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兴平市电务处学校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实施中、小学义务教育教学,促进基础教育发展,中、小学学历教育(相关社会服务)。 | |
住所 | 兴平市兴店路城区段 | |
法定代表人 | 张文辉 | |
开办资金 | 1327.04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兴平市教育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1799.56万元 | 1551.01万元 | |
网上名称 | 兴平市电务处学校.公益 | 从业人数 93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4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不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一、业务开展情况(一)加强教育教学质量,实现学校高质量发展。一是常抓不懈教学常规的落实。抓备课,实行每月一大查,每周一抽查;抓上课,每天都对教师的侯课情况,是否带手机上课,是否带教案,有没有空堂等相关情况进行不定期抽查。极大的督促了教师及时上课,做到不迟到,不空堂;抓听课,学校启动了推门听课活动,坚持凡听必评,评必深入,帮助教师总结特色坚守规律,直言失误不断优化,通过多次磨课、评课、探讨、交流,实现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抓作业布置和批改,按照“双减”政策要求,减轻学生作业负担,其本质含义还是在于减少重复、机械的无效作业形式,增添有意义、有方向、有目标的高质量作业形式及内容。以学生不同的实际情况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将作业的完成真正打造为学校课堂的延续,落实学校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的根本目标。二是常抓不懈教研工作的落实。1、学校各个教研组都要利用每周的业务学习时间,开展业务学习。教师轮流主持,提高主动意识。把自己的思考感悟提出来与大家共享,结合每位教师的经验与实践进行思考、交流,促进教师业务水平的提高。2、采取多种方式,全方位地提高教研工作的成绩。用以老带新的办法,在教师间开展“青蓝工程”结师徒对子,对新教师的教育教学方法进行及时有效的指导;鼓励广大教师使用现代化的教学设备,提高课堂效率,积极开展兴平市信息技术的培训和学习;开展了中青年教师的教学比武,如青年教师的汇报课,教学能手的示范课等,激励教师进行“善导好学生本课堂”课程教学改革实践,做学校课改的排头兵,进一步提高了教师的业务水平和素质,改进了教学方法,深化了教学改革和教学研究。3、积极落实“双减”政策,不断改进作业改革。作业的布置和批改是课堂教学的延续,是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启迪思维、参加实践、培养兴趣不可缺少的步骤,是教师反馈教学效果、改进教学的重要手段。因此在“双减”政策走向纵深化的要求下,我校积极探索作业多元化改革,全方位实施作业评价,除了常规作业外,还设计了丰富多彩的实践性作业,如收集资料,做家务活,搞社会调查等。(二)强化安全工作管理,努力打造和谐平安校园一是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安全领导小组,负责安全检查和管理。二是明确职责,把责任落实到人,各负其责,层层签定安全责任书。三是加强学校的安保工作,安排了专职门卫,花大力气整顿了以往师生自由出入校园,在外逗留的现象,最大限度地降低了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四是实行了班子成员和教师值班管理制度,对学校夜间、双休日及节假日值班进行统筹安排。每日安排教师护送学生放学,及时发现日常生活、学习中的安全隐患和不良情况,及时汇报,督促整改,把问题处理在萌芽状态。五是加大了安全管理的宣传力度。各级部把每周一的早读时间作为学生晨训时间,开展了“国旗下的讲话”活动,通过学校橱窗和教室学习园地,办好安全教育专栏,进行教育宣传。六是利用安全教育课,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和安全演练。七是本年度我校积极开展了地震疏散演练、消防演练、应急疏散演练等各项安全疏散演练。11月8日,开展了“预防为主生命至上”兴平市教育系统消防疏散演练活动,增强了师生的消防安全意识,全面提高了抵御和应对紧急突发事件的能力;12月12日,开展了防踩踏演练,提升了学生遇到危险时的紧急疏散能力。(三)创新教师队伍建设积极组织学习,不断提高思想认识。我校利用每周例会时间,先后学习了教师法《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新时期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法律法规,增强了教师的法律意识,提高了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平,学会明辨是非、不盲从,每学期学校都要和每位教师签订师德师风承诺书,实行评优树模师德师风一票否决制。(四)以规范学生行为为着力点,构建多层次、全方位的德育工作网络学生是学校管理的主体,应当充分认识他们的重要性。因此,我们把德育工作的着力点放在规范学生行为上,并以此切入,构建“学校——家庭——社会”全方位的德育网络。