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城固县经济协作中心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宗旨:促进县域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业务范围:负责中省市有关招商引资方面政策法规的宣传和贯彻落实 | |
住所 | 城固县民主街33号 | |
法定代表人 | 徐宁 | |
开办资金 | 116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财政拨款 | |
举办单位 | 城固县人民政府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13.04万元 | 18.63万元 | |
网上名称 | 无 | 从业人数 12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4年度,我单位严格执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工作,无违反《条例》和实施细则的情况;办理变更登记事项1次:4月12日办理法定代表人变更登记,由原陈默变更为徐宁。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4年度,我单位在城固县人民政府的领导下,认真贯彻《条例》及其实施细则,严格遵守各项法律、法规和政策,按照核准登记的业务范围开展活动,主要情况如下。一、2024年业务工作开展情况今年以来,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推进高质量发展“一号工程”,以深化“三个年”活动为抓手,精准化招引、园区化承载、全链化集聚、闭环化管理,大招商、招大商质效持续提升,扩投资、稳增长动能日趋强劲,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升。(一)坚持全员大招商,高位统筹优机制、强推进。一是领导带头招。注重发挥“三个带头”作用,常态化建立政府领导轮流驻西安衔接争取、外出招商机制,与包联部门镇街绑定,按月逐季梳理制定招商计划,持续深化拓展产业链招商行动,县级领导累计带队开展招商工作220余批次,开展外出分队招商41批次,对接江森电子、特斯联等目标企业250余家,交办线索70余条。二是驻点靠前招。健全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川渝4个驻外招商机构考核管理机制,选派驻点招商专员12人,协调担任驻地商会联络员,去年11月以来共叩门对接企业325户、收集有效项目线索78条,邀请来城考察20余批次。三是全员参与招。各镇办、部门、园区参与招商活动345批次,健全完善信息搜集、外出复盘、跟踪服务、绩效考评和指标任务单、预警提示单、问题督办单“三单”制度,加大月通报排名、季打擂奖惩力度,持续掀起全员招商热潮。(二)强推产业链招商,精准招引延链条、聚集群。一是科学规划谋划。依托产业发展招商规划,精准绘制招商引资“一图两库一方案”(产业布局规划图、目标企业库、线索项目库、产业链招商工作方案),细化制定招商引资三年行动方案及年度计划,征集发布亿元以上产业招商项目16个,确定上海均瑶、江苏博沃等12户年度链主型企业招引目标。二是聚力延链补链。围绕“2+1+3”现代产业体系,紧盯装备制造、绿色食药等主导产业集群化发展和陕飞、修正等链主企业全链条配套,打通堵点、连接断点、畅通循环,精准对接量泰标准件等目标企业100余户。尤其是引进深圳常开科技、中驰(香港)电子等5户关联企业,组团投资26亿元建设应急智能产品产业园,实现产业链集群招商新突破。三是发挥资源优势。立足县域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推行“专场推介+精准招引”模式,举办首届元胡集中采挖交易暨中医药产业链招商专题推介活动,现场签订元胡购销合同4个、总金额1.08亿元,签约秦巴药库中药材加工等项目3个、总投资4.6亿元。丝博会期间签约卓玛(香港)控股羊奶制品生产及观光三产融合等项目11个,与赛峰起落架、禾丰股份等8家实力企业对接飞机零部件热表处理、肉兔养殖、汽托零部件生产类项目。承办了全市招商引资现场会。(三)优化“城心办”招商,全链服务强配套、促落地。一是做强园区承载。坚持筑巢与引凤并举,根据招引企业不同类别和实际需求,专门“量身定制”厂房、提供“拎包入驻”条件,全年谋划新建标准化厂房7.1万平方米,投资1亿元建设园区道路、热表处理等基础配套设施,力促让更多优质企业“愿意来、留得住、发展好”。二是做优政策保障。坚持以诚招商、树牢乙方思维,更新梳理土地供应、融资贷款、厂房租售等措施30余条,今年累计发放涉企贷款10.21亿元、减免缓退税费3.85亿元。用好2000万元创新研发基金和1000万元人才发展基金,装修投放人才公寓182套,新引进科研团队3个、创新人才28人,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26户。三是做精项目服务。建立招商引资项目“四张清单”机制和推进工作流程,推行“一件事一次办”“五个一”审批、税务管家、一企一法官、企业健康档案等多元服务模式,加大联审联评、穿透调度、全程服务力度。