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西安市灞桥区农业科学技术推广站(西安市灞桥区植保植检站)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推广农业科学技术,实施农作物病虫防治,促进农业发展。农业科学技术引进、试验、示范、推广,技术推广体系管理,农业技术培训与服务,农业植物检疫与病虫监测、防治,农药监督管理。 | |
住所 | 西安市灞桥区席王街道柳巷村 | |
法定代表人 | 陈显兵 | |
开办资金 | 145.12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西安市灞桥区农业农村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114.89万元 | 111.68万元 | |
网上名称 | 西安市灞桥区农业科学技术推广站.公益 | 从业人数 9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4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4年我单位在西安市灞桥区农业农村局的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严格执行本单位章程,按照核准登记的宗旨业务范围开展活动,规范使用证书。现将一年来的工作情况公示如下:业务开展情况(一)认真做好农情调查和技术服务1、完成粮果菜等农作物苗情、虫情、墒情农业“三情”调查信息180期,为准确指导田间管理提供重要的依据。2、制定发布粮果菜等农作物关键时期田间管理技术和措施36项次,对农作物田间管理提供技术支持。3、组织5名技术员组成农技专家服务队,在农作物生产关键时期全力抓好农技服务工作。同时印发粮食、设施蔬菜、果树田间生产管理等方面的宣传资料2万余份。(二)切实抓好农作物重大病虫害防控1、组织开展小麦穗期“一喷三防”统防统治工作。4月下旬至5月上旬,组织专业化防治队伍在全区开展小麦穗期“一喷三防”统防作业1.5万亩次,防控处置率96%以上,综合防效超过90%,病虫损失率小于2%。2、组织开展玉米中后期开展“一喷多促”工作。8月下旬至9月中旬在玉米集中种植区组织“一喷多促”统防作业0.8万亩次,达到促壮苗稳长、促灾后恢复、促灌浆成熟、促单产提升的目的,病虫危害损失率控制在1.8%以下。3、抓好苹果蠹蛾阻截消杀和果园病虫害绿色防控统防统治工作。一是针对9月、10月苹果调运销售旺季,检疫人员对灞桥辖区内的高速公路服务区及周边果树种植高风险区域,分别于9月下旬、10月中旬各进行一次苹果蠹蛾药剂预防消杀工作,指导专业化防治组织动用植保无人机4架次,累计完成消杀面积1700亩次,全力打好疫情阻击战,确保我区农业生产安全。二是在主要果区组织实施大樱桃、葡萄农药减量控害和绿色防控工作0.5万亩次,统防统治率45%以上,绿色防控覆盖率46%以上。(三)统筹完成土壤“三普”和农环工作1、土壤第三次普查工作进展顺利。灞桥区2023年度173个表层样点外业调查采样任务已完成,已全部通过三普工作平台审核,审核完成率100%。2024年9月、10月,灞桥区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表层样点外业调查采样工作均以优秀等次分别通过县级和省级验收。2、完成农业环境保护工作。一是完成农业环境例行监测。5月底前完成5个市级耕地污染监测点位农产品产地土壤环境监测土壤及农产品协同采样任务。二是开展加厚地膜的科学利回收工作。顺利完成2023年度1.06万亩加厚高强度和全生物可降解地膜示范推广和1个农地膜残留监测点建设任务。取得的社会经济效益2024年以来,灞桥区农科站围绕全区乡村振兴战略和农业农村发展布局,不断拓宽工作思路,创新工作措施,圆满完成年度各项重点工作和职能任务。扎实开展技术推广工作1、推广水肥一体化、测土配方施肥、化肥减量增效“三新”技术。农作物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超过12万亩次,技术覆盖率达90%。2、推广冬小麦宽幅沟播技术、夏玉米“一喷多促”技术、夏玉米增密度提单产“5335”技术等粮食作物生产技术,推广总面积超过1万亩。3、抓好樱桃农药减量增效绿色防控技术、小麦条锈病识别与防治技术、小麦赤霉病发生与防治技术等植保技术,果树农药减量控害绿色防控技术,推广总面积2万亩。存在问题1、农业产业规模和水平较低。作为西安市主城区之一,灞桥区近年来粮食蔬菜面积规模不断萎缩,同时果业受品种老化、自然灾害严重等原因收益不明显,群众普遍种植积极性不高,农技推广工作难度大。2、农技推广队伍力量薄弱。农科站(含植保植检站、蔬菜站、种子站、园艺站)作为业务技术单位,承担的业务工作专业性强、点多面广,目前专业技术人员严重缺乏,加之年龄结构老化,无法满足工作需要,对业务工作顺利开展造成很大影响。3、近年来承担的大部分农业项目财政资金无法及时兑付,严重影响实施进度和项目绩效。四、整改措施1、加强技术培训指导,引进新品种新技术,提高种植效益。2、向局里申请,增加人员,增强技术力量,并加强业务学习,提高工作力度。五、下一步打算2025年,我站将进一步围绕灞桥区乡村振兴战略和农业发展总体思路,立足单位各项职能,统筹协调、真抓实干完成以下几项主要工作:1、扎实开展粮食、蔬菜、果业等农作物农业“三情”(苗情、墒情、虫情)监测调查;及时制定发布各类农作物生长关键时期田间管理指导意见,组织技术人员定期深入基层开展农业生产技术指导。2、大力开展粮食蔬菜果树花卉等作物技术推广。全年引进试验示范推广农作物新品种不少于8个、新技术不少于5项、植保新药械不少于6种。3、强化农作物重大病虫害监测防控,切实保障粮食生产安全。一是重点做好粮食作物重大病虫害的监测和应急防治工作,组织开展小麦“一喷三防”、玉米“一喷多促”统防统治1.5万亩次以上,防效达85%以上,防控处置率96%以上,病虫危害损失率小于3%,切实保障粮食生产安全。二是以农药减量控害和绿色防控为目标,开展樱桃、葡萄病虫害的监测防控,实施绿色防控示范,统防统治率及绿色防控覆盖率均达到45%以上。三是建立苹果蠹蛾监测点,以辖区高速路服务区为重点开展苹果蠹蛾防控消杀作业,实现高风险区苹果蠹蛾疫情的有效阻截和防控。4、推进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项目实施。一是全年完成5个省级耕地质量长期定位监测点的监测工作;完成2个肥料利用率田间试验、农户施肥调查任务和化肥减量增效“三新”技术示范2500亩任务。二是完成农作物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10万亩次以上,全区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率达90%以上。5、围绕种业振兴“五大行动”,结合灞桥区种业发展实际,着力抓好以小麦、玉米为重点的农作物种子市场备案监管,实现种子市场全覆盖管理,确保生产用种安全;依托新型主体粮食种植合作社,推动我区小麦繁育基地建设。6、根据国家和省市区土壤普查办的统一安排部署,配合全省总承包单位陕西省地建集团完成2025年度灞桥区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分析检测和成果汇总工作任务。7、持续开展农业环境保护工作。持续开展地膜科学回收利用工作,推广加厚高强度及全生物降解地膜2200亩,地膜科学回收率83%以上;完成1个农膜收集示范点项目建设任务,完成项目区废旧农地膜回收处置工作;完成年度5个土壤协同监测采样任务。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