金拨付进度100%,带动群众务工增收120余万元。(八)全力推进农村三资管理与陕农平台管理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三资管理规范有序,严格清查核实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确保账实相符。规范财务收支审批流程。指导各村规范资源资产土承包租赁合同,集体资源收益增长3%。陕农经平台高效运行,指导各村规范陕农经平台使用,2024年通过平台受理审批资金量达122.3万元,线上审批率达100%,全年未发现处理异常交易,有效防范了财务风险。依托陕农经平台及时公开三资管理信息,包括财务报表、资产资源发包租赁情况等,保障了村民的知情权和监督权。二、取得的主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持续加大猕猴桃、黄桃、小龙虾、渔光互补等产业培育,品牌效应日益凸显;以千亩荷塘为核心,加大基础设施配套,策划系列文旅活动,群众幸福感获得感不断增强。2024年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58万元,同比增长9%。村集体经济均完成10万元任务其中三同村、江河村集体经济突破30万元,双乳村集体经济达到52万元,成功申报为“千万工程”示范村。三、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一)存在的问题:部分基层人员习惯于传统经验,对现代农业技术、管理模式接受度低,缺乏主动探索新方法的动力,未接受系统农业培训,对智慧农业、生态种植等新技术认知不足,难以有效指导生产,对乡村振兴等政策解读不到位,执行中易出现“一刀切”或偏离初衷的情况。(二)改进措施:需通过常态化培训更新知识体系,建立激励机制提升服务意识,同时优化考核标准,从“痕迹管理”转向“实效评估”,同时强化跨部门协作机制,并注重引入年轻专业人才改善队伍结构。四、下一步工作思路。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确保年度新建和改造任务达标,同时推广抗逆性强的优质粮种(如耐旱水稻、高产玉米),配套“耕、种、管、收”全程机械化服务;打造“一村一品”升级版,重点发展设施农业、特色果蔬、生态养殖等产业;推动农产品深加工园区建设,延伸产业链(如预制菜、冷链仓储);实施土壤有机质提升工程,推广秸秆还田、绿肥轮作技术,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增效,建立“统防统治+绿色防控”示范点,完善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体系,支持种养循环模式;开展农膜回收专项行动,设立村级回收站点,推广全生物降解地膜。优化人才队伍与服务机制,培育专业化农业服务组织(如农机合作社、植保服务队),推广“全程托管”模式。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