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合阳县文化馆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宗旨:组织群众文化活动,繁荣群众文化事业。业务范围:文化宣传、文艺活动组织。 | |
住所 | 合阳县凤凰东路文旅大厦二楼 | |
法定代表人 | 刘武 | |
开办资金 | 7.79万元 | |
经济来源 | 财政补助 | |
举办单位 | 合阳县文化和旅游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12.22万元 | 21.18万元 | |
网上名称 | 合阳县文化馆.公益 | 从业人数 22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4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业务开展情况(一)夯实馆厅开放、优化阵地建设。文化馆是人民群众文化活动的主要地点,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主要阵营,是社会主义文化服务的主要力量。文化馆实行免费开放,以文艺创作、文艺培训、美术辅导、组织活动、组建业余团队为主要业务,辅导指导基层群众艺术团队,举办文化惠民演出活动,开展的“诗韵合阳”艺术培训品牌连续7年不间断,“乡村村晚”、“大地欢歌”“四送六进”等群众文化活动服务品牌在合阳得到落实和实施。在免费开放中,服务内容、时间、方式等公示内容完备,更新及时,公示牌位置醒目,为群众服务实行了错时和延时开放。同时强化对馆内事务的管理,修订完善了单位安全管理制度、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值班制度等各项规章制度,杜绝了各类不安全事故的发生。(二)创新馆厅服务、丰富活动内容。服务群众不停步,我们在有序安排馆内培训、演出的同时,保障好群众到馆排练的时间和空间,做到不闭馆、不拒绝、不推诿,让群众到馆学用结合,沉浸其中。(三)拓展活动载体、促进文化惠民。围绕合阳丰富的民间文化,打造亮丽的文化名片。先后组织了全民广场舞大赛、“大地欢歌”、“乡村村晚”,协助举办了雷江书画艺术合阳汇报展开幕式文艺演出和陕西省“文明实践我行动”暨“强基工程—文艺助力基层精神文明建设”示范活动演出等大型文化活动13次,服务群众3.1万多人次;开展了文艺团队下基层、进景区、送温暖等惠民演出30多场次,举办了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暨“清廉合阳”书画展。特别是为特殊群体实施的培训、演出、展示、慰问等文化服务项目中深受群众的欢迎,青少年走进文化馆学习传统文化知识成为常态。在今年的文化馆宣传周期间,组织完成了9场群众喜闻乐见、参与度高的系列文化活动,宣传了文化馆,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满足了不同群体的文化需求。(四)打造亮点文学、艺术成绩突出。积极联合我县作家协会,编辑出版了《洽川》综合文学季刊,每年4期共出版16期;在省文化馆举办的“百花绽放”征文中,我县王建等5名作者获奖,作协获得先进集体称号。10月12日,合阳县文联、县作协联合渭南市文联、市作协在县文化馆组织召开了文艺工作“四送六进”下基层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十周年经验交流分享会。(五)推进数字文化、激活“掌上”服务。目前,合阳县文化馆共有微信公众号、陕西文化云、喜马拉雅等账号,形成了独立的文化云H5二维码,发布直录播14期,咨训287条,场馆14个,艺术鉴赏44个,课程100多期,文创产品90个,微信公众号发布446条,累计服务群众达到38万人次,提高了我县优秀文化的传播力和影响力,全面完成了2024年渭南文化云建设任务。(六)保护民间艺术、弘扬传统文化。加强了对国家级非遗项目合阳跳戏的挖掘和保护,组织了展演展示活动7次,录制了240分钟的传承人演出活动;2024年举办了“合阳县地方剧目(稀有剧种)专场演出”,合阳花花、合阳线腔、合阳跳戏、合阳线戏、秦腔等剧种得到了展示;挖掘整理了我县的口头文学“花花”305首。培植优秀文化、建强人才队伍。以合阳县文化馆为总馆,建设了15个文化馆分馆,总馆注册志愿者220人,人才队伍不断壮大,单位专业门类人员配备齐全,岗位职责明确,服务项目符合要求;注重了干部职工的学习培训,达到123学时,落实了每年33天的基层调研、文化服务活动实践,在知识结构和服务能力上不断充实和完善。强化了对文化站、分馆负责人、业务骨干的培训,通过线上线下每年达到4期160人次。二、取得的社会经济效益2024年到馆人数突破1.4万人次;让文化馆成为群众的艺术学校,积极实施全民艺术普及工作,开设了书法、舞蹈、旗袍、二胡、管乐等艺术培训常年举行,摄影、书画、剪纸、民俗等展览每年4次,为群众提供学习和展示平台,满足群众的文化需求。提供更多更好的文化供给,经过群众艺术团队的坚持学习和不断努力,我们的群众艺术创作得到了提升和丰富,近30个群众社团,为镇街、社区举办文化活动提供了有力支撑,24人作品分别获得县级以上奖项。文化馆党启军创作的《文旅融合赋能乡村振兴——以合阳县黑池镇南社秋千谷3A级景区为例》在第五届全国文化馆理论体系构建学术研讨会征文活动中,荣获优秀案例,并获得省级二等奖。存在的问题和整改措施惠民群众文化工作的创新意识还不够,文化品牌挖掘不够丰富多样,深入基层的培训未达到经常化;文学艺术创作人才匮乏,精品力作较少,还需要进一步加大学习创作力度;随着基层文艺团队的壮大,团队管理需要进一步完善,建设需要进一步加强,以增强发展后劲。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进一步加快文化馆事业发展,拓宽文化业务骨干和文艺爱好者知识领域,提升业务技能,认真研究文化馆管理新模式,加强基层培训质量和基层工作实践,保护好传统文化,推动数字文化馆建设,推进我县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更加完善,服务方式更加多样,群众参与活动更加便捷。四、2025年工作计划(一)、持续推进免费开放:继续落实文化馆免费开放政策,确保群众享有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免费开放实体到馆接待人数1万人次以上,公共开放时间每周56小时):(二)、丰富群众文化活动,以演出为关键,开展群众文化活动不少于60次;(三)、艺术培训:开设舞蹈、音乐、书法、绘画等公益培训课程,提升群众艺术素养。(每年线上线下要求培训300人次,在岗职工人均培训时长120学时/年):文化讲座:邀请专家学者举办文化讲座,普及历史文化、艺术知识:青少年文化教育:开展针对青少年的文化教育活动,培养他们的文化兴趣和创造力:举办基层文化站人员培训4期/年,各类群众培训班参加人数2000人次/年:(四)、推进文化馆数字化建设,提供线上展览、讲座、培训等服务,扩大服务覆盖面;协助完成乡镇文化站评估定级工作,准备文化馆第六次评估定级工作:(五)、做好驻村帮扶工作,指导乡村文化建设,推进文化馆总分馆制建设:(六)、以创作为中心,加强业余创作队伍建设,推出更高质量的文艺作品;(七)、非遗保护与传承:加强对本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开展非遗项目展示、传承人培训等活动。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