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榆林市榆阳区农田水利综合开发中心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搞好农田水利综合建设,推动农田水利社会化服务。保护基本农田及完善基础设施建设;负责高标准农田建设、农业综合开发、农田水利建设、农田排水、节水灌溉、雨水集蓄利用、中低产田改造工作。 | |
住所 | 陕西省榆林市榆阳区政府514 | |
法定代表人 | 王惠 | |
开办资金 | 2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榆林市榆阳区农业农村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23.86万元 | 24.5万元 | |
网上名称 | 无 | 从业人数 21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4年,榆林市榆阳区农田水利综合开发中心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4年度,我单位在榆林市榆阳区农业农村局的领导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按照核准登记业务范围开展活动,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开展业务情况(一)重点项目完成情况1.完成了2019年以来建成高标准农田开展回头看:聚焦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水利工程、电力工程、田间道路、土地平整、项目监理、建设资金使用等重点领域,严格对照行业标准和工程质量管理办法,对2019年以来立项的25.47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开展全面排查,做到不漏一个项目、不漏一个工程、不漏一个设施。2.完成小壕兔乡、巴拉素镇、芹河镇、马合镇等4个乡镇13个行政村3.0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牛家梁、小壕兔、红石桥、小纪汗、补浪河、马合、麻黄粱、古塔、朝阳路和鱼河农场10个乡镇21村4.2万亩高效旱作节水农业项目,完成了项目验收、决算、审计。3.完成2024年5.0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涉及小纪汗、补浪河2个乡镇11个行政村,其中新建4.0万亩,改造提升1万亩。4.推进2024年榆林市榆阳区红石桥乡、巴拉素镇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涉及红石桥乡、巴拉素镇2个乡镇7个行政村,实施1.7万亩高标准农田。5.完成2024年结合高标准农田建设实施高效旱作节水农业项目和2024年喷灌改智能水肥一体化滴灌项目。6.启动盐碱地及沟道地治理项目,涉及鱼河镇、鱼河峁镇、上盐湾镇3个乡镇8个行政村建设4850亩。7.完成总工程量的70%。电力补强项目共涉及小壕兔乡、岔河则乡、青云镇、补浪河乡、孟家湾乡、芹河镇、小纪汗镇、马合镇、红石桥乡9个乡镇26个行政村,更换变压器31台,新建变压器12台,新建10KV架空线路2.89千米,完成了全部建安工程。(二)耕地质量评价及保护工作1、耕地质量评价工作:完成2023年度3.0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2024年5.0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增发国债)项目耕地质量等级评价报告。启动2024年榆林市榆阳区红石桥乡、巴拉素镇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村组的建设前土壤取样工作。2、推填土审核:2024年全区推填土项目涉及红石桥、小纪汗、镇川、麻黄梁、朝阳路、长城路、芹河7个乡镇街道办事处,共申报3514.73亩,其中审核耕地占3437.59亩,全部上报局审批,申报率100%。(三)宣传培训工作1、业务能力培训:全年组织领导干部、党员、业务骨干等共计34人次参加区委组织部、区人社局、区农业局、区财政局等组织的培训9次,进一步提升干部履职尽责能力。2、农业技术宣传:根据项目实施及业务工作需要,全年在各项目区及相关乡镇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政策、扫黑除恶、安全生产等宣传培训60余次,累计培训800余人次,发放宣传材料1000余份。3、新闻媒体宣传:开展新闻宣传报道累计38次。其中阳光报阳光网1次,荣耀陕西网1次,榆林市农业农村局官网宣传报道15次,榆林市政协门户网发布信息1次,榆阳农业农村公众号14次,榆阳宣传1次,今日头条1次,学习强国1次,榆阳区电视台1次、榆林市电视台1次,中央电视总台新闻联播1次。4、调研:接待省市区和其他省份各种调研28余次。二、取得的主要社会经济成效榆阳区高标准农田项目在市、区考评中,获得了很高的评价。省市区各级领导多次进行现场观摩指导,在旱作节水农业、高标准农田、美丽农田建设和全省农业农村现场会中,成功接待上级检查、调研28次,受到广泛好评。(一)社会成效:1、项目区农业产业结构得到优化,农民的生产条件和生活状况发生深刻变化,农民的文化素质和科学种地水平得到提高,农业生产效益不断提升。2、促进耕作和植保机械的广泛使用,农机综合作业率达到90%以上,使农民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道路、桥梁等设施的修建,为当地农民的耕作和生活带来更多的便利。(二)经济成效1、农田灌溉成本明显下降,节能降耗显著。高标准农田项目实施后,灌溉投入由每亩每年90元降低到70元左右、投工由8个减少到5个左右,每亩每次灌溉水费由16元降低到10元左右。2、粮食生产能力明显提高,耕地达到充分利用。产业结构发生明显变化,解放农业生产劳动力,群众收入显著增加。三、存在的问题1、项目审批手续繁多,财政评审耗时较长,造成项目招标、施工等时间顺延,一定程度影响了项目实施进度。2、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涉及基本农田占耕、地类不符、插花办证、取水许可、河湖划界、排水退水、农电上户计量、资产移交、建后管护等一系列政策法规,很难突破各行业部门的办证、开路,推进比较困难。3、在规划过程中,群众前期不重视,实施中出现阻工挡工现象突出,零星变更调整较多,甚至无法正常施工,严重影响工程建设进度。4、技术人员缺少,建议增加农田水利工程技术人员比例。5、虽然进行了移交,落实了管护人,明确了责任,但是由于气候因素、种植经营不善等原因造成项目区设备不同程度损坏,影响正常运行。四、下一步工作打算1.完成2024年5.0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1.7万亩转移支付高标准农田建设、11万亩旱作节水项目、0.485万亩盐碱地及沟道地治理项目和2.0万亩农田灌溉电力补强项目决算、审计和省、市验收等工作。2.完成2024年高标准农田项目区耕地质量评价。3.完成2025年0.5万亩盐碱地治理、2.0万亩电力补强和2026年度10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的项目勘察、设计和编报工作。4.积极推进2025年度8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和1.56万亩高效旱作节水建设、2.2万亩亚行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2.0万亩电力补强项目和0.5万亩盐碱地整治等共计14.3万亩的农田建设实施工作。5.组织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加强基本农田保护及耕地、扫黑除恶、安全生产、“非农化”、“非粮化”、法治教育宣传培训。6.按要求开展区级及以上新闻媒体宣传,承担区农业农村局交办的其他工作。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