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汉阴县> 汉阴县渔业生产工作站

汉阴县渔业生产工作站

发布时间: 2025-03-29 22:42
单位名称 汉阴县渔业生产工作站
宗旨和业务范围 负责水产技术推广、新技术引进与试验示范、水产病害防治;水生动物防疫、检疫
住所 汉阴县城关镇北城街100号
法定代表人 罗来喜
开办资金 29.64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汉阴县农业农村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28.89万元 29.64万元
网上名称 从业人数  4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本年度,我单位严格执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相关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工作,无违反《条例》和实施细则的情况;于2024年12月按照规定申请变更登记了开办资金和法定代表人。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2024年度,我单位在农业农村局的领导下,认真贯彻《条例》及其实施细则,严格遵守各项法律、法规和政策,按照核准登记的业务范围开展活动,主要情况如下:一、开展的具体业务活动。(一)多措并举,构建渔业发展新格局。新增陆基圆桶高位养殖池79个,养殖规模达5524.48立方米;完成养殖池塘标准化改造及尾水处理项目200亩;建设冷水鱼养殖基地1座;建成占地2000余平方米标准化苗种繁育基地1座;成功推广汉阴桃花鱼、澳洲淡水龙虾、红鳕鱼等名特优品种养殖;完成对全县1300余亩未养殖塘库20余万尾鱼苗发放工作;完成漩涡渡口水生物监测工作2批次;配合中、省、市、县完成对我县桃花、草鱼、花鲢、牛蛙、鲈鱼等水产品抽检;成功创建县级渔业园区1家;同省渔业渔业集团签订了生态渔业发展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圆满完成市局和县政府下达的目标任务。(二)夯实责任,保障渔业安全发展。我站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工作原则,认真开展渔业安全生产检查工作,组织开展汛期渔业安全生产隐患排查和渔业安全生产专项检查工作,重点加强对鱼塘养殖设施的排查工作,对发现的突出问题、薄弱环节和安全隐患,确定责任人和整改时限,要求采取措施,限期整改到位并进行复验,彻底消除安全隐患,同时结合产业发展指导,开展日常巡查,对存在的问题随时发现随时纠正,做到常态化监管,确保我县渔业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全年开展渔业安全生产检查40次,检查相关经营主体24家,目前检查出的隐患问题已全部整改到位,未发生重大渔业安全事故。(三)强化培训,提升渔业发展能力。我站充分利用高素质农民培育平台,联合科教法制股开展高素质农牧及渔业技术培训1次110余人。同时,我站技术人员进村入户实地为养殖户排忧解难,为30余户养殖户提供了技术服务,抓点带面,带动全县渔业发展。(四)部门联动,保障渔业资源安全。长江流域“十年禁捕”政策下,我站联合县农业综合执法大队,对汉江、月河等主要河流进行了拉网式排查,重点打击毒鱼、电鱼、违法捕捞等破坏渔业资源环境的违法行为及水产养殖企业、水库、池塘养殖(企业)户渔业生产过程中用药情况,组织开展联合检查活动,全年联合农业综合执法大队开展禁渔活动5次,发放警示宣传资料150余份,结案涉渔违法行为3件。(五)强化宣传,提高群众保护意识。我站积极开展了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宣传活动,组织宣传队伍进社区、进农村、进景点、进渔区、进学校、进企业,通过发放宣传手册、广播宣传、张贴横幅等方式普及保护水生野生动物相关知识。有效提高了广大群众保护水生野生动物的意识。(六)创新赋能,转变渔业发展方式。积极转变渔业发展方式调整结构。大力实施名特优新品种推广示范和智慧渔业建设,充分发挥产业优势和科技优势。二、取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2024年全县水产养殖面积12495亩,水产品产量8219吨,实现生态渔业全产业链产值4.47亿元。全年大水面养殖稳定在8400亩,新发展稻渔综合种养和改造提升2000亩。三、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一)存在的问题:1.水产技术推广服务体系相对薄弱。水产专业技术人员严重短缺,技术力量薄弱,缺少渔技推广专项工作经费;部分养殖户仍存在侥幸心理,对安全生产的认识不够深刻,在养殖尾水排放、水产品投入品使用上的不规范行为偶有发生。2.品牌建设力度不够。虽然我县水产品品牌建设得到一定发展,但知名品牌少,市场知名度不高,缺乏知名的大型水产养殖主体,市场带动效应不够明显,主导产业和主导品种的深加工落后,产业链较短;水产标准化体系建设落后,制约产业发展。(二)改进措施:1.我站全体工作人员将继续通过积极参加中、省、市、县组织的生态渔业专业技术培训,不断提升渔业生产、质量安全等技术能力,强化专业技术服务。2.我站将重点围绕汉阴桃花鱼,积极参与省市举办的各类品牌推介会,大力推广汉阴水产特色品牌,同时,我站将进一步加强同各级媒体的沟通衔接,持续开展渔业宣传活动,强化汉阴水产品品牌效应。立足县域水资源优势,依托省渔业集团、县农村供水公司等优质国企,着力打造集水产苗种繁育、养殖、于一体的生态渔业示范基地,通过构建标准化苗种繁育基地,强化区域水产苗种供给能力。四、下一步工作思路。(一)完成2025年生态渔业倍增计划工作任务。力争实现大水面生态渔业累计达1万亩;现代设施渔业规模达到3.9万立方米;稻渔综合种养面积累计达1.2万亩;建设生态渔业示范基地累计达10个;新培育经营主体累计达14个;水产品产量达9500吨,渔业经济总产值达4.85亿元。(二)加强同陕西省渔业集团沟通对接。加快洞河水库下游工厂化水产养殖基地项目落地开工建设。鼓励发展冷水渔业养殖,加强同上海海洋大学沟通衔接,探索引进“回鲑一号”、澳洲淡水龙虾、红鳕鱼等名特优品种,提升养殖效益。(三)强化尾水治理,减少环境污染。联合生态环保部门统筹建立汉阴县渔业养殖主体名录,积极开展养殖尾水治理活动,引导经营主体采用三池两坝、稻田综合利用等模式,实现养殖尾水循环利用或达标排放。(四)水产养殖重点问题品种药物残留突出问题攻坚治理工作。做好“七条鱼”药物残留突出问题攻坚治理宣传,利用高素质农民培育平台组织开展安全用药培训,严控农残超标风险。(五)积极打造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基地。充分开发利用现有宜渔稻田,在结合浙江青田模式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在城关、涧池、平梁、双乳、漩涡等镇为重点,着力打造一批集中连片的标准化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基地。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