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陇县防汛抗旱保障中心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负责全县防汛抗旱,防洪方案编制,防洪工程建设。负责组织全县防洪工程抢险,物资储备调拨等工作。 | |
住所 | 陇县城关镇南大街6号 | |
法定代表人 | 张引平 | |
开办资金 | 10.5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财政拨款 | |
举办单位 | 陇县应急管理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20万元 | 70万元 | |
网上名称 | 无 | 从业人数 5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4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4年,我单位在县应急管理局的领导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严格按照单位章程开展工作,紧紧围绕年度工作目标任务,圆满完成了各项业务工作任务。现将开展业务活动情况报告如下:一、按照登记的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业务活动情况。(一)周密部署防汛工作。县防指根据我县工作实际,制定并印发了《陇县2024年防汛抗旱工作要点》,明确了2024年防汛抗旱工作重点。下发了《关于公布我县2024年水库、河流、淤地坝、山洪灾害危险区、地质灾害点及城区低洼易涝点防汛抗旱责任人的通知》文件,逐级落实了水库、河流、淤地坝、山洪灾害危险区、地质灾害点及城区低洼易涝点防汛抗旱责任人,确保工作有人抓、问题有人管、责任有人担。制定印发《关于县级领导分片包抓城区防汛工作责任的通知》,夯实网格化防汛管理责任。(二)健全防汛工作机制。建立《防汛应急救援工作职责任务清单》、《防汛重点隐患排查清单》、《防汛物资储备清单》、《技术力量专家名单》、《城区低洼区域风险点位防洪排涝任务清单》《救援大型机械装备建设情况明细表》,细化任务职责,全力做好抢险救援准备工作。印发《陇县防汛指挥调度机制》、《陇县防汛物资保障工作机制》、《陇县防汛叫应叫醒机制》、《汛期巡查排险机制》,严格落实各方防汛责任,明确任务分工,形成工作合力。(三)充实防汛物资储备。县级防汛物资储备库在现存防汛物资的基础上,补充采购了会议一体机、卫星座机电话、防汛应急背包、发电机、软体储水罐、应急救援绳、折叠担架、应急照明工作灯、漏电检测仪等30余种价值56万元防汛物资,为全县104个行政村发放104台水泵,全力保障防汛抢险需要,并对物资库进行了迁移,重新进行了物资整理摆放。(四)强化防汛督导检查。县防指组织县应急管理局、县水利局、县自然资源局、县气象局成立四个督导检查组,对各镇防汛物资储备、应急抢险队伍、预案修编、责任落实、涉河工程建设、预警设施等情况进行了检查,县防汛办对检查出的问题,下发了通报和整改通知,明确整改时限和整改意见。各镇强化了整改措施,做到了立行立改,消除了安全隐患。(五)狠抓隐患排查整改。县防指印发《关于开展全县道路安全隐患排查的紧急通知》,加大“六临”区域排查力度,对临山、临崖、临水、临坑、临沟、临地(地质灾害点)区域开展“全覆盖”巡查检查,对重点区域群众提前撤离。及时下发预警提示3份,确保各镇各部门能够及时警醒,采取针对性措施及时消除隐患,确保安全。今年汛期共排查隐患197个,建立了隐患台账,逐个销号整改,止目前,已全部整改到位。(六)加密会商研判及预警。强降雨前,县防指召集防汛重点部门和重点落雨区镇政府,召开强降雨防范工作研判部署工作会,研判降雨形势,安排部署工作,做好防范应对。降雨过程中,根据雨强和雨量情况,及时对强降雨区的镇进行电话叫应和视频调度,切实做好应对防范。今年共成功应对了16轮强降雨天气,下发防汛工作部署文件29个,全县召开防汛工作部署会议9次,及时启动了县级Ⅳ级防汛应急响应1次,根据雨强升级启动了县级Ⅱ级防汛应急响应。通过电话叫应、工作群等方式第一时间将预警信息下发到村到组到户到人,叫应群众28094户94145人,转发各类预警信息280条。