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榆阳区> 榆林市榆阳区公共就业创业服务中心

榆林市榆阳区公共就业创业服务中心

发布时间: 2025-03-29 21:04
单位名称 榆林市榆阳区公共就业创业服务中心
宗旨和业务范围 为就业创业提供服务保障。经办创业担保贷款、失业保险、开展创业、就业培训、落实就业创业补贴政策、指导全区职业介绍、职业指导和人力资源市场招聘活动、承办人才代理调查统计并监测劳动力就业、失业和培训情况、协调处理农民工相关工作
住所 榆阳区金沙路热电厂南侧
法定代表人 王永福
开办资金 364.81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榆阳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167.08万元 133.83万元
网上名称 榆林市榆阳区公共就业创业服务中心.公益 从业人数  42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4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一、目标任务完成情况2024年,全面完成了市、区下达的各项任务指标。实现城镇新增就业6007人,完成目标任务5600人的107.3%,其中:失业人员再就业1717人,完成目标任务1700人的101%,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526人,完成目标任务520人的101.1%;开展就业创业培训7011人次,完成市级目标任务7000人的101%,区级目标任务3500人的200%;受理发放创业担保贷款共计321笔,金额5049万元,完成区级下达5000万元目标任务的100.98%;失业保险参保人数44258人,完成市级失业保险参保目标任务数41405人的107%,区级失业保险参保目标任务数41000人的108%。二、重点工作完成情况及成效(一)就业创业工作2024年,城镇新增就业6007人、失业人员再就业1717人、就业困难人员就业526人。共举办12场招聘会,其中线上5场,线下7场,入住企业283家,达成就业意向2000余人。其次,依托陕西省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管理系统,对1968名实名登记的高校毕业生进行就业跟踪回访,服务率达到100%,实现帮扶就业1812人,帮扶就业率达到92.07%。对符合要求申请一次性创业补贴的7名人员发放了一次性创业补贴40000元。(二)失业保险工作1.参保扩面方面。失业保险现有参保单位1866家,参保人数达到44258人,其中新增参保单位431家,新增参保人数6889人,完成市级下达任务41405人的107%。2.待遇审核发放方面。2024年,共计为483名失业人员发放了失业保险金790万元;为领取失业保险金人员代缴职工医保(生育保险)1498人次,共计54.37万元;为企业在职职工取得职业资格证书或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发放技能提升补贴129人19.9万元;为595家单位发放稳岗返还795万元;为21家企业34人发放扩岗补助5.1万元。3.失业保险稽核方面。2024年,共开展失业保险稽核25次,涉及单位53家,共核查违规领取失业待遇47人,涉及金额435156元,截止目前,共追回45人421276元,其余2人涉及金额13880元正在按期退回。(三)创业担保贷款工作2024年,创业担保贷款共计受理321户,总金额为5049万元,完成全年任务指标5000万元的100.98%。其中,小微企业2家,发放贷款400万元;合伙经营企业2家,发放贷款90万元;扶持个体经营户和农村自主创业农民317户,发放贷款4559万元。累计为12名“头雁”发放1055万元的免息创业担保贷款。(四)职业技能培训工作2024年,共计培训161期7011人,共涵盖19家社会培训机构15个培训工种,其中就业培训140期5731人(其中包含脱贫劳动力2人),岗位技能培训18期1280人,脱贫劳动力培训3期122人。完成市级任务指标7000人的101%,完成区级任务指标3500人的200%。(五)人事档案工作2024年,共接收高校毕业生人事档案5163份,转出档案2127份,为366人提供了档案查阅服务,开具档案托管证明280份、调档函845份,就业见习、职称评审盖章85份,办理改制企业人员退休122人。顺利完成了陕西省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系统中33355人的基础信息补全工作。三、亮点工作1.创业贷款“一站式服务”。我们联合财政、银行、担保公司等部门,建立紧密的协同机制,定期召开联席会议,推行“一站式”服务,简化贷款流程,采取“上门服务、就近办理”发放创业担保贷款的方式,形成了“10天速贷”的快办机制,真正实现了创业群众“足不出户”就能贷到款的愿望。其次,推行“因地制宜、整村发放、联户担保”的模式,既解决了群众担保难得问题,也降低了放贷风险。2.技能提升培训创新思路。为了方便高校毕业生和待业青年参加技能培训,我们打破传统培训模式的时空限制,联合街道办(社区)、职业院校、培训机构为辖区内的高校毕业生和待业青年开启便捷、高效的“走出家门进校门”培训服务新模式,为学员们提供便捷、高效的技能培训服务。四、存在的问题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工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一是面对创新创业工作的新形势,面对服务企业、服务个体、服务创业、指导创业的新挑战,我们的服务水平、服务方式都还不能很好地适应;二是我区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人员等群体大,择业观念非多元化,就业压力仍然较大;三是工作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不足,思想观念需要进一步转变,工作执行力需要进一步增强。五、2025年工作计划2025年,我们将继续以“稳就业、促就业”为目标,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扶持就业创业,鼓励创业带动就业,加强职业技能提升,扎实做好各类补贴发放工作,提供全方位公共就业服务,实现更高质量更加充分就业,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提升就业服务水平。主动下沉,对接企业用工需求,利用公众号、微信群、“企信通”等网络优势,及时更新发布招工信息、就业创业政策等内容,提升线上就业交流平台服务效率;积极举办就业专项活动,开办专场招聘会,为企业和求职者搭建对接平台,同时发挥好乡镇(办事处)级、村(社区)级人社平台基层服务作用,实现就业服务工作的向下延伸。(二)做好重点群体就业。加大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宣传力度,引导高校毕业生调整心态、关注市场、提升能力、多元化发展,千方百计拓宽高校毕业生就业渠道,增加就业选择。扎实做好高校毕业生档案转递、数据库整理和公共服务各项工作,深入做好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就业帮扶工作。(三)加大创业扶持力度。进一步放宽创业担保贷款条件,提高贷款经办效率,切实为创业者解决融资难题;深入开展好创业能力提升工作,通过创业培训、创业讲座等形式,提升创业者创业能力和管理经验,提高创业成功率,更好的实现创业促进就业。(四)严格落实失业保险政策。加强失业保险政策宣传解读,继续做好失业保险基金风险防控工作,及时完成失业保险各项待遇审核工作,对省、市下发的疑点数据及中心自查的疑点数据及时进行核查并追缴,确保基金安全。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