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陇县> 陇县种子工作站

陇县种子工作站

发布时间: 2025-03-28 17:40
单位名称 陇县种子工作站
宗旨和业务范围 管理种子事宜,促进农业发展。农作物新品种区域试验;农作物新品种审定;农作物种子质量管理。
住所 陇县西关街102号
法定代表人 王志成
开办资金 97.59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陇县农业农村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201.03万元 171.41万元
网上名称 从业人数  9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4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2024年,我单位在主管部门的领导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严格按照单位章程开展工作,紧紧围绕年度工作目标任务,圆满完成了各项业务工作任务。现将开展业务活动情况报告如下:一、按照登记的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业务活动情况。2024年,我单位按照核准登记业务范围开展活动,主要完成了:农作物品种管理和优良农作物品种的引进展示示范和推广、种子管理备案、农作物质量检验检测等工作:全面完成试验站工作任务。2024年在陇县旱地农作物品种区域试验站开展试验小麦品种110个,设立小区202个,试验面积21亩。其中:县级展示试验展示13个,市级11个,省级7个,西农17个,材料7个,纯度鉴定30个,栽培试验2组。在上凉泉村旱肥地建立示范田110亩,示范品种2个。在下凉泉村川水地、旱肥地建立示范田764.3余亩,示范品种7个,设立40余亩的小麦核心品种展示区,展示品种11个。在东风镇上凉泉村和下凉泉村建立小麦新品种示范田1200亩,为群众免费配送小麦种子近3万斤。邀请农业专家对农民进行现场指导,有效提高了小麦种植技术。在陇县旱地农作物品种区域试验站,种植陕北渭北春玉米品种区域试验4组44个,生产试验1组12个,机收试验1组3个,机收品比试验1组12个,普通玉米品比试验4组52个,市、县玉米新品种展示、示范50个,大田主推玉米品种适应性观察试验27个,鲜食玉米新品种展示8个,西农材料鉴定175个,种质资源繁殖6个。在东风镇下凉泉村种植陕西省玉米核心品种展示、青贮玉米新品种及配套技术试验示范、机械直收玉米籽粒品种展示100亩,品种13个。在下凉泉村种植夏播玉米品种筛选试验25亩,品种7个。引进油花两用春油菜新品种11个,在新集川建立示范方600余亩,与科研院所联合共同种植油菜育种材料繁育田30亩,为油菜产业的发展注入了新活力。在下凉泉村建立冬油菜试验圃14亩,种植材料1400余份;在城关镇堎底下村、固关镇殿咀村建立冬油菜示范点2个,种植冬油菜品种2个,面积5亩。(二)不断加强种子备案工作。建立健全种子销售备案制度。我站进一步完善种子经营备案管理制度,严把市场主体和品种准入关。全年种子生产经营备案1006起,其中委托代销备案85起,经营不分装备案919起,委托生产备案2起,为种子质量溯源和市场规范有序运行奠定了基础。通过这些措施,种子质量管理工作得到了有效加强。(三)逐步提升检验检测能力。受县农业农村局委托和市种子工作站安排,我们组织技术人员对全县5家种子经营企业和基层门店进行种子质量监督抽检,重点检查种子的包装、标签、质量合格证等,共抽取玉米种子样品27份,小麦种子样品30份,委托检验样品36份;田间检验1200亩,对抽检仟样的种子进行净度、水分、发芽率等质量指标检测,通过严格把关种子质量杜绝不合格种子流入市场。为进一步做好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监管工作,我们积极开展农作物转基因快速检测工作,从源头上杜绝非法转基因种子繁育、推广。对我县种植的玉米材料、试验、展示、示范等品种进行了转基因快速检测,检测样品474份,未发现转基因成分。二、取得的主要社会、经济效益。(一)重点工作有序开展。我站紧扣脱贫攻坚巩固提升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这一主题,结合省级种业发展项目,邀请西农专家在2镇3村开展培训3场,培训群众300人次,免费配送种子3万公斤。支持东风镇下凉泉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建立小麦新品种展示示范及后备种源田1200亩。选派4名同志作为市、县科技特派员包抓4镇11村,深入一线指导群众田间生产。(二)项目建设全面完成。今年,为了进一步提升检验机构的检测能力,争取省级种业发展项目到位资金24万元,其中检验机构能力建设项目20万元,种子市场净化4万元。该项目配置并更新到位检验检测仪器、设备设施23台套。这些设备的更新将极大地提高检测效率和准确性,确保种子市场的健康发展。(三)农业宣传全面开展。