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灞桥区> 西安生产力促进中心灞桥分部

西安生产力促进中心灞桥分部

发布时间: 2025-03-28 17:14
单位名称 西安生产力促进中心灞桥分部
宗旨和业务范围 为中小企业提供科学技术信息服务,促进中心企业健康、持续发展。为企业提供信息科技、经济、人才、政策、管理等方面的信息服务和人才培训;组织企业与研发机构开展交流与合作,协助建立技术依托关系;协助企事业引进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及开发应用、示范推广。
住所 西安市灞桥区纺渭路泰尔发现新坐标26层
法定代表人 马永华
开办资金 87.83万元
经济来源 自收自支
举办单位 西安市灞桥区科学技术和工业信息化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5.6万元 3万元
网上名称 从业人数  5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4年,我单位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一、2024年业务开展情况“抓落实、抓服务、抓指标”确保全年科技服务业发展目标的顺利实现。1.强化抓落实的工作机制。根据既定的指标任务,按月进行细化和分解,确保各项任务能够有条不紊地推进。建立了《6家规上企业白名单》、《17家科技服务业企业培育库》、《15家科技服务业企业后备库》以及《月度监测服务台账》三张工作表,以便更好地掌握企业运营情况,为决策提供有力支持。2.注重抓服务的质量和效果。科技服务业指标任务下达后,积极联系企业,贴近服务掌握信息。先后与区秦创原创新促进中心紧密协作,形成工作合力,深入开展了一系列摸排活动,通过实地走访、座谈交流等方式,对苏交科、卓力、正泽检测等35家企业进行了走访服务工作,在向企业宣讲科技政策的同时,重点就统计报送规上企业月度营收工作进行了交流对接,同时摸底了解企业总体经营情况及每月营收数据,及时掌握有关企业营收变化具体情况,为全面把握全区规上科技服务业总体发展情况打牢基础。3.狠抓四项月度指标。严格把控当月规上企业营业收入及同比增速、当季规上企业预计营收及预计同比增速、当月新增纳统企业数以及当月培育入库企业数指标,重点监测企业营收变化情况,分析原因并提出针对性的对策措施。4.两项《若干举措》贯彻落实情况。贯彻落实西安市科技局《西安市支持科技服务业高质量发展若干举措》,针对符合政策的5家企业进行了专题指导,目前共获得奖励资金141.75万元,其中西北有色勘测工程有限责任公司80万元、中量31.75万元、彩虹30万元,已全部对付企业。开展特色科普活动,不断提升辖区群众科学文化素养。1.深入开展科普教育活动。2024年,累计开展科普教育活动24场次,发放宣传册、宣传品8000余份,活动参与人数达7000余人,并在“今日灞桥”、“科普西安”、“西安日报”等11个媒体平台累计报道22余次。其中:“科技之春”宣传月期间举办了8场科普宣传活动;科技活动周举办了8场活动,其中青少年科学实验展演汇演活动获得市级优秀组织奖;全国科普日期间组织了5场以航天、智能机器人、太阳能为主题的科普进校园活动,2.落实农业科技特派员制度。一是在总结、完善、提高的基础上,继续抓好科技特派员工作,年初结合上年度特派员考核情况,组织推荐、聘任市、区级农业科技特派员21名。其中市级11名,区级10名;二是召开了2024年度灞桥区科技特派员工作会,会议签订了农业科技服务协议书,颁发了农业科技特派员聘书;三是根据辖区产业情况将特派员充实到各涉农街办的前沿阵地,做到科技特派员深入田间地头,助力乡村产业振兴。2024年21名市、区级特派员开展线上线下农业技术培训和指导、现场“问诊”、电商直播、技术咨询等服务活动556场次,指导人数9597人,并向陕西科技特派员云平台报送8篇科技特派员文章。积极培育区级科普教育基地、市级科普示范基地。1.开展区级科普教育基地推荐认定工作。