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榆阳区> 榆林市第三中学

榆林市第三中学

发布时间: 2025-03-29 17:33
单位名称 榆林市第三中学
宗旨和业务范围 全日制高中以立德树人为宗旨,注重素质教育,发展内涵教育,突出特色化办学,培养普通高中学历的合格人才,促进榆阳区教育文化发展。
住所 榆林市榆阳区寨城庄社区永明路
法定代表人 刘东华
开办资金 21000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榆林市榆阳区教育和体育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22114.01万元 21432.16万元
网上名称 榆林市第三中学.公益 从业人数  253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4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一、开展业务活动情况学校领导班子团结协作,勤政勤勉,以身作则,充分发挥政治核心作用,不断提高思想觉悟和理论水平,促进良好校风、教风的形成;在校务方面,根据上级党风、行风廉政建设的要求,坚决实行校务公开制度;重大事项都要通过学校班子集体讨论。(一)坚持党建引领,强化作风建设。1.落实党建责任,提高党员政治素养。总支结构已初步搭建完成,新任命1名总支副书记,分设3个支部,并设支部书记;落实校长抓党建“第一人”责任,从严治党;不断加强学习,召开全体党员大会8次、主题党日活动2次,领导讲党课3堂,制作党纪警示教育宣传片4个,进行党员自主学习笔记的评比打分3次,整理集中学习笔记8次。2.整顿工作作风,强化师德建设。学校始终把师德师风建设放在突出位置,及时组织教师学习上级部门的有关文件精神;开学初签订师德承诺书,期中组织学生座谈会,期末开展学生评议教师等活动。3.重视工会工作,关心教职工生活。坚持慰问制度,走访看望生病住院的教职工、困难家庭,慰问亲属病故教职工10余次;发放体检卡、生日蛋糕卡、中秋节及春节慰问品等;为教职工购买职工互助保险,组织教职工“三癌”筛查。4.加强团组织管理,发挥团员先锋作用。(1)本学期共培训积极分子128人,开展团课8课时,结业综合考评2课时,共发展团员108人。团委老师参加团市委、团区委组织的培训6次,志愿服务工作培训1次。(2)思想政治教育常抓不懈。组织团员青年完成线上青年大学习、青年云课堂10期,效果良好。(二)狠抓教学质量,筑牢学校发展的根基。1.完成2027届选课工作。向2027届学生、家长广泛宣传新高考选课政策及学校的课程配置方案,多次开展模拟选课。2.改革创新寻求新突破。(1)推进“三种课型”(新授课、试卷讲评课、复习课)教学模式的研究及实践。(2)完善优化课程体系。开设生涯规划课程和心理咨询课程。3.重视教学常规管理。(1)认真落实贯彻《榆林市第三中学教学常规管理暂行办法》。(2)严格落实调换课需备案制和一体机教学视频播放审批制度,规范教学秩序。(3)组织10次教案作业检查,做到有记录,有反馈,有量化打分;存档优秀作业案。4.建立和完善考试架构。组织好高一、高二期中、期末考试等常规性考试;完成成绩分析、试题研究、试卷讲评工作;高二年级领导层参与毕业年级成绩分析会。5.狠抓高考复习备考工作。组织教师参加高考复习备考研讨会,合计60人次;举行10次模拟考试、6次模拟考试成绩分析会、3次学生考后问卷调查、3次教师考后问卷调查,3次班级科任教师会,5个班级的科任教师访谈。(三)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促进学校高水平发展。1.公开展示,提升业务能力。实施青蓝工程,加快青年教师成长;组织同课异构39节、名师示范课2节、徒弟汇报课5节。2.实战练兵,打造一流师资。榆阳区新媒体新技术教师教学应用技能竞赛,4位老师获一等奖,2位老师获二等奖;在市该竞赛中,获文科组一等奖、理科组二等奖;白天慧获榆林市中小学思政课教师“大练兵”活动三等奖,省活动二等奖;陕西省中小学课堂教学创新大赛,曹倩老师荣获一等奖;榆林市2024年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优质课评选,12人获奖;我校8位教师参加榆阳区教学能手大赛,7位老师获榆阳区教学能手称号。3.内引外培,创新形式,保障教研落地见效。组织100名教师进行新课程网络培训,选派17名教师外出参加省培项目学习,刘东华校长与朱伟军赴南通,参加榆阳区中学管理团队浸入式培训;与榆林市十四中学开展联片教研活动;召开各教研组会2次、各备课组活动19次。4.科研促教,丰富教学成果。本学期课题成功结题6项,其中市级课题3项,区级课题3项;课题研究立项15项,其中省级4项,市级1项,区级10项。出版校刊2期,为教师提供了学术交流和教学经验分享的平台。5.着力提高校园“数字化”水平。我校在榆阳区第十届中小学新媒体新技术教学应用大赛中荣获“优秀集体”;3人获一等奖、2人获二等奖;在榆林市第十届中小学教师新媒体新技术教学应用竞赛中,1人获一等奖,1人获二等奖;王慧老师录制的精品课被推荐参加教育部“基础教育精品课”市级基础教育精品课。