利用传统媒体和网络平台,围绕春耕备耕、春季田间管理和三夏工作,录制宣传短视频4部,通过起点新闻、宝鸡日报、市农业农村局网站、县电视台和其他各种网络平台发布各类信息68篇,其中被县电视台报道12次,市电视台报道3次,省电视台报道2次,市级以上媒体报道21次,县人大常委会对我县“一法一办法”贯彻情况进行了调研,参与撰写的论文《宝鸡地区春播玉米品种适应性试验对比》和《黄淮麦区南片两个国审小麦品种穗分化特性及抗倒春寒能力的鉴定与分析》分别在《基层农技推广》和《陕西农业科学》发表。(四)因地制宜制订技术规范。为了进一步提升种子质量,确保农作物的高产稳产,我们制订了一系列种子生产与管理的技术规范。这些规范涵盖了小麦、玉米、油菜品种的栽培、管理、收获等各个环节。2024年制订了《春油菜栽培技术规范》、《小麦机械化收获减损技术规范》和《全株青贮玉米机械收获技术规范》3项技术规范,通过宝鸡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参与制订了并发布了《菜用甘蓝型油菜直播生产技术规范》和《高油酸油菜籽生产技术规范》两个省级地方标准。(五)争先创优工作成绩斐然。2024年,我站被评为市级文明单位,4月份被省种子工作站评为全省种子系统先进单位,同月被宝鸡市种子工作站评为“2023年度种子工作先进单位”,5月和7月,省专家团队考察油菜和玉米新品种,9月“科技小院”通过省科协评估,12月通过中国农技协评估;参与完成的《宝鸡市小麦骨干新品种筛选推广及产业化应用》获陕西省人民政府表彰的全省农业技术推广成果奖二等奖。三、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一)存在问题:一是人员偏少。种业振新工作任务艰巨,目前单位在岗人员仅有6名,在部分工作开展中出现人手不足的情况。二是资金投入有限。尽管我们已经通过多种渠道争取到了一些项目资金,但与实际需求相比,资金缺口仍然较大,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工作的深入开展。三是人员工作能力尚需提高。工作人员在执行任务时受到传统思维的限制,专业技能方面存在不足。四是技术推广力度有待加强。尽管我们已经开展了一系列的品种推广活动,但与农民的实际需求相比,推广力度还不够,需要进一步加强。(二)改进措施:一是进一步加强党的自身建设,深化全站作风建设,夯实思想能力基础;二是不断加强理论与业务知识学习;三是发挥老干部传帮带的作用,不断提高年轻干部干事创业的能力;四是统筹考虑,合理调整个人业务,已适应新时期发展需要。四、2025年工作计划。(一)进一步加强学习,提高干部职工素养。重点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中央一号文件、省市县委农业农村工作会议精神、相关业务知识等。(二)以粮食生产为重点,抓好农作物新品种试验示范和推广。重点突出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大豆、油菜等油料作物生产,以我县“生态乳都”和“全域旅游”两大中心工作为主导,做好粮饲兼用玉米、油花两用春油菜、鲜食玉米、荞麦、彩色小麦等农作物新品种的引进试验示范。做好各类试验的田间管理、跟踪评价、测产、数据统计、分析总结工作。(三)推进种业振兴。坚决贯彻落实现代种业重要性,围绕“扩油增豆”需要,聚焦优势特色作物,以种质资源保护为基础,以粮食生产安全为核心,以安全用种为底线,汇聚全县种业创新优势资源,加快提升种业科技创新能力,逐步建成更加完善的引种、试验、示范、推广体系。(四)加大校地联动,产学研融合。不断加强与中国农科院、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陕西省杂交油菜研究中心、宝鸡市农科院等科研院所合作,做好农作物新品种的引进试验和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将最新科研成果及时转化,邀请专家教授开展技术培训和指导,推动我县农业高质量发展。(五)抓好种子质量管理和信息统计工作。根据当前农业生产用种需求,抓住关键环节,以夏播秋播为重点,全面加强主要农作物种子质量市场抽检和转基因检测,加强农作物品种经营备案指导,实现种子溯源管理,确保农业生产用种安全可控。继续抓好种业信息统计报送工作,为全省种子调度提供数据支撑。(六)抓好项目和资金争取。对照年度各项工作目标任务,及时和上级业务主管部门对接,加快农业专项现代种业项目和其他资金争取。再添措施、再鼓干劲,以粮食生产、扩油增豆、特色农业发展为目标,确保各项工作干在实处,走在全市前列。(七)聚焦乡村振兴。结合省级农业专项和特色品种示范项目,在东南镇、东风镇、新集川镇继续建立普通玉米、粮饲兼用玉米、油花两用油菜、小麦新品种示范方,带动群众增收致富,助力我县乡村振兴。(八)抓好局党组交办的其他工作。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加强行动自觉,积极完成局党组交办的其他工作任务。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农作物旱地试验站被中国农技协命名的“科技小院”通过省科协评估,12月通过中国农技协评估;种子工作站获全省种子工作先进单位;获全市种子工作先进单位、县级平安单位。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