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榆阳区> 榆林市榆阳区文艺工作团

榆林市榆阳区文艺工作团

发布时间: 2025-03-29 20:46
单位名称 榆林市榆阳区文艺工作团
宗旨和业务范围 传承地方戏曲(秦腔)、陕北特色艺术(非遗);学术讨论、交流、打造文艺精品;培养、保护、发展、传承戏剧人才;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服务百姓推向国内外
住所 榆阳区普惠泉巷5号
法定代表人 孙长贤
开办资金 1261.25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榆林市榆阳区文化和旅游文物广电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815.91万元 838.27万元
网上名称 榆林市榆阳区文艺工作团.公益 从业人数  43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4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一、业务工作(一)精品剧目创作与演出1、打造了精品话剧《榆林往事》,2月28日于榆林工人文化宫精彩呈现。该剧以古城榆林为背景,以时间为线索,串起大时代变革下的历史人物命运,讴歌了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与难以割舍的故土情怀。此剧由戏曲演员“跨界”演出,话剧与戏曲这两种截然不同的艺术形式,演职人员勇于突破、大胆尝试新艺术形式,克服首次排演话剧的巨大挑战,顺利完成演出。2、精心复排了大型歌舞剧《兰花花》,该剧在设计思想和理念上进行了诸多极具创意和前瞻性的创新。让经典的民间故事在舞台上焕发出全新活力,以载歌载舞的形式重现经典魅力。3、排练小品《责任与担当》,参与榆林市人大系统庆祝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立70周年,7月在工人文化宫完成演出。4、策划、整理地方《非遗晚会》,对陕北民间非遗文化进行挖掘保护与传承发展。前后共开展了6次具有针对性和建设性的创新研讨活动,成功提出了众多极具创意且切实可行的思路和方案,12月在梅花小戏台演出。5、整理排练秦腔古典戏《白蛇传》。从身段设计到舞台呈现,每一个环节都倾注心血,力求还原经典韵味,展现传统戏曲魅力。(二)文化惠民演出共圆满完成各类不同主题演出103场,涵盖2024年全国秧歌展演、2024年榆阳区年货节演出、戏曲进乡村、进校园、剧目展演、送新兵演出、情注慈善等各类文化宣传演出活动。其中:1、参与2024年中国品牌日活动,通过演出向世界展示中国的文化魅力,弘扬中华文化,同时也为宣传榆林,提升榆林形象做出了一定的贡献。2、6月14日,在第三十个“世界防治沙漠化与干旱日”来临之际,提升打造的大型陕北地方戏《沙海春秋》在榆林市工人文化宫隆重上演。3、完成戏曲进乡村惠民演出48场,有秦腔、文艺晚会等精彩的节目,通过展示本土文化,将文化送到相亲们的家门口,为乡村群众充实精神文化生活。4、开展了戏曲进校园戏曲唱腔及表演培训工作,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同时增强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识。5、参加2024北京传统音乐节“黄土地的交响”专场音乐会;参加中共陕西省委党校2024年秋季学期主体班学员毕业汇报演出;参加陕西省文化和旅游厅2025年陕西新年戏曲晚会;6、代表陕西省代表队参加第八届“魅力乌拉特”西部民歌会,荣获最佳演唱奖。(三)团队建设与人才培养团队建设乃单位发展之基石,我团始终致力于打造一支团结协作、专业素养高的团队。我团根据年初制定的演职人员日常培训计划,加强演职员工素质教育工作,努力提升演职员工素养。1、开展了2023年度业务大检阅暨2024年业务大培训,同时,针对检阅中出现的各类问题,我团邀请行业内知名老师进行专项培训,全面提升我团演员的业务素质和综合素质,为今后排练、演出、打造精品文化的顺利进行打下良好基础。2、完成了中层干部换届调整,为更有效地领导并推进业务演出等各项工作。此次中层换届,优化了文工团中层干部队伍结构,提升了我团整体素质和领导能力,激发文工团干部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形成了富有生机与活力、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选人用人机制,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中层干部队伍,推动文工团事业的持续、高质量发展。3、积极开展人才培养工作。为演职人员提供丰富培训与学习机会。