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陇县农业机械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推广先进农机技术,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农机技术推广管理,农机技术推广机构与队伍建设指导,农机技术推广业务指导,农机试验示范,农机技术培训,农机信息服务。 | |
住所 | 陇县城关镇东关路13号 | |
法定代表人 | 李均平 | |
开办资金 | 564.27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陇县农业农村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141.65万元 | 94.43万元 | |
网上名称 | 无 | 从业人数 11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4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4年,我单位在主管部门的领导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严格按照单位章程开展工作,紧紧围绕年度工作目标任务,圆满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现将开展业务活动情况报告如下:一、按照登记的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业务活动情况。2024年,我单位按照核准登记业务范围开展活动,主要完成了农机监理、农机推广和农机化服务等工作任务。(一)农机监理工作。1.平安农机创建再上台阶。天成镇,天成镇王马咀村被市农业农村局、市应急管理局评为2024年宝鸡市“平安农机”示范镇、村。截止目前,共有8个镇32个村被命名为“平安农机”示范镇、村。2.农机监理业务正常办理。全年与驾驶员签订安全责任书2398份;检验合格拖拉机、联合收割机2385台;考验拖拉机、收割机驾驶员35名,期满换证、补证207人;新增注册登记拖拉机、收割机68台,转移登记拖拉机、收割机12台,变更登记2台,注销登记拖拉机、收割机4台;发放三夏跨区作业证58份。3.农机安全监管到位。深入农机专业合作社、农机大户和田间场院,开展隐患排查22次。与县农业综合执法大队联合开展农机安全执法,重点查处拖拉机无牌无证、驾驶员无证驾驶、违法载人等严重违法行为,查处车辆15辆。4.做好农机事故的处理和统计上报工作,年内无重特大事故发生。(二)农机推广工作。1.农机装备水平不断提高。截止2024年底,新增大中型拖拉机47台、玉米(小麦)联合收割机21台,农机总动力约21.47万千瓦;拥有拖拉机4408台,联合收割机489台,配套农具12545台(套),配套比达到1:2.8;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了82.02%,比上年度增长0.36%。2.秸秆综合利用率稳中有升。经调查,我县主要农作物秸秆产生量13.26万吨,可收集量11.28万吨,秸秆利用量10.83万吨,秸秆综合利用率96.01%,比上年度增长0.88%。3.两个惠农补贴项目实施到位。全年完成农机购置补贴资金141.5556万元。推广农机具345台(套),惠及农户276户。完成农机报废更新项目,报废更新机具4台,兑付农机报废更新补贴3.3万元。4.机收减损监测工作成效显著。在东南镇梁甫村等村设置小麦机收减损监测点3个,通过测定,我县小麦机收平均损失率在0.92%,符合标准范围。在温水镇枣林村等村设置玉米机收监测点5个,通过测定,我县果穗型玉米收割机平均损失率2.15%,粒型玉米收割机平均损失率2.02%,均符合标准范围。5.积极推广秸秆综合利用技术及机具。完成了台账调查工作,打造秸秆养畜样板典型1个,全年完成秸秆还田23.54万亩,秸秆离田利用28.85万亩。建立秸秆综合利用示范点4个,面积3160亩。推广打捆机、还田机、铡草机等秸秆综合利用机具124台。6.信息宣传再上新台阶。“以媒为介”提高宣传热度,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式开展农机化工作宣传。悬挂横幅46条,组装宣传车2辆宣传10天。深入天成镇等镇开展宣传15场次,深入田间地头指导服务22次;制作宣传版面12块,印发宣传彩页15000份。举办机收减损、农机安全等培训班3期,培训人员110人。在市农业农村局、县人民政府、爱陇县等网站和媒体登载秸秆综合利用、春耕服务、技术推广、党建等信息18篇。1篇信息被陕西新闻联播报道,发布微视频1期,发表论文1篇。(三)农机社会化服务工作。1.开展便民服务。春耕期间,督促合作社和机手检修机具,全县检修各类农机具4300台,调配储备机具370台。