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榆阳区> 榆林市榆阳区巴拉素镇农牧综合服务站

榆林市榆阳区巴拉素镇农牧综合服务站

发布时间: 2025-03-29 19:25
单位名称 榆林市榆阳区巴拉素镇农牧综合服务站
宗旨和业务范围 加强技术指导推广,服务基层农牧发展。农牧业生产指导和技术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控、农牧业资源保护、政策宣传、信息服务和技术培训。
住所 榆林市榆阳区巴拉素镇政府向东1公里处
法定代表人 郭兵兵
开办资金 156.31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榆林市榆阳区巴拉素镇人民政府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156.31万元 156.31万元
网上名称 从业人数  12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4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自2024年6月改革以来,巴拉素镇农牧站在镇党委、政府与上级农牧部门的坚强领导下,紧紧围绕“三农”工作大局,以保障农牧民增收、推动农牧业可持续发展为核心目标,扎实开展各项工作,在技术推广、产业发展、疫病防控等多个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效,同时也在实践中不断反思不足,探索改进路径,为未来工作的优化升级奠定基础。现将工作总结如下:一、开展业务情况(一)深入开展农牧业技术指导1.技术推广与培训。我站大力开展技术推广与培训工作。组织10场农牧业实用技术培训,累计培训农牧民400人次。在种植上,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提升肥料利用率;养殖中,普及科学饲料配比,增强畜禽免疫力,在疫病防控中,农作物病虫害与动物布病与羊肺炎防治。为巩固效果,发放技术资料4800份,印防控内容的塑料盆500个。还通过线上平台答疑解惑,帮助农牧民掌握技术,提升生产技能。2.农牧业生产指导。在春耕春播、秋收秋种等关键时节,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为农牧民提供现场技术指导多次,及时解决生产中遇到的问题。全年完成推广优质经济作物西瓜套种油葵4930亩,良种覆盖率达到90%以上;指导实施玉米宽窄行增密种植3万亩,均亩产达到2000斤以上;指导畜牧业生产,畜禽全年存栏量达到羊的饲养量达到20.049万只,猪饲养量7230头,牛3109头,鸡5.5万只。(二)全力落实农牧业项目1.农田基建建设。积极推进美丽农田暨田间生产道路建设16.013公里,在小旭吕村、三场村、讨讨滩村、元大滩村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1.7万亩,项目进度达到80%,实施旱作节水农业智能水肥一体化建设2.2万亩,实施玉米提单产工程建设1.7万亩,有效改善了农田灌溉和排水条件,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2.畜牧产业提质增效。在畜牧产业提质增效工作中,我站围绕提质增效目标开展工作,大力推广标准化养殖技术,实施了畜牧产业提质增效项目的养殖场4户,正在建设的养殖场1个;开工建设白绒山羊全产业链养殖场2个,分别是榆林崔壮壮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和榆林市榆阳区圣乐畜堂养殖场。3.见犊补母。我站积极落实“见犊补母”政策推动肉牛产业发展。成立专项工作小组,加强政策宣传,提高养殖户知晓率。严格审核申报信息,确保数据真实准确。全年共完成138头产犊母牛的验收工作,涉及养殖户160户,及时足额发放补贴资金10.35万元,有效提升了养殖户积极性,促进了肉牛养殖规模扩大,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有力支撑。4.圈舍标准化改造。我站大力推进圈舍改造项目,成效显著。项目聚焦提升养殖环境与效率,为170家养殖场开展改造,共计125万元;购买鸡331户,共计38.6万元。通过拆除老旧设施,新建标准化畜舍,有力推动了当地畜牧业朝着绿色、高效方向发展。5.粮改饲青贮玉米补贴。我站积极推进粮改饲项目青储窖验收工作。验收小组严格依据相关标准,实地查验了青储窖。从窖体建设来看,大部分窖体结构稳固、密封性良好,尺寸规格符合设计要求。此次验收累计通过4户,共计1764吨,补助5.02万元,为后续饲草储存提供保障,有力推动粮改饲项目高效开展,助力畜牧业健康发展。6.厕改造补。我站致力于提升居民生活品质,改善乡村卫生环境。厕改项目共实施444户,其中水旱134户,室内310户;验收合格385户,补助134.7万元。施工中,严格遵循相关标准,选用节水、耐用的设施设备,确保改造后的厕所功能完备、清洁卫生。7.农机购置与应用补贴。我站积极落实农机购置与应用补贴政策。通过多渠道宣传,如张贴海报、举办宣讲会等,确保政策知晓率达99%。工作开展期间,严格审核补贴申请资料,共为140多位农户办理补贴,涉及多种农机具,如播种机、收割机等,补贴金额总计60.245万元。有效降低农户购机成本,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提升耕种收效率,促进农业生产降本增效,为巴拉素镇农业现代化发展注入强劲动力。8.生态保护与建设。我站秉持生态优先理念,以坚定决心严守生态红线,严格落实各项监管举措,强化森林资源保护。全年撂荒地核实1209块,0.5万亩,持续强化实施薯麦轮作1.6万亩,大力推进水土流失治理和风沙治理,实施多项生态修复工程,有效改善区域生态环境。(三)坚持农牧业人才振兴战略1.重视加大农牧人才培训工作。