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西安市东城第一中学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实施初中义务教育,高中学历教育,促进基础教育发展。初中义务教育,初中、高中学历教育。 | |
住所 | 西安市灞桥区纺织城纺四路236号 | |
法定代表人 | 李少臻 | |
开办资金 | 1850.72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西安市灞桥区教育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1424.15万元 | 1493.23万元 | |
网上名称 | 无 | 从业人数 303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4年度,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一、深化过程精细管理,提升教学教研质量(一)教学常规管理规范有序。各学段备课组每周定期集体备课,安排专人检查。每堂课,老师提前板书学习目标。激情早读目标明确,检查到位。每天抽取一名教师进行校内公开课,校领导及同学科教师共同参与,听评结合,及时反馈。每月定期召开年级组质量分析会。定期组织学生全员评教工作,定期组织学生、教师座谈会,随时掌握教学动态。依托小组合作的“三段五步”教学模式,每周一开展小组晨会。定期召开小组文化展示评比、小组长经验交流会。课程改革与创新不断深入。开展了师生新高考培训、生涯规划教育和三次模考三次模拟选科,形成了符合我校实际的选课走班模式。通过优化分层作业设计,将体育、艺术、阅读、社团纳入课后服务,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促进多元发展。以学科组为单位,开展了课型文化研讨活动,形成具有我校特色的学科教学方法和策略。开设了45个学生社团,每周定期开展社团课,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推进“思政一体化”建设。我校以陕西师范大学大中小学“大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基地和灞桥区思政创优工作室为平台,根据不同学科特点挖掘课程思政元素,探索特色鲜明的思政课程教育教学模式,形成了具有东城一中特色的思政课程体系。(三)科学教育深入开展。与空军工程大学、火箭军工程大学等高校合作,依托“蓝天工程班”,将国防科技教育融入教育教学过程中,通过专家授课、参观大学校园开放日等活动,让学生感受到了现代国防科技的力量,激发了他们投身科技报国的热情。组织学生赴北京、西北工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参观科技馆、科学博物馆等场所,让学生亲身体验科学的魅力。“蓝天工程班”已有40余名学生考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空军工程大学、海军工程大学等军事院校,国防科技教育已成为我校科学教育的一张闪亮名片。我校每年通过丰富多彩的科技比赛和评选展示活动,我们将科学教育融入传统学科中。在科技节期间,师生们参与到各种科技活动中,如物理组的自制教具仪器模型展示活动、航天模型制作展,生物组的生命型态模型展示活动,化学组的奇妙化学展示交流活动。二、以德育为先,推进德体艺工作以《东城一中学生行为规范考核制度》为抓手,从文明行为等六个方面对学生的进行德育量化考核。每学期都会开展新生入学系列教育、黑板报展评、“最美教室”评比、校园文化艺术节、田径运动会、篮球联赛、心理健康节等德育活动。组织高一、高二师生开展了“探王维辋川别业,寻红军革命足迹”远足实践活动,组织四个非毕业年级前往宝鸡青铜器博物馆、牛背梁等教育基地开展了弘扬传统文化、保护秦岭生态为主题的研学活动。9月开学初,“白鹿晨曦--未成年人权益保护东城一中工作站”正式揭牌,检察院第六检察室为全体学生讲了题为“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及其案例分析”的开学第一课。2024年11月,灞桥区人民检察院干警魏颖指导学生学宪法尊宪法,鼓励学生成为宪法的拥护者和捍卫者。2024年,组织学生参全国青少年禁毒知识竞赛(陕西省初赛),孙漠楠获省级三等奖。2024年9月承办了西安市灞桥区“国旗进校园爱国爱西安”主题实践活动。三、安全后勤保障工作扎实有效学校以创建省级平安校园为契机,层层签订“安全责任书”,构建起校园安全保障体系。加强“三防建设”,购置电子检查安全门,避免危险品进入校园,创建“紧急避难场所”。积极推动“校园安全双重预防机制”,使校园安全管理更加精细化、科学化。加强护学岗力量,并与当地派出所、城管等联合执勤,维护校园周边秩序。为每个班设置一名学生安全员,协助班级日常安全管理。针对校园餐安全方面,我们完善了膳食委员会组织机构,严格把控食品安全关。在灞桥区推广学校食堂安全“十统一、六到位”管理模式中,我校被评为样板校。四、重视“名校+”工作,发挥引领作用深化“集团化”办学模式。教育集团实行人员、资金和教育资源的统一调配。做到了“六个统筹”和“六个同步”。半坡中学和五十六校区的管理效能大大提升,教育教学水平有了长足发展。西安市东城第一中学与其他兄弟学校共享优质教育资源。开展对阎良关山中学帮扶工作,每月开展、送教“同课异构”研讨交流等活动。定期组织开展“名校+”联席会议、毕业年级复习备考经验交流会、班主任管理经验交流会、结对帮扶、集体备课、联考连阅等交流研讨活动。定期开展“名校+”思政大练兵展示评比、同课异构、“手骨头”展示课等赛教展示活动。开展“名校+”教师节表彰大会、校园文化艺术节、校园知识系列讲座、社会劳动实践、心理健康节等综合素质教育活动。