联合区科协开展了2024-2028年区级科普教育基地认定工作,在各主管部门和有关单位共同推荐的基础上,经评定申报材料、实地调研考察,研究认定西安半坡博物馆、西安市灞桥区气象局、军用航空科技博物馆、西安水务再生水展馆、西安秦华燃气集团有限公司5个单位为2024-2028年区级科普教育基地。2.择优推荐区级科普教育基地申报市级科普示范基地。通过实地调研考察,在已认定区级科普教育基地中择优推荐白鹿仓、西安半坡博物馆、西安水务再生水展馆3家科普教育基地申报西安市科普示范基地,目前已提交申报资料,认定结果暂未通知。加强科技类校外培训机构日常监管。1.明确准入流程,规范科技类校外培训机构办学行为。为高效统筹校外培训机构监管工作,进一步推进“双减”政策贯彻落实,年初积极对接区行政审批局,按照《陕西省科技类校外培训机构准入指引》,完善了审批一次性告知书及相关材料,2月份已对外公布。2.全面摸底排查,加快审批进度。联合开展科技类校外培训机构的再摸底排查。。3.加强督导检查,落实专项整治行动。按照省、市“双减”办工作要求,积极开展专项整治行动,重点对消防安全、教学材料、从业人员资质、培训内容等专项行动排查,督促培训机构落实安全主体责任,合法合规经营。目前共开展督导检查40次,4家科技类校外培训机构未发现以招生为名,组织或变相组织点考、测试及变相开展学科类培训等违法违规行为。二、取得的社会经济效益1.2024年1-11月在库规上科技服务业企业7家,顺利完成新增1家市考任务;营业收入35635.9万元,同比增长15.0%。营收超市考目标任务15.6%,增速超市考目标任务9个百分点。征集科技计划项目46个,立项28个。2.开展24场次科普教育活动,发放宣传资料8000余份,活动参与人数7000余人,在多个媒体平台报道22余次。3.认定5个单位为区级科普教育基地,择优推荐3家申报市级科普示范基地。4.建立信息台账的科技类校外培训机构4家,开展督导检查40次,未发现违法违规行为。获得市级科学实验展演优秀组织奖。5.农业科技特派员服务活动556场次,指导培训种养殖大户100余户,培训指导群众9597人,并在陕西科技特派员云平台刊登8篇科技特派员文章。三、存在问题1.全区科技服务业发展环境有待优化,市场发育不成熟,底子薄弱,对区域经济总量贡献和拉动作用较弱。2023年,区属规上科技服务业仅6家,占区属“五上”单位总数不足4%,占区属规上服务业总数不足19%。2.对科技服务业企业的走访服务还需进一步加强,对企业实际需求的了解和问题解决的精准度有待提高。3.科普活动的内容和形式创新不足、针对性不强,部分农村学校和老旧社区的科普活动相对匮乏。四、整改措施1.加大政策宣传力度,提升政策知晓率。通过组织政策宣讲会、定期发布政策解读文章等多样化方式,向广大企业深入介绍科技服务业相关政策的内涵与要求,确保更多企业能够全面理解并有效利用政策红利,从而推动企业持续健康发展。2.重点监测,强化走访服务。密切关注规上科技服务业企业的营收变化情况,分析原因并提出针对性的对策措施。同时保持常态化的企业走访机制,全面而深入地了解企业在政策扶持、技术支持以及市场拓展、人才等方面的实际需求,为企业提供精准服务,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以进一步提升其经营效益。3.开展企业对接活动,促进产业融合。为了加强产业间的合作与交流,积极筹划相关企业对接活动,为不同领域的企业搭建一个相互了解、合作的平台。五、下一步打算1.不断创新科普宣传教育活动,提升全民科学素养。一是丰富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为学生提供更多展现自我才华和提高自身科学素质的空间与平台,提升学生科学素养;二是提升社区群众对科普知识的知晓度;三是让广大农民学习果树田间管理技术,让农民真正受益,促进产业振兴发展。2.加大科普教育基地、科普示范基地培育力度,构建多层次、多角度、多样化的科普示范基地体系。3.强化科技类校外培训机构监管,促进校外培训市场健康发展。我们将继续完善科技类校外培训机构的准入流程和监管机制,加强对已审批机构的日常监管和专项整治行动。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