聘请业内知名老师为演职人员进行专业培训,涵盖民乐交响曲、视唱练耳、表演技巧、团队协作等多个方面。通过这些培训,职工的专业水平与综合素质显著提升。选派专业人才参加各类专业比赛,其中:在首届中国·大同胡琴文化艺术节暨2024“云冈杯”国际民族器乐展演中,荣获板胡成人组金奖及银奖;在第七届黄河流域戏剧红梅大赛中荣获二等奖;在榆阳区第二届“传承杯”民族器乐大赛活动中荣获关爱公益事业杰出奖。注重培养优秀年轻人才,选派2名演奏员参加全省戏曲院团作曲培训班,拓展其知识领域,提升专业技能,为单位的戏曲音乐创作奠定坚实基础。在治沙连组织开展了团建活动。增进职工之间的沟通与协作,增强团队归属感,团队氛围愈发和谐融洽。(四)亮点工作1、作为榆阳区代表参加由陕西省文化和旅游厅、中共榆林市委、榆林市人民政府主办的2024年全国秧歌展演,荣获最佳表演奖。展现了榆阳的非遗特色文化艺术,为榆阳古朴厚重的文化底蕴注入多彩艺术魅力。2、原创话剧《榆林往事》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从8月24日至9月9日在府谷、佳县、米脂、绥德巡回演出4场,助推文化蓬勃发展,呈现了专属榆林人的城市记忆,每场演出都广受观众赞誉。3、代表陕西省代表队参加第八届“魅力乌拉特”西部民歌会,荣获最佳演唱奖。4、完成大院提升改造工程,同时在梅花小戏台完成了《兰花花》组曲音乐会及《榆阳千古韵·文化焕新彩》非遗演出,接下来将在小年至2025年正月十五进行陕北过大年惠民演出。5、签署民间歌舞剧《兰花花》原创剧本、音乐授权相关事宜,《兰花花》正式被榆阳区文艺工作团引入,成为榆阳区文艺工作团的宝贵艺术资源。6、党建品牌创建:我团创建了在文艺行业极具特色的党建品牌,以加强党的先进性为核心,“党韵领航·榆艺先锋”为主题,围绕“艺”字,结合我团三大艺术团体“歌舞团”、“乐团”、“戏曲团”进行创作,体现了我团在党的领导下,以秦腔、民乐和舞蹈三个艺术团队为代表,积极追求艺术创新,努力成为榆林艺术先锋的决心和信念。三、提升、改造工程12月完成大院提升改造工程,此次升级改造工程全方位提升了小戏台舞台、灯光、音响等设施设备,新建了的陕北民歌合唱队队史馆、团史馆、秦腔馆。四、存在的问题1、经费紧张依旧是制约我们发展的重要因素。由于单位性质决定需大量资金投入进行艺术创作与演出活动,目前经费来源相对有限,难以满足发展需求。2、人才流失与后继人才的培养。目前我团演职人员由于薪资过低、人员上升通道不畅等问题导致人才流失,目前协管员流失15人,导致业务开展困难;后继人才面临着人才青黄不接、严重断层,业务在3-5年之后无法开展的风险,培养的21名后备人才无法入职。以上成为我团目前迫在眉睫、急需解决的问题。五、2025年工作计划一、总体目标2025年将以高质量发展为目标,围绕区委、区政府中心工作,按照“一、二、五、十”思路,即打造原创作品、开拓合作平台、复排经典作品、完成高质量演出,在文化艺术领域发力,打造文化创新高地,传播榆阳文化。二、工作重点(一)艺术创作与演出1、打造原创作品:挖掘榆阳非遗、民俗等元素,创作1部原创剧目,如以陕北民歌为蓝本的音乐情景剧或传统手工艺传承舞台剧,制定详细创作计划,确保作品高质量且具地域与时代特色,冲击艺术赛事奖项。2、经典复排:挑选3-5部经典秦腔及现代剧目,邀请资深艺术家指导,运用现代舞台技术重新包装,保留经典韵味同时融入当代审美,用于惠民演出及提升演员专业素养。3、剧目提升:精心打磨歌舞剧《兰花花》,邀请顶尖专家对剧本、舞蹈、音乐等关键环节进行研讨改进,加强演员培训,为进军“国家大剧院”做准备;同时完成十部经典剧目的梅花小剧场舞美道具定制,依据小剧场特性打造沉浸式演出空间,精准还原故事场景,注重舞美道具细节与品质。(二)团队建设与发展1、人才培养:完善专家工作站建设,与院校合作,邀请专家指导创作表演;优化传习所课程,分初级、中级、高级培养本土文艺后备人才,定期开展面向社会大众的艺术培训讲座。定期组织专业技能培训及艺术理论学习研讨和团队协作拓展训练;制定优厚政策引进优秀艺术人才和志愿者;建立绩效奖励制度激发全员活力。2、跨界合作:与科技公司合作探索AR/VR技术在舞台表演中的应用;与教育机构联合开展戏曲进校园等活动;与其他艺术团体举办联合演出、艺术沙龙等,拓宽创作视野。(三)场馆建设与优化深入挖掘历史资料,丰富陕北民歌合唱队队史馆、团史馆、秦腔馆展品内容,优化展示布局,融入多媒体技术;科学规划戏曲研学基地空间,配备专业教具和服装道具展示区,邀请资深艺术家入驻指导,开发特色戏曲研学课程。(四)宣传推广与活动管理加强宣传,利用新媒体平台更新短视频;整合团内宣传渠道,展示团队风采,强化线上互动。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作为榆阳区代表参加由陕西省文化和旅游厅、中共榆林市委、榆林市人民政府主办的2024年全国秧歌展演,荣获最佳表演奖;代表陕西省代表队参加第八届“魅力乌拉特”西部民歌会,荣获最佳演唱奖。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