五、重视家校共育,形成育人合力每年定期召开家委会大会,开展家长大讲堂,交流分享育人经验,邀请家庭教育专家进行家庭教育专题讲座。定期对优秀家委会、优秀家长予以表彰。举办校园开放日活动,邀请家长进入校园,深入课堂,运动会、艺术节、心理节、研学旅行、徒步旅行等活动都有家长志愿者忙碌的身影,有效地将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结合,形成了三位一体的育人网络。2024年10月21日,西安市东城一中特邀心理学博士、高级心理危机干预师薛莹老师为全校学生做主题为“阳光少年赋能前行”的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六、取得的社会经济效益在西安市优质课展示评比中,袁忠毅、刘洋郊老师获一等奖。成依青老师在西安市“我与名师同上一节课”,姚浩老师在西安“好课堂”助力“名校+”系列活动,梁佳老师、徐千慧老师在西安市2024年“落实《行动方案》、践行四新理念、驱动教学方式变革”研讨活动,卓丽娜等六位老师在区新教材展示课活动中,均带来了具有东一课堂特色的示范课,产生广泛影响。2024年,我校获“思政大练兵”优秀组织奖。在今年西安市“春笋计划”选拔活动中,我校3名同学成功入选(灞桥区共有5名同学入选),成功加入高校实验室和相关课题组参与研究。在2024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萌芽赛道市级比赛中,我校学生作品荣获创新潜力奖。在灞桥区第39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我校共有8项作品获奖。在第十届全国科普科幻作文大赛中,有11人获国家级奖项,其中一等奖6人。居于陕西省参赛学校前列。学校获“全国科普科幻作文大赛优秀生源基地”“西安市青少年科普知识竞赛先进单位”“灞桥区2024年青少年科学实验展演汇演优秀组织奖”“北斗科普教育基地”等荣誉称号。2024年2月西安市艺术比赛个人项目:一等奖1人,二等奖4人,三等奖4人;2024年7月灞桥区集体项目:器乐合奏《象王行》,合唱《眺望你的路途》《爱是我的眼睛》戏剧表演《我的叔叔于勒》均获一等奖:舞蹈《风吹稻花香两岸》获二等奖;2024年11月灞桥区个人项目:美术:一等奖16人,二等奖15人三等奖17人;音乐:一等奖8人,二等奖10人,三等奖11人;2024年9月西安市集体项目:器乐合奏《象王行》,合唱《眺望你的路途》《爱是我的眼睛》获西安市三等奖。2024年2月7日,公布第十届全国科普科幻作文大赛省级奖名单。其中我校共有224名学生获奖,其中省级一等奖66名、省级二等奖87名、省级三等奖71名。2024年4月11日,公布第十届全国科普科幻作文大赛全国获奖名单。其中全国一等奖6名、全国二等奖2名、全国三等奖3名。在陕西省参赛学校中名列前茅。2024年1月2023-2024赛季中国初高中篮球联赛(陕西赛区)初中男子组第六名;2024年4月2024年灞桥区中小学生篮球联赛,初中男子组、初中女子组、高中男子组均获第一名,并获得“体育道德风尚奖”称号;2024年5月,在2024灞桥区中小学生啦啦操高中规定动作项目高中组获第一名;2024灞桥区中小学生啦啦操初中规定动作初中组第二名;2024年10月举办的2024年灞桥区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上获初中团体第二名;2024年11月举办的西安市青少年“三跳”比赛(灞桥赛区)中学组获第三名。2024年6月在第六届中华经典“诵读中国”大赛(陕西赛区)中,我校菁菁花木语播音社的诗朗诵《如果没有李白》荣获陕西省中学组三等奖。杨晔老师被评为优秀辅导教师。2024年9月在《2024年陕西省学生“学宪法讲宪法”大赛曁国赛选拔赛》中,张晶贻同学获得陕西省中学组二等奖和优秀奖。七、存在问题1.现有校舍面积已经无法满足教学需求,部分功能部室的使用空间紧张,高中宿舍、食堂不能满足学生需求。2.教师队伍建设与一流学校相比仍存在差距,部分学科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有待提高。3.部分家长对学校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了解不足,导致家校沟通不畅,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八、整改措施1.积极向上级部门申请资金支持,争取早日启动12亩地空闲用地的建设项目;同时,提高现有校舍空间的使用效率。2.加大教师培训力度,鼓励教师参加各类专业培训和学术交流活动;引进优秀人才,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建立激励机制,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教学研究和课题攻关。3.定期举办家长会、家长开放日等活动,让家长了解学校的教育教学情况;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建立便捷的家校沟通平台;加强对家长的教育引导,提高家长的教育素养。九、下一步打算激发教师主人翁意识,为一线教育注入动力;树立“质量为先”的工作理念,采取得力措施,确保教学质量稳步提升;打造“研训一体”的专业发展模式,培养一批具有发展潜力的青年骨干教师;以“立德树人”为德育目标,建立一支结构合理、素质精良的学校德育骨干队伍。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思政大练兵”优秀组织奖、全国科普科幻作文大赛优秀生源基地、西安市青少年科普知识竞赛先进单位、灞桥区2024年青少年科学实验展演汇演优秀组织奖、北斗科普教育基地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