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渭南市粮食质量检验中心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开展粮食的质量监测检验工作,保障粮食流通领域运行。开展储备粮及其他政策性粮食的质量监测检验工作,开展粮食相关标准、技术规范、检验检测方法的执行和验证、质量标准修(制)订工作。 | |
住所 | 渭南市临渭区胜利大街73号 | |
法定代表人 | 李大为 | |
开办资金 | 12万元 | |
经济来源 | 财政补助 | |
举办单位 | 渭南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0万元 | 7.35万元 | |
网上名称 | 无 | 从业人数 9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4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今年以来,我中心紧密围绕粮食质量安全这一核心任务,秉持高度的责任心和使命感,扎实有效地推进了各项工作。中心共出具签发检验检测报告181份,现将主要工作情况报告如下:具体开展业务工作情况1.年初,根据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关于开展2023年粮食质量安全检验机构比对考核工作的通知》的要求,开展糙米粉中镉的测定比对考核,中心积极组织落实,最终将检测结果汇总上报国家局。3月,根据《陕西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关于2023年粮食质量安全检验机构检测项目比对考核结果的通报》精神,我中心本次比对考核获得了满意的评价。2.做好年度粮食质量安全风险监测工作,根据市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关于做好2024年粮食质量安全风险监测工作的通知》(渭粮发〔2024〕58号)精神,本年度市级监测样品140份,其中小麦80份,玉米60份。本年度正式任务下达前,中心参加了国家局组织的在线培训,掌握新数据系统的操作。同时为初步掌握区域粮食情况,我们提前于6月4日下乡随机抽取了4份小麦样品进行检测,检测结果良好。正式任务下达后,中心迅速行动,6月11日至7月底开展小麦样品检验检测工作,其中质量检验样品80份,食品安全监测样品10份,品质监测样品12份。10月25日至11月12日开展玉米样品检验检测工作,其中质量检验样品60份,食品安全监测样品10份,品质监测样品10份。抽检的小麦、玉米样品总体质量情况良好,重金属、真菌毒素项目均合格,农药残留总量项目均为未检出,品质指标均显示良好。各项检验数据均由“粮食质量安全检验监测信息系统”逐级上报,统一汇总落实年度收获粮食风险监测工作。二、取得的社会、经济效益1、完成年度粮食质量安全风险监测工作,我中心于6月11日至6月19日,分别对临渭区、华阴市等10个市县区送来的小麦样品进行质量检验和食品质量安全监测。本次共检验小麦样品80份,其中质量检验80份,食品安全监测10份,在质量检验中,所有样品中容重一等以上48份,所占比例为60%;容重二等以上28份,所占比例为35%;容重三等以上4份,所占比例为5%。不完善粒中主要是生芽粒和赤霉病粒居多,分析可能是小麦收获期间未得到及时晾晒导致的。总体来说今年的小麦质量情况较往年有明显提升,水分相对于往年变化降低,最大值为16.9%,最小值为8.2%,平均值为11.9%。在安全监测中重金属(铅、镉、总砷)均合格,真菌毒素(呕吐毒素、玉米赤霉烯酮)均合格,农药残留总量均为未检出。10月25日至11月4日,我单位分别对临渭区、华阴市等10个市县区送来的玉米样品进行质量检验和食品安全监测。本次共检验玉米样品60份,其中质量检验60份,食品安全监测10份。所有样品中容重一等以上56份,所占比例为93%;容重二等以上3份,所占比例为5%;容重三等以上1份,所占比例为2%。百粒重项目中,最大值为41.1g,最小值为25.5g,平均值为35.1g。不完善粒项目中,不完善粒总量最大值为9.7%,最小值为0.3%,平均值为3.7%。破损粒在大部分样品中普遍存在,但检出量都不大,分析可能与机械收割有关系,也可能是在收获晾晒的过程中,被碾压造成的。霉变粒在少量样品中出现,检出量都不大,均符合标准要求,分析可能与储存环境有关系。色泽、气味均为正常。总体来说今年的玉米质量安全情况较往年有所提升,容重平均值都在一等以上。玉米安全监测10份,检测项目有:重金属(铅、镉、总砷)均合格,真菌毒素(黄曲霉毒素、呕吐毒素、玉米赤霉烯酮)均合格,农药残留总量均为未检出。