全年我站积极开展新型经营主体的培育工作,注重支持和培育种养大户、农场主、合作社理事长和返乡农民工新型人才,间接带动周边新型经营主体的现代化发展,鼓励发展适度规模产生经营,引导农业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社会化服务组织实现新型经营主体融合发展,截止目前为止全镇新型经营主体170家,其中农业企业11家,农民专业合作社60家,家庭农场99家,社会化服务组织25家。重视人才培育,发展新“头雁”带头人4名,后备“头雁”12名,创业致富带头人4名,高素质农民12名。2.助力头雁发展,引领人才建设。根据《巴拉素镇扎实稳妥推进乡村建设支持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头雁”发展十项措施》,《巴拉素镇助力实现“头雁”领航“雁阵”齐飞“四大行动”工作方案》,每季度举办一次“头雁”领航·“雁阵”齐飞座谈会,印发《巴拉素镇扎实稳妥推进乡村建设支持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头雁”发展十项措施》,为22名“头雁”录制宣传视频2期。邀请新农专家学者开展专题培训1次,举办“新农人大讲堂”1次,组织“头雁”外出学习考察兄弟乡镇1次。(四)加强农牧业疫病防控1.农作物病虫害监测与防治。支持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建设,围绕区域内优势农产品和特色产业发展需求,建立农作物病虫害实时监测,深入田间地头指导病虫害防控,推广绿色物理防控集成技术,依托基地开展集成示范、推广应用、教育培训等。2.动物疫病防控。扎实开展春秋两季重大动物疫病集中免疫工作,全镇猪存栏7230头、羊存栏20.049万只,牛存栏3109头,鸡存栏5.59万羽;所有饲养的动物做到应免尽免,免疫密度达到75%以上,标识佩戴率达100%,同时加强对部分养殖场、养殖户进行疫情监测,累计监测170场次。同时,做好动物疫病的宣传和培训工作,提高养殖户的防疫意识。(五)严格监管农牧业生产安全1.农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全方位加强对农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环节的监管,定期开展农畜产品质量抽检工作。全年共抽检农产品410批次、畜产品177批次,检测合格率分别达到100%和100%,确保了上市农畜产品的质量安全。2.动物产地检疫。我站扎实开展动物产地检疫工作,全年累计开具动物检疫票据A证:牛56头;B证:猪270头,羊1556只;严格执行检疫流程,认真查验资料、细致临床检查,检疫出的问题畜禽均按规定处理。通过努力,有效防控疫病传播,保障了本地畜牧业健康发展。3.病死畜禽收集。我站致力于畜牧业健康发展和公共卫生安全,确保病死畜禽无害化收集点工作顺利推进。全年共收集病死畜禽羊2005只,猪19头,牛20头,鸡430只,严格执行“四不准一处理”原则,即不准宰杀、不准食用、不准出售、不准转运,确保无一例流入市场,一经发现一律进行无害化处理,处理率达100%。二、取得的主要社会经济效益(一)农牧业生产稳步增长。通过技术推广和生产指导,今年我乡农作物总产量达到19万吨,同比增长1.5%;畜禽肉类总产量达到0.71吨,同比增长1.29%,实现了农牧业生产的稳步增长。(二)农牧民收入显著提高。随着农牧业生产的发展和农牧产品价格的稳定,农牧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1603元,同比增长3%,生活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三)农牧产品质量安全得到保障。以今年“十大领域”问题集中整顿为契机,配合农业农村局和畜牧兽医局从源头管控,通过加强农牧产品质量监管,防止兽药、农药超标使用,全年未发生重大农牧产品质量安全事件,全区饮食安全得到了有效保障。(四)农牧业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农牧资源循环利用,做好有机肥合理充分利用,减少了化肥、农药的使用量,降低了农业面源污染,及时有效把农膜、农药、兽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理,做好了病死畜禽的回收无害化处理,农牧业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三、存在的问题(一)技术人员短缺。随着农牧业的快速发展,对技术人员的需求日益增加,但目前我站技术人员短缺,难以满足工作需要。(二)农牧民科技素质有待提高。部分农牧民文化程度较低,对新技术、新观念的接受能力较差,影响了农牧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三)资金投入不足。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技术推广、疫病防控等工作需要大量资金投入,但目前资金投入不足,制约了工作的开展。四、下一步工作打算(一)加强技术队伍建设。通过引进、培训等方式,充实技术人员队伍,提高技术人员的业务水平和服务能力。同时利用好“头雁”领航带动作用。(二)加大科技培训力度。创新培训方式,丰富培训内容,提高农牧民的科技素质和生产技能,促进农牧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各村聘用年轻点的防疫人员,便于操作“陕西智慧动监”平台。(三)积极争取资金支持。加大对农牧业项目的申报力度,积极争取上级部门的资金支持,加强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牧业生产条件,增加动物疫苗的采购满足现有动物的使用。(四)持续推进农牧业绿色发展。加强对农牧产品质量安全的监管,推广绿色防控技术和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减少农业面源污染,实现农牧业可持续发展。注册白城台村何梁酸奶,更好的发展讨讨滩村数字榆阳“一筐蛋、林下散养鸡”,白绒山羊全产业链的发展。打造乡村旅游圣地,认领一块田,带动第三产业更好发展。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