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灞桥区> 西安市灞桥区种子管理站

西安市灞桥区种子管理站

发布时间: 2025-03-28 17:12
单位名称 西安市灞桥区种子管理站
宗旨和业务范围 管理种子事宜,促进农业发展。制定并组织实施种子发展规划;管理种子市场,审核、发放种子生产许可证和经营许可证,监督检查种子质量;种质资源保护。
住所 西安市灞桥区纺织城纺一路
法定代表人 窦思峰
开办资金 21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西安市灞桥区农业农村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9.06万元 6.87万元
网上名称 从业人数  7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4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2024年度,我单位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按照核准登记业务范围开展活动,规范使用证书,现将一年来的工作情况公示如下:一、业务开展情况(一)种业振兴“五大行动”落实情况1、全面部署与推进。2024年我单位深入学习贯彻关于种业振兴的重要指示,依据省市种子站的相关要求,制定了详细的年度种业振兴计划,明确了各阶段的目标和任务清单,定期召开工作会议,确保各项工作有序推进。2、强化繁育基地建设。本年度我单位继续支持陕西亿农上品农业有限公司,将小麦良种繁育基地面积扩大至500亩,新增了西农529等优质品种的繁育。同时,指导企业完善了繁育技术规程,提高了繁育质量和效率。3、优化市场环境。为了加强种子市场监管,规范种子市场秩序,我们开展种业监管执法活动12次,出动执法人员30人次,检查种子经营户60户次。严格落实备案登记制度,经营户备案及时率达100%。加强种子质量检测,抽检种子样品20份,合格率达100%,并对全区玉米、大豆等作物大田进行了两轮转基因排查,均未发现违规情况。(二)新品种引进推广工作1、品种更新与覆盖:重点引进推广了西农602、郑麦1860等小麦新品种,以及陕单660、先玉1466等玉米新品种,良种覆盖率提升至98%,新品种占比达到40%。2、强化技术跟踪。成立了专门的技术跟踪小组,对引进的新品种进行全生育期跟踪监测,建立了详细的品种档案。通过对比试验,筛选出了适合本地不同土壤、气候条件的优势品种,并制定了个性化的栽培技术方案。(三)切实保障粮食用种安全1、精准统计调度。利用信息化手段,建立了种子经营和用种情况数据库,实时掌握种子供需动态。在“三夏”“三秋”期间,每日进行数据更新和分析,为用种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2、全面保障措施。组织开展了3次大型秋播用种调研调度活动,下发各类用种安全告知书500余份。与10余家供种企业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确保种子供应稳定。针对可能出现的自然灾害和病虫害,制定了应急预案,储备了应急种子5万公斤。(四)科技支撑与宣传服务1、开展培训活动。组织种子经营户、种植大户等参加种业技术培训8场,培训人数达500余人次。培训内容涵盖种子法律法规、新品种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等方面,有效提升了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2、广泛宣传引导。通过举办种业知识讲座、发放宣传资料、利用新媒体平台等方式,广泛宣传种业政策法规和新品种信息,全年共发放宣传资料1000余份,开展线上宣传活动10次,受众达2000余人次。二、取得的社会、经济效应通过对灞桥区种子经营市场全年监管,目前种子经营户经营种子的有7家,全年未有一起违法违纪事件发生,从而对全区粮食生产用种安全提供了有效的前提依据。三、存在问题1、种业创新能力仍需加强,自主选育的优良品种较少。2、种子市场监管的信息化水平有待提高,部分偏远地区的监管还存在薄弱环节。3、与科研院校的合作深度和广度还需进一步拓展,成果转化效率有待提升。四、整改措施1、加强种业创新能力,加强自主选育优良品种的数量。2、加强种子市场监管的信息化水平,加强部分偏远地区的监管。3、加强与科研院校的合作深度和广度,加强成果转化效率。五、下一步工作计划1、推进种子市场监管信息化建设,建立全覆盖的监管网络,加强种子经营户监管力度。2、深化与科研院校的合作,建立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机制,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应用。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