二、取得的主要经济效益全年完成实际使用内资37.34亿元、占任务的105.15%,同比增长23.85%。实际使用外资累计完成100万美元。累计新签约储备项目97个、总投资155亿元,开工项目92个、总投资124.66亿元,开工率为94.85%,建成项目38个、总投资15.49亿元,竣工率39.18%,转化为“四个一批”市级重点项目47个,转化率达到48.45%。内外资总量稳居全市第一方阵,项目落地率、竣工率、市级“四个一批”转化率越线达标,被陕西省商务厅表彰为2022年度、2023年度招商引资先进县、二三季度连续被市上评为招商引资先进县。三、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一)存在的问题一是项目质效有待提升。新签项目中大项目、高端制造和高科技项目占比小,特别是缺乏龙头旗舰型、高新精尖型等引领性强、带动性好的项目,96个新储备签约项目中亿元以上产业类项目14个,占总量14.58%。二是服务保障亟需完善。招商引资新规出台后,对接的大部分内外资线索企业都需要匹配县内资源而导致项目推进缓慢或者提供产业引导基金和担保基金,统筹资源和基金支持上需进一步完善。(二)改进措施一是聚焦主导产业、围绕重点区、域紧盯目标企业开展招商活动,争取龙头旗舰型、高新精尖型等引领性强、带动性好的项目落地城固。二是对照招商引资新规,不断完善我县招商引资服务保障体系,全力保障重点项目的实际需求。四、下一步工作打算(一)在招引目标上再细化。在具体工作中,招商绝不能无目的、大呼隆地进行,必须有方向性、针对性、精准性。一是聚焦主导产业招。按照优化的8条产业链赛道相关要求,各产业链牵头单位进一步完善专班专组,结合深圳前瞻产业研究院编制的《产业发展招商规划》和县上建立的线索库和企业库,迅速锁定行业龙头企业、链主型企业持续跟踪对接,力争扬子江药业、均和集团等一批具有支撑作用的大项目好项目尽快落地,通过推进延链补链强链工程,大力招引承接上下游配套企业及关键技术,从而完善全县产业链条。二要围绕重点区域招。紧盯政策导向、创新前沿和未来市场,聚焦装备制造、绿色食药、新型材料等制造业配套产业及现代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重点产业;东部地区贸易加工产业转移、粤港澳大湾区外贸电子、成渝地区航空产业配套、西安地区产业科技孵化、南通对口协作等重点区域;国内外500强企业、上市公司、大型国企、专精特新“小巨人”、战略投资者、科创人才平台等重点对象;创新能力强、投资规模大、带动潜力足的“四个重点”产业项目,精准招引、打通堵点、连接断点、畅通循环,为全年工作顺利开展提供坚实项目支撑。(二)在招商模式上再明确。明确招引主体、责任落实到人,根据招商引资新形势新要求,招商引资队伍将逐渐从全员招商转变为以县级领导为主干,专业招商队伍为动脉,镇(街道)、部门为静脉,形成全员参与、专业为主的招商新模式。一是用好常态化分队招商。按照市上要求,各县区主要领导每月开展分队招商至少2次,县上对应各产业链牵头单位每月开展分队招商至少1次、其余涉考单位每季度开展分队招商至少1次,确保全县每月至少有8条重大项目线索、5个项目签约、1个签约项目开工、每季度都有重点项目投产。二是用好四个驻外联络处。持续做好扫街行动,补足人员力量,各驻点招商联络处按照下沉县(区)、镇(街道),主攻装备制造、绿色食药主导产业招引要求,对目标辖区各类企业进行全面摸底,做到精准对接、深入交流,切实做到企企过、户户通,并积极开展驻点招商、亲情招商、以商招商,力促招商前哨作用发挥到极致。同时,挖掘城固籍在外优秀人才、企业家和意向协助城固招商人员,聘用商会成员、招商骨干、政府人员为“城固招商大使”,拓宽有效信息渠道。三是用好五个发展服务中心。三合园区管委会及牵头单位要指导5个中心围绕发挥园区内链主企业龙头效应,通过加强与入园企业沟通服务,大力开展以商招商新模式,以企业介绍、企业所需针对性招引其上下游配套企业落地园区等方式,每月至少开展1次外出招商活动、至少邀请1家企业来园区考察,尽快实现主导产业集群发展。(三)在产业招引上求突破。紧扣“2+1+3”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全力招引富有含金量、含新量、含绿量的产业项目,以高质量项目支撑高质量发展。一是要夯实招商基础。动态更新完善辖区及行业系统可利用资源,摸清资源底数、找准招商方向,彻底解决底子不清、目标不明、方向不准的问题。同时,加大专业化招商队伍培训力度,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定期邀请行业专家、企业家、招商骨干开展现场教学、实战演练,提升招商队伍素能。二是要熟知政策条件。现在的招商工作对招商队伍提出了新要求,招商人员对业务上的知识比过去要求更高,各产业链必须明确2—3人熟练掌握行业发展情况、明晰行业政策法规及产业发展方向,做好全县招商引资工作的日常指导。同时,更新招商投资指南、政策汇编、读地手册,各单位要明确1—2人熟练掌握招商引资具体操作流程和人才、土地、融资、劳动力等基本情况,以便于更好开展招商引资工作。三是要用好现行机制。严格执行招商引资项目推进、小分队招商复盘等工作机制,切实做好重点项目的月调度、周研判、季总结;细化招商引资考核指标,不断完善考核方式,将各项任务考实、各事项落实,助力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