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榆林市榆阳区农业科技培训中心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农业科技培训。拟定全区农民教育培训计划并组织实施农业管理人员、技术人员、高素质农民、农村实用人才教育培训现代农业、农业机械化技术的宣传普及 | |
住所 | 榆阳区西沙松林北路1号 | |
法定代表人 | 郑振宇 | |
开办资金 | 5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榆林市榆阳区农业农村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38.39万元 | 37.19万元 | |
网上名称 | 榆林市榆阳区农业科技培训中心.公益 | 从业人数 34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4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4年,在榆阳区委和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区农业农村局的年度工作安排,区农业科技培训中心坚持“需求导向、产业主线、分层实施、全程培育”、促乡村振兴人才战略和“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工作思路,认真组织实施,建立健全培育制度,大力实施技术技能培训、积极开展跟踪服务指导、加强政策项目扶持,按期完成各项工作目标任务。现将工作完成情况汇报如下:一、开展业务情况(一)高素质农民培训为提升高素质农民及新型经营主体带头人技能,根据榆林市榆阳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领导小组《关于下达榆阳区2024年中央和省级提前下达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项目计划的通知》(榆区巩衔〔2024〕2号)文件要求,任务为培育高素质农民400人。我中心共招生401人,设置种植专业五个班级,养殖专业五个班级。现已完成集中学习、实习实训及现场考核,线上培训等全部程序,已经颁发初级层次高素质农民证书。(二)高素质农民粮油技术技能培训根据榆林市农业农村局《关于印发2024年农业经营主体能力提升资金实施方案的通知》(榆政农发〔2024〕146号)文件要求,任务为粮油技术技能培训200人,我中心共招生201人,设置四个粮油技能技术培训班,现已完成集中学习、实习实训和现场考核,线上培训。待公示后,认定初级层次高素质农民。(三)创业致富带头人培训为提升创业致富带头人的技能,2024年该项目为培育全区80个脱贫村和30个乡村振兴示范村所涉及的鱼河镇、上盐湾镇等20个乡镇(涉农办事处)的创业致富带头人350名。目前已组织开展创业致富带头人培训班四期,共350人,从产业发展、电商带动、村级治理等多方面进行培训特色,提升了脱贫村和乡村振兴示范村的产业发展和村级治理能力。(四)“头雁”培训通过我中心与陕西省现代农业培训中心争取,陕西省现代农业培训中心将榆阳区列为陕西省唯一的头雁培训示范(县)区,每年拿出72名培训指标,支持榆阳区的人才培育工作。参与区“头雁”培训工作,已遴选出拟参加“头雁”培训学员150人,目前已有100人参加了培训。(五)农业新型经营和服务主体能力提升培训为切实提升榆阳区农业新型经营和服务主体运营管理能力,根据《榆林市农业农村局关于做好2023年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的通知》(榆政农发〔2023〕181号)文件要求,我中心共招生102人,实施新型经营和服务主体能力提升项目,设置两个班级,现已完成整体培训工作,市现代农业培训中心已进行考核答辩,已经颁发中级层级高素质农民资格证书。(六)高素质农民继续教育根据高素质农民继续教育的工作安排,我中心组织历年来培训过的高素质农民140人,分两个班次,70人赴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习,70人在区内参加产业振兴电商专题培训,开拓了视野,提升了产业发展能力,取得了培训的预期目标,确保高素质农民培训的长期性。(七)电商赋能产业振兴培训根据全区电商赋能乡村振兴发展实际需求和区政府有关领导对区农业农村局《关于申请电商赋能乡村振兴专题培训班资金的报告》(榆区政发〔2024〕147号)的批示意见,我中心组织电商从业人员和系统干部60人赴浙江大学学习,系统的学习了电商方面的相关知识,提升了我区电商从业人员的电商理论水平和实际应用操作能力,能够带动乡村振兴产业发展的进一步发展。(八)完善农村实用人才信息库我中心严格按照农村实用人才信息库建立方案的要求编制了Excel数据库。