(四)全面开战素质教育1.强化德育工作,落实管理制度。(1)加大班主任考核力度,锻造素质过硬的班主任团队。实行班主任刷脸签到签退和值班刷脸签到制;班级考核、公寓楼考核纳入班主任考核;每周召开班主任周总结会;实行班主任“以老带新”全时段跟岗实习制,培养班主任后备力量。2.加强学生管理,规范学生行为。(1)强化值周护校工作,校级督查,中层带班,每周6人对各班早读、早操等9项内容进行查考核,精细管理学生,规范学生行为。(2)严查严处抽烟、携带手机等违纪行为,本学期共处理学生常规违纪18起。(3)对公寓楼午休、晚睡、公寓楼卫生进行严格管理和考核,并纳入班主任考核中。3.坚守德育主阵地。利用班会、板报、橱窗、电子屏、横幅、宣传栏、校园广播、国旗下演讲、“开学第一课”等平台,开展了安全教育、“三爱三节”、文明礼仪教育、习惯养成教育、传统文化教育、诚信教育、法治教育、感恩教育、健康教育、励志教育、文明创建等德育活动,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4.依托校园活动,创新德育形式。组织高一年级军训,组织了教师节歌词创作大赛、国庆节主题摄影大赛、职业生涯规划手抄报比赛和元旦庆祝活动;组织了志愿服务活动2次,出版校报3期,组织板报评选5次。5.开展综合素质评价。制定我校综合素质评价办法,启用了综合素质评价的网络平台,为学生建立了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并投入使用。二、取得的主要社会经济效益。暑期2024届高考传喜讯:文理一本上线528人,上线率76.97%,创历史新高;艺体双过线33人,其中高羽欣同学被中央美术学院录取。经中共榆林市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评定,授予我校“榆林市新时代立德树人好学校”“榆林市2024年普通高中教学质量突出学校”“榆林市2024年普通高中增值性评价优秀学校”等称号。在2024年度普通高中第四轮“316工程”评估中,我校被榆林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评为优秀。榆林市榆阳区委、榆林市榆阳区人民政府授予我校“2024年教育工作先进集体”称号,并评定为四星级学校。(一)坚决贯彻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1.文武兼修,强化体育教育。扎实开展常规体育教育和体质健康测试工作;打破常规,实行体育课分课走班教学模式;强化体育特长生培养、培训工作;全校开展传统体育“八段锦”进校园活动;开展高二年级校园足球联赛、高三年级拔河比赛。2.润泽心灵,创新美育教育。举办第十四届校园科技文化艺术节,组织高一年级歌咏比赛、高二年级课本剧、学生书法绘画作品征集评选活动。我校朗诵类作品《两岸》在“榆阳区第十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活动”荣获中学组一等奖。3.拓展资源,落实劳动教育。全面落实假期社会实践工作,利用劳动实践基地和劳动课时间,培养学生劳动意识。4.关注学生心理建立三级学生心理健康监测体系,排查重点学生,设立台账,进行动态跟踪管理,关注学生思想状况和心理状态。成长导航室接待预约心理咨询学生89人,共计辅导次数118次,完成高一年级心理普测1次,三级预警学生一对一评估57人。5.坚持开展社团活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继续开展并规范了体育、语言、科技、艺术4大类28个社团的相关活动,开展活动共计12次,并完成考核工作。三、存在的问题1.教师培训,特别是针对新高考、新教材的培训不足,课改理念不强。2.教研活动实效性有待提高,集体备课落实不到位。3.课堂教学“八不代替”落实不到位,课堂管理不细不严。4.学生习惯养成教育有待进一步加强,细节管理还需进一步强化,学生仪容仪表需严管细管。5.学生思政教育依然有提升空间。6.硬件设施老旧,急需更换。四、下一步工作打算1.紧抓课改,深耕三种课型教育范式。进一步深钻深研、深入推广三种课型教育范式对课堂教学的指导功能,各学科大胆实践,不断总结。2.稳步推进资源网建设。积极引进现代教育技术,充分利用内外资源,高水平搭建资源网络平台。3.强化学生管理,加强学生习惯培养。各学科统筹安排课前课中课后学生活动,培养学生自学自思习惯。4.加强家校合作,提高德育水平。畅通家校沟通渠道,形成合力,增强思政教育效果,提高育人水平。5.提升教师授课艺术和课堂管理水平。进一步落实课堂“八不代替”,引导教师增强课堂管理意识,提高课堂管理水平。6.提高教研活动实效性,保证各项活动的实效性。提升备课组会,教研组会的实效性。7.加快硬件建设。升级改造旧设施设备,建设完善新功能区域,全面启用艺术楼。8.强化灶务管理。研判、探索大宗食材采购。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