汛期结束后,县防指召开了全县防汛防滑应急处置大复盘补短板促提升专题工作会,对2024年的防汛工作进行了复盘和总结,分析研判防汛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改进措施。(七)扎实开展应急演练。7月10日,由陇县人民政府主办,陇县应急管理局、陇县水利局、陇县自然资源局、陇县温水镇人民政府承办的2024年陇县山洪暨地质灾害应急处置演练在温水镇苏家塬村举行。演练共设置气象灾害预警、雨量监测预警、防汛会商、群众转移安置、水库应急抢险、道路抢修、电力通讯线路抢修等多个科目,出动公安、民兵、医疗、地灾巡查、工程抢险、社会救援等各类应急力量200余人,出动各类应急抢险救援车辆和机械10余台,参演群众、学生100余名。拍摄陇县防汛综合应急演练宣传片,进一步加强了群众防灾避险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县镇村共计开展山洪、地质灾害等各类演练97次,参与人员4136人。(八)及时转移安置群众。县防办印制《陕西省防灾避险人员安全转移规定》下发各村,第一时间落实“叫应”机制,共计转移2181户4670人,做到了应转早转、应转尽转。同时发动镇村干部、医护人员、志愿者等,全力保障集中安置点群众吃、住、看病等基本需要,各安置点保障有力、管理有序,无群众私自回流或失控失管现象。(九)统筹应急救援力量。坚持提前集结、靠前布防,完成县级12支专业和半专业应急救援队伍,以及镇村3626名应急抢险队员更替补充,确保关键时刻拉得出、用得上、顶得住。利用乡镇视频会议系统和卫星电话,对各镇进行调度。二、取得的主要社会、经济效益。(一)2024年,全县应对16轮强降雨,及时启动了县级Ⅳ级防汛应急响应1次,根据雨强升级启动了县级Ⅱ级防汛应急响应。通过电话叫应、工作群等方式第一时间将预警信息下发到村到组到户到人,叫应群众28094户94145人,转发各类预警信息280条。在市防办的悉心指导和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按照局统一部署安排,全体同志同心协力,共同努力认真贯彻落实中省市防汛抗旱工作要求,牢固树立“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立足“防大汛、抗大洪、抢大险、救大灾”,夯实工作责任,抓实抓细各项防汛工作,有效应对了“7.23”暴雨洪涝灾害,未造成人员伤亡。各镇村积极组织开展危险地带人员转移避险演练,并通过拍摄陇县防汛综合应急演练宣传片,进一步加强了群众防灾避险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县镇村共计开展山洪、地质灾害等各类演练97次,确保人民群众能够熟悉转移路线。在强降雨来临之前,能够有序撤离“三边”地带人员,真正做到了应转尽转,不漏一户一人。三、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一)存在问题:灾情上报不规范。县上对各镇报灾指导不到位,行业部门对本行业灾情统计上报不及时,各镇灾情统计口径不一致,报送灾情准确性有待加强,报送程序及内容不够规范。(二)改进措施:开展业务培训。加强对各镇报灾指导,做好灾情统计业务培训,明确灾情报送的程序和要求,加强与水利、交通、自然资源等重点部门的沟通,以行业为主导,收集汇总各镇相关灾情,确保灾情上报及时准确。三、2025年工作计划。(一)精准发布预警。强化与水利、自然资源、气象、住建等有关部门联动,会商研判防汛重点,密切关注汛情雨情水情变化,科学研判防汛形势,畅通信息和资源共享渠道,及时、精准发布预警信息,进行点对点叫应,逐村逐组逐户落实。加强预警信息跟踪反馈,督促各镇做好人员转移避险安置工作,形成工作闭环,确保群众生命安全。(二)严抓排查隐患。聚焦河流、堤防、库坝、涉水旅游景区、城区低洼易涝点、危漏房舍等重点部位开展隐患排查治理,分级分类建立洪涝风险隐患问题清单和整改治理责任台账,真正做到排查工作横向到边、纵向到底,整改治理工作不缺一项、不漏一处。(三)加强信息报送。持续做好24小时应急值守工作,全面掌握雨情水情汛情险情动态趋势,确保一旦发生险情,能够及时有效快速处置。及时收集险情和灾情,依托陕西省洪涝干旱灾情统计系统,及时、准确上报灾情信息。(四)做好防汛宣传。深入推进防汛减灾知识进社区、进基层,通过各种行之有效的方式,向社会大众普及防汛减灾知识,定期开展防洪、防汛演练,不断提高广大群众的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