将历年经我中心培育结业的职业农民、高素质农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信息逐一录入《农村实用人才信息库》,并且根据培训进度,实时更新信息库,截至目前共计收集录入农村实用人才2138名,全区317个行政村,实现317个村全部覆盖,覆盖率达100%。按照要求将入库人员分为种植能手、养殖能手、加工能手、农村经营管理人才、技能带动型人才、乡土文艺人才等六大类。在此基础上同时实现了农村实用人才按地域划分的分类统计,使各乡镇、村组的人才资源一目了然。(九)基层农技体系推广及改革工作1、旱作农业集成技术培训为加快推进我区旱作农业高质量发展,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已组织旱作农业集成技术培训和农机安全生产技术培训,南部山区分管农业领导、农业专干、“四位一体”项目村及旱作集成项目村村书记及种植大户,果园套种大豆种植新型经营主体及大户等150人参加了培训。2、农机安全生产技术培训我中心已组织开展农机安全生产技术培训,农机购置补贴经销企业负责人、农机合作社负责人、技术骨干等170人参加了培训。3、特聘农技人员根据《榆林市农业农村局关于印发榆林市2024年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补助项目实施方案的通知》(榆政农发〔2024〕32号)文件精神,严格按照特聘农技员招募程序,经区农业农村局遴选、审核,决定聘任李琦等30位农业乡土专家或新型经营主体技术骨干为第三批特聘农技员。4、特色乡土人才聘任工作根据榆阳区委组织部和农业农村局的工作安排,我中心配合区委组织部和农业农村局新聘任特色乡土人才30人,并对第一批认定的46名特色乡土人才进行综合管理和考核,确保76名特色乡土人才持续发挥示范带头作用,更好地助力当地特色产业发展。5、系统内干部培训我中心组织开展青年干部能力素养提升会,农业系统2018年以来参加工作的所有干部参加会议。63名青年干部参加了能力素质大比拼,邀请专家评委对每位选手进行了全面点评。要求干部务必要脚踏实地、埋头苦干,做到平常时候看得出来、关键时刻站得出来,一定要发挥模范带头作用,把论文写在田间地头,打造一批能力过硬、素质较强的人才队伍,切实提高干部的能力素养。6、培训示范基地建设在我中心原有的教室中,建设一个标准化农业科技培训基地。安装壁挂全彩led显示屏1块,红色led显示屏1块,培训集成设备1套,课桌座椅100套,音响等设备。力争将基地打造成试验示范、推广应用、教育培训、宣传展示和基层农技人员能力提升的综合平台。(三)承担区农业农村局交办的乡村振兴及其他工作完成乡村振兴驻上盐湾镇埝则湾村驻村工作队的轮换和日常工作定期组织干部职工到村走访被帮扶人员,并安排农技人员进入田间地头指导农业生产。帮助村民发展产业,完善村集体基础设施以及附属设施,并多次组织职工到村入户进行走访慰问,开展消费帮扶。我中心采取标语、横幅、微信群等多种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在高素质农民培训、创业致富带头人培训等农民培训班广泛宣传安全生产常识、法治知识、扫黑除恶、维稳等,向师生们传递交通安全、禁毒宣传等安全防范知识。督促指导有关涉农企业、农业经营主体加强对从业人员、农民的消防安全培训教育,切实提高农民检查消除火灾隐患、扑救初起火灾、组织疏散逃生和宣传教育等能力。同时,我中心对单位灶房的天然气管线进行排查,未发现安全隐患。深入排查摸底社会矛盾纠纷,及时收集苗头性、倾向性问题线索,做到底数清、情况明、发现早。二、取得的主要社会经济效益1.通过对农民开展培训,为推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增加农民收入提供智力支撑和人才保障。2.通过技术培训、政策扶持等措施,留住一批拥有高素质的农民从事农业,增强农业农村发展的活力。3.农民是建设现代农业和新农村的主体。通过培训,提高了农民整体素质,为现代农业建设提供力量源泉。三、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一是农民参加培训的积极性不高,其自身小农意识较强,依赖传统经验,不接受学习农业生产经营管理技术,进而造成农业发展认识不足,这也将降低了培训的效率且增加了招生难度。二是农民培训财政资金投入保障不足。三是农民培训课程、师资等有待进一步完善。四、下一步工作打算1、加强初级高素质农民的复审工作。针对初级高素质农民信息不完善,老旧,地址不详细等问题和上级要求“组组有”工作,争取各方支持开展复审工作。2、争取资金改善培育基础条件。充实教学设施设备,改善办学条件,完善信息化教学手段,加强基地建设,遴选建设一批全区高素质农民培育示范基地,支持重点建设实训基地、创业孵化基地。完善现场教学、在线学习和实习实训条件,提升基础培训和服务能力。3、优化教学培训资源。针对存在培训意愿与农民培训需求、培训模式的单一和农民对多样性培训需求、培训内容与实际生产不符、农民对眼下现实利益的诉求与教育培训成效缓慢之间的矛盾叠加在一起,出现了学员被动参加培训的现象。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