“三夏”期间,县、镇设立机收接待站11个,发放宣传资料3100份,累计接待外来收割机1300台;建立了“陇县2024年三夏机收服务群”,累计发送天气预报、加油网点和机具需求等服务信息12条。“三秋”期间,深入粮食生产示范村,指导作业机手合理调整种子、化肥播量,检查机车作业状态;深入玉米机收作业现场,指导作业机手合理选择行走路线和作业速度,及时调整作业幅宽和割台高度,适时收获玉米。2.壮大合作社队伍,推进社会化服务能力提升。13家农机专业合作社会员567人,拥有农机具1647台,年开展耕种管收作业面积达到26.15万亩;62家村级服务组织拥有农机具981台,年开展服务作业面积18.26万亩。指导14个项目实施村编写项目实施方案,督促采购机具和建设烘干塔,做好项目实施管理、资料审核指导、项目验收和绩效考评工作。通过项目实施,共引进推广谷物烘干塔、玉米收获机、植保机械等94台。3.加大培训,营造农机发展新环境。结合乡村振兴、农业技术宣传活动,现场咨询300人次,展出农机新机具宣传版面10面;在各镇悬挂横幅42条,制作宣传版面12块,编印《陇县三夏农机服务手册》1200份;“三夏”、“三秋”期间,培训机手和合作社负责人80多人;举办了全程机械化技术培训会2期,培训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小麦收割机驾驶员、农机大户、农民群众70多人;拍摄制作春耕农机维修保养和粮食烘干小视频2期。二、取得的主要社会、经济效益。(一)农机购置补贴推广农机具345台(套),惠及农户276户,为农机户节约购机成本141.56万元,有效促进先进的农业机械及其技术的推广,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和农业现代化。(二)成功创建天城镇、王马咀村市级“平安农机”示范镇、村,营造农机安全良好氛围,保障农机安全生产。(三)小麦玉米机收减损达到标准。通过测定,我县小麦机收平均损失率在0.92%,符合标准范围。我县果穗型玉米收割机平均损失率2.15%,粒型玉米收割机平均损失率2.02%,均符合标准范围。提升了农机化作业水平,有效减少了粮食损失,降低生产成本。(四)农机装备水平总动力约21.47万千瓦,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了82.02%,比上年度增长0.36%,有效提升了农机化发展水平,促进农业现代化。(五)农机监理业务正常办理,为广大农机户做好服务和农机管理,持续有效保障农机安全生产。三、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一)存在问题:1.购置补贴资金短缺。今年财政下达我县农机购置补贴资金141.56万元,完成141.56万元,尚有38台(套)未补贴,补贴缺口资金要等待明年资金下达后才能兑付,购机户等待时间长。2.农机项目进度缓慢。受项目审批和资金下达迟原因的影响,农机化发展项目正在实施,目前尚未完成建设内容。3.推广应用仍有短板。山区机械化长期滞后,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仅为50%左右,油菜、大豆、马铃薯等粮食作物机械化播种和收获水平不高。(二)改进措施:1.加大项目争取及建设力度,促进农机购置补贴项目在我县大力全面实施推广。2.积极做工作,向上级部门汇报争取项目实施资金,加快项目实施进度。3.向上级部门反映加大山区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的投入和工作力度。四、2025年工作计划。(一)总体思路:紧紧围绕提升粮油单产、保障粮食安全目标,调整优化装备结构,提升装备水平;以关键农时和薄弱环节为主攻方向,提高机械利用率和效益,提升作业水平;以提高农机监管能力为重点,开展平安农机和隐患排查,提升安全水平;以农机服务组织为支撑,提升应急服务能力,助推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二)主要目标:通过农机化项目的拉动和关键技术的示范,推广一批先进适用的农机具,到2025年,农业机械总动力达到21.5万千瓦以上,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稳定在82%以上。(三)重点任务:实施四个项目,推广五项技术:四个项目:农机购置补贴项目,农机报废更新补贴项目,农机化发展项目,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项目。五项技术:主要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玉米机械化收获技术,小麦宽幅沟播技术,秸秆综合利用技术,小麦、玉米机收减损技术。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