我们先后制定了《电务处学校学生在校一日常规》《电务处学校优秀班集体评比细则》《电务处学校“五星”少年评选细则》等多项规章制度,使学生从进校门开始就有明确的规范可循。同时开展美育评价体系改革相关活动,展现我校美育工作风采。(五)实施校园书香育人,文化内涵多元引领共同成长我校继续以“东坡文化”为载体,不断打造书香校园,引领学生共同成长。学校还尽力拓展学校墙壁空间,书写上苏东坡的名人名言以及诗篇、书画等,给小学部和初中部教学楼和学校的每一条路重新以东坡文化命名,所有这些丰富了读书形式,创造了浓厚的校园环境文化氛围。同时在初中部教学楼后建立了美育广场,使同学们在浸润于东坡文化之中,自觉的学东坡精神,做东坡达人,培养学生认识美,发现美的精神。(六)不断巩固控辍保学的成果一年来,我们在前期教育扶贫的基础上,不断巩固控辍保学的成果。学校进一步摸清五类学生的底子,一生一策,教师学生结对帮扶,每日一辅导,每周一谈话,每月一家访;学校还对原来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学生每学期进行资助,确保每一位学生不因家庭困难而辍学。二、取得的成绩我校1名教师在《中小学思政课“大练兵”展示活动》《中小学思政课教师“三百”提升活动》中获奖;3名教师在《中小学课堂教学与创新大赛》中获奖;3名教师在《2024年中小学音乐、美术教师基本功展示活动》中获奖;1名教师在《公开课展评活动》中被认定为优秀市级公开课;2024年10月17日,兴平市教研室三项常规督导组一行来检查、指导教育教学工作,采取调查学生的办法,杜绝弄虚作假,真正减轻学生的负担,各项检查情况都要形成书面材料,加强教师的相互监督,达到取长补短,互相学习,对我校“四微课程”“四学模式”及作业管理等工作给予了高度肯定。2024年10月23日《市级大教研》中我校多名教师获奖,以优异的表现,展现了“东坡”人的风采。10月15日、23日在市局安全科及校际安全交叉检查小组的检查指导下,对我校安全工作进行评估,我校荣获2024年度咸阳市“平安校园”荣誉称号。2024年,我校先后荣获陕西省级“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而读书”主题活动优秀单位、咸阳市平安校园、示范家长学校、职教招生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少队鼓号队在兴平市教育系统鼓号队展演比赛中荣获一等奖;组织党员参与社区治理、扶贫帮困等志愿服务活动,连续三年开展社区志愿服务,并和东城街道瑞闽小区形成党建共建关系,展现了党员的良好形象,增强了学校的社会责任感。三、存在的问题一年以来,尽管我们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也不少,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个方面:(一)教师专业化、专门化程度不高,数量不足。专业不配套现象严重,部分学科专业教师短缺,由于是九年一贯制,课头多搭课现象普遍,老师负担较重;随着学校的不断发展,教师数量不足,每年有10多名交流轮岗教师,近30名临聘教师,不利于学校的长远发展。(二)学校的硬件设施有待进一步完善。由于学校现在是九年一贯制学校,学生人数和班级数大幅增加,学校的校舍和硬件设施跟不上,满足不了学校现在的需要。学校部室不健全,初中部没有专门的理生化等实验室,小学部活动室正在建设完善过程当中等。(三)是课堂教学改革步伐缓慢,校本教研收效甚微。多数教师课改畏难情绪大不能以学生为主体,课堂教学评价单一,学生自学能力培养欠缺,新课程要求的合作、探究学习方式不能很好地贯彻落实在课堂当中。四、整改措施一是积极向市局争取新分教师,聘任专业化、专门化程度高的教师,不断提高教师专业素养。随着市局的大力支持及学校的不断努力,专业不配套、部分学科专业教师短缺、课头多搭课、老师负担较重的情况将得以缓解。二是随着上级部门的统筹协调及学校的不断努力发展,校舍、部室和硬件设施会进一步完善,满足教育教学的需要。三是不断以“善导好学生本课堂”课改实践活动为依托,加快课堂教学改革步伐及校本研修工作,解决教师课改畏难情绪。以“电务处学校美育过程性评价系统”为载体,通过数字校园建设,实现“老师即刻表扬,家长即刻接受评价结果”,家长随时掌握孩子在校表现情况,探索出家校一体,亲师共育新路径,增加了学校评价的智慧化程度,将学生作为主体,不断探究学生学习方式、丰富课堂评价并贯彻落实于课堂教学中,努力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五、下一步工作打算今后,我校将以市教育局开展的“聚焦常规补短板强化落实提质量”主题教育活动为契机,积极落实市局提出的各项要求,继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打造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完善学校管理体系,提高管理效能;加强家校合作和社会联系,形成教育合力。我们相信,在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我校一定能够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做出更大的贡献。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荣获:兴平市2023-2024学年度“职教招生工作先进单位”荣誉称号;2024年咸阳市“平安校园”荣誉称号;兴平市2024年少先队鼓号队检阅大赛“一等奖”2024年兴平市“示范家长学校”荣誉称号2024年共青团陕西省委“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而读书”主题活动“优秀单位”荣誉称号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