2、市级储备粮存储期间监督检验工作根据《渭南市市级储备粮质量安全管理办法》精神,中心在3至4月、9至10月,开展了2次市级储备粮存储期间监督检验工作,共出具签发检验报告28份(其中小麦21份,食用油3份、小麦粉2份、大米2份),所检样品均符合相关国标要求,全年数据总结与检验报告已上报市粮食和物资储备局。3、市级储备粮出入库监督检验工作根据市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委托,贯彻实施市级储备粮出入库监督检验3次。7月25日,对市成品粮油物资储备有限公司3号罐食用油开展入库抽检,所检项目均符合国家标准要求,出具签发检验报告1份。11月22日,对市储备粮管理有限公司7、8、10号仓小麦开展入库抽检,所检项目均符合国家标准要求,出具签发检验报告8份。12月17日,对市成品粮油物资储备有限公司4号罐食用油开展入库抽检,抽取食用油样品1份,所检项目均符合国家标准要求。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存在的问题:1.检测力量不足,缺少专业从事检验检测人员;创新意识不强,工作方法简单思路不开阔不灵活,只会循规蹈矩,缺乏创新意识;2.需健全人员岗位责任制度,建立考核评价制度;3.对内控制度缺乏正确的认识;改进措施:1.我单位准备通过渭南市人才交流服务中心招聘检验检测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加强全体人员业务培训和牢固业务知识,扎实开展业务培训和学习,牢固业务流程规范,强化实操训练,夯实人员业务知识,提高业务水平。2.建立健全人员岗位责任制度和考核评价制度,扎实有效规范运行岗位责任制度和考核评价制度,使制度健康运行。3.加强对本单位所有人员《程序文件》《质量手册》系统学习,牢固思想,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从思想上正确认知,提高认知度。(四)下一步工作计划1.完成市级收获粮食质量安全风险监测工作。一是紧密围绕市级粮食质量安全监管需求,结合小麦、玉米等主要粮食品种的生产特点和区域分布,明确解读监测工作要求,确保监测工作的系统性和针对性。二是按照随机抽样和重点监测相结合的原则,开展粮食收获前的质量安全风险监测,重点关注农药残留、重金属污染等关键指标,确保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三是对监测数据及时准确的分析汇总,为粮食质量安全监管提供科学依据,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共同推动粮食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四是通过官方网站等渠道,及时发布粮食质量安全监测信息,提高公众对粮食安全的认知和信任度。2.做好市级储备粮储存期间、入出库等环节的监督检验工作。一是与主管部门充分沟通,明确监督检验的具体任务、标准和方法。二是根据任务需求,合理调配人力、物力资源,确保检验工作的高效进行。三是遵循独立、客观、公正的原则,严格执行检验标准,确保检验结果的公信力。四是将检验结果及时、准确地反馈给上级主管部门,为政策制定和监管提供科学依据。3.监督管理实验室整体运行,完成全年粮食产品检验工作任务。一是继续强化实验室管理体系,确保人员培训、设备管理、样品管理和数据记录等环节的高效运作。二是持续优化检验流程,利用信息化手段提高检验效率,确保全年粮食检验工作的顺利完成。三是定期组织实验室人员培训,提高检测人员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四是加强团队协作,提升干事创业氛围,激发干部职工的工作热情和创新能力。4.积极推进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下一年度中心2名检验员面临退休,届时中心专业技术人才将无法支撑全市粮食检验工作健康运行,高层次人才引进迫在眉睫。一是根据中心实验室的长期发展规划,明确高层次人才引进的重点领域和所需技能。二是制定人才引进计划并上报,包括人才引进的需求、目标及意义。三是积极宣传中心实验室的发展前景,吸引人才关注。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事业单位法人证书》统一社会信用代码:12610500MB2A40259M有效期至:2028年4月20日《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证书》证书编号:232700174230有效期至:2029年11月19日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