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西安市灞桥区文化馆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组织群众文化活动,繁荣文化事业。文化宣传与交流;文艺活动组织及相关培训;业余创作团体组织与管理;指导街道、村文化站、室的业务;民族民间文化艺术遗产的收集、整理与保护。 | |
住所 | 西安市灞桥区纺织城纺一路 | |
法定代表人 | 史兴海 | |
开办资金 | 89.9万元 | |
经济来源 | 财政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西安市灞桥区文化和旅游体育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49.23万元 | 34.68万元 | |
网上名称 | 无 | 从业人数 9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4年度,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灞桥区文化馆长期以来在区委、区政府和局领导的大力支持下,紧密围绕全区工作大局,立足本职,紧扣为广大群众提供丰富的文化服务这根主线,不断开创全区群文工作新局面。一、政治思想工作:1、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利用周一例会,学习先进的理论、文化理念。挖掘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倡导和谐的人文理念,培育开拓的创新精神,营造和谐的工作气氛,带动大家积极投身到文化工作中去。2、将工作纪律作为首要任务来抓。按照《文化馆请休假具体实施细则》,严抓上班纪律,要求认真执行签到打卡制度,严格执行请假制度,为开展群众文化工作提供保障。二、非遗保护工作:加强传统文化的挖掘和弘扬,深入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1.深入挖掘我区优秀非遗线索,开展非遗保护传承活动,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其中积极申报市级非遗项目13个。对我区狄寨街道、纺织城街办、席王街道、洪庆街道、十里铺街道、灞桥街道和红旗街办共七个街道的非遗线索进行排查、调研,共整理出有价值线索10条非遗线索其中包含传统技艺、传统医药、传统美术、传统戏剧等,将胡武卫、李涛、李向东等11位传承人列入灞桥区第八批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为进一步保护我区优秀的非物质文化资源奠定基础。2.开展非遗保护传承活动,提高非遗保护力度。(1)是召开2024年灞桥区非遗保护传承工作会,对辖区内所有非遗传承人进行培训,对我区下一步非遗工作提出方向性指导意见。(2)是开展了2024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宣传展演活动,有非遗艺术表演、非遗集市展销、非遗技艺体验等多部分,以“见人见物见生活”寓教于乐的形式,让群众全方位了解非遗的内涵、门类和价值,认识非遗蕴含的文明智慧,打造一场文化传承嘉年华。(3)是积极组织我区非遗传承人参加各类传习、培训活动,组织非遗传承人开展“四进”活动以及各种传习活动。组织各非遗传习所,非遗传承人积极开展“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宣传展示系列活动10余场,开展了“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暨“传承非遗,走进三彩世界”主题活动;棉絮画走进社区、学校等,开展一系列展览展示活动,祖传烫伤中医诊疗技艺传承人走进校园,走进社区开展“保护传承非遗赓续历史文脉 谱写时代华章”非遗宣传展示传承系列活动;盘纸技艺传承人蔺惠丽走进社区,开展非遗进社区文化润“童”心主题活动;面塑技艺传承人王建勇举办了以“传承非遗文化,走进面塑世界”宣传展示活动,陶埙演奏技艺传承人梁苗走进陕西服装工程学院-艺术设计学院开展陶埙演奏学术活动。大大提高了全民非遗保护意识;围绕春节、“五一”、“端午节”、“国庆节”等重要节假日,开展非遗进景区、进校园等各种传承活动,让更多人群众了解我区非遗传统文化。(4)积极组织传承人参加“西安有礼”首届西安伴手礼评选活动,我区区级非遗项目面塑的醒狮系列产品荣获优选产品称号。三、群众文化活动:1.开展公益培训。利用文化馆公共文化阵地,开展公益培训,共开设形体舞韵、书法、国画、声乐、篆刻、少儿舞蹈6种门类,共开课96节次,服务群众2500余人次。2.举办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1)是组织开展迎新春系列活动,开展“百姓大舞台,龙腾歌盛世”2024年灞桥区迎新春文艺汇演、元宵节诗会活动,开展“春到万家迎新纳福”2024年灞桥区送春联进万家活动,组织20多名书法家进社区、村、商场等场所,开展11场义务送春联活动,为群众义务书写春联10000余副。开展灞桥区非遗传承拜大年线上活动7期,丰富群众春节文化生活。(2)是开展了少儿诗词大赛、少儿舞蹈展演、文化馆服务宣传周系列活动,发放宣传单200余份,让广大群众深入了解文化馆服务内容。(3)是开展了“艺”起乐起来西安市首届社区文化艺术季灞桥区秦腔戏迷擂台赛、灞桥区书画艺术与唐诗里的长安作品展演、灞桥区文化进社区系列活动,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4)是开展了“丹青庆国庆翰墨书华章”——灞桥区文化馆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书法艺术作品展、灞桥区文化馆庆国庆文艺演出活动,丰富广大群众节日文化生活,提高群众文化获得感、幸福感。四、公益性培训:继续开展包括国画、书法、声乐、形体舞韵、篆刻、少儿中国舞等公益性培训课程。切实推进文化馆免费开放工作,充分发挥公共文化场馆作用。坚持对舞蹈排练厅、非遗展厅、多功能活动厅室等多个活动场馆常年对外开放,保证每周的开放时间不少于40个小时。积极引进多种艺术创作门类,丰富我区群众文化生活。五、取得的社会经济效益:1、区级非遗项目面塑的醒狮系列产品荣获优选产品称号。2、新增非遗区级项目10个,市级项目6个。六、存在的问题:1.我区文化馆建馆时间长,设施滞后,场馆面积有限,无法满足本地区群众多方位的文化需求。2.文化馆专业人才不足。(1)文化馆人员编制和职数配备少,老龄化严重。(2)年轻专业人员的培养滞后,文化人才出现断层现象。(3)文艺专业人才配备不全面,不能很好地指导本地区文化发展。3.经费不足。文化馆2021年升为国家二级馆,硬件设备不健全,阵地不足严重影响了文化馆服务的广度和深度,不能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七、整改措施:1、积极向上级申请资金,用于场馆设施更新,扩大场馆面积,进一步满足群众文化活动需要。2、引进专业人才,更新人才队伍,使本馆文化活动得到更加专业的指导。八、下一步工作计划:1.深入挖掘我区优秀非遗线索,充实我区非遗名录库,积极申报国家、省、市级非遗项目,提高我区非遗保护力度。开展非遗保护传承活动,提高全民非遗保护意识,弘扬优秀传统文化。2.加大人才培养和引进,持续做好公益培训活动,充分发挥文化馆分馆作用,深入村、社区开展公益文化培训与指导,丰富基层群众业余文化生活。3.以重要节日文化活动为抓手,继续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