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兴平市> 兴平市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中心

兴平市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中心

发布时间: 2025-03-28 16:43
单位名称 兴平市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中心
宗旨和业务范围 推广农业机械化技术,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农业机械的引进、实验和推广,为农业增效、增收提供先进的农业机械和技术,农机操作手教育培训。
住所 兴平市南环路1号
法定代表人 李军
开办资金 12.5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兴平市农业农村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249.79万元 205.53万元
网上名称 从业人数  76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4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涉及有学校名称变更登记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具体工作完成情况汇报如下:一、主要工作完成情况(一)农机化生产:“三夏”“三秋”期间,我市共投入各类农业机械17619台(件),其中拖拉机2596台,玉米硬茬播种机1877台;其中:“5335”播种机5台,玉米旋播机604台,小麦播种机1452台(其中小麦宽幅沟播机46台),小麦联合收割机645台、玉米联合收割机495台。顺利完成机收小麦面积31.83万亩,玉米28.64万亩,机耕面积61.4万亩,农机化综合水平达到98.5%。(二)农机年度检验:加强农机年度检验及农机安全生产工作,在检验农机同时加大农机安全宣传,并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新办理农业机械登记108台,驾驶员考证91人。(三)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实施:为了全面实施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我中心进行了细致的部署、明确了各部门职责。探索分类补贴政策,通过政策实施,促进农机装备结构布局优化,全面提升农机化发展质量和效益,有重点、分阶段实现政策目标。2024年,我市农机补贴实际使用补贴资金609.25万元,补贴农机具794台,补贴农户583户。(四)农业秸秆综合利用:三夏、三秋期间,建立市级秸秆综合利用示范点90个,示范作业面积38.6万亩,辐射带动全市共完成秸秆综合利用面积59.07万亩以上,全市综合利用率达到98%以上,有力的促进了农作物秸秆利用总量的稳步提升。(五)农机服务工作:成立“三夏”“三秋”农机应急服务队5个,作业服务面积18万亩,服务农户25300户,设立固定接待站4个,流动接待站2个,共应急救援10次,送配件21次,全年共检修农机具17619台,确保投入作业机具性能良好。(六)全力推进项目实施。按照咸阳市2024年市级农业专项建设资金农机化发展项目实施方案的通知,我中心承担实施咸阳市2024年市级农机化专项建设项目4个,分别为:兴平市创建全省主要农作物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建设项目、2024年咸阳市植保无人机操作技能竞赛项目、兴平市2024年智能果园喷雾机研发项目、兴平市2024年市级区域性农机社会化服务中心培育项目,总计项目资金160万元,目前项目实施工作进展顺利。(七)农机化科技、农机安全培训工作。着力提高农机作业水平、科技支撑水平和安全管理水平,全年组织各类培训班16余场次,培训各类农机人员1700人次,其中培训农机管理干部85人、农机操作人员及秸秆综合利用技术人员1300人次、发放培训宣传资料15000余份。(八)植保无人机服务产业紧紧围绕咸阳市建设全国农业机械化示范区质量提升工作,大力发展植保无人机产业,截至目前,全市现有备案登记植保无人机飞防组织7家,植保无人机应用保有量达到115架,从业人员达到200多人,其中专业飞手突破100人。全年完成植保飞防作业面积89余万亩次。(十一)深入推进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兴平市农机总动力已达到25.71万千瓦,同比2023年提升1.32万千瓦,农机化综合水平达到98.3%。全年机耕作业面积61.4万亩,机收面积59.57万亩;机械播种面积61.4万亩,农机经营总收入达到12467万元,农机化装备水平居咸阳市前列。2024年新建烘干设备1台,日烘干能力200吨,全市粮食烘干能力达到1200吨。小麦、玉米主要农作物耕、种、管、收综合机械化率达98.3%,较2023年机械化综合水平97.1%,提高了1.2%。(七)信息宣传报道:宣传工作紧扣“三夏”“三秋”节点,积极宣传报道。“三夏”“三秋”期间共出动宣传车60余次,印发各类宣传资料3万余份,全年中、省、市电视报道6次。联合交警部门开展农机安全宣传10次。“三夏”“三秋”期间,兴平市市委书记贺建权,市长马鸿、市政府副市长赵兴军多次深入各镇办查看农机化工作,在兴平电视台报道。二、取得的社会效益兴平市农机总动力已达到25.71万千瓦,同比2023年提升1.32万千瓦,农机化综合水平达到98.3%。全年机耕作业面积61.4万亩,机收面积59.57万亩;机械播种面积61.4万亩,农机经营总收入达到12467万元,农机化装备水平居咸阳市前列。2024年新建烘干设备1台,日烘干能力200吨,全市粮食烘干能力达到1200吨。小麦、玉米主要农作物耕、种、管、收综合机械化率达98.3%,较2023年机械化综合水平97.1%,提高了1.2%。存在问题在工作创新意识需进一步增强。个别干部职工工作中有按部就班思想,不能适应现代农机发展需要。农机化师资力量需要进一步提升。由于干部职工年龄老化,知识无法及时更新,在面对新技术应用时存在捉襟见肘现象。农机化技术应用推广工作经费紧张,制约新技术快速应用。四、整改措施1、加强对干部职工业务技能学习,增强干部职工服务三农意识,切实服务群众。2、对现有职工进行农机化新技术应用培训,不断加强知识储备,更好服务广大群众。3、积极争取项目资金,以项目促进新技术应用,加快农机化事业发展。五、下一步工作(一)做好农机年度检验,严格依法管理。通过农机购置补贴、监理办证报户、县乡中队安全巡查、农机政策下乡宣传、农机报废、农机事故警示教育等各项工作的开展,增强农机手的安全生产意识,确保全年安全生产无事故。(二)持续推进植保无人机服务产业。通过植保无人机在农业产业的技术广泛应用,提升农作物绿色防控能力,推动我市植保无人机服务产业快速发展。(三)扎实做好2025年“三夏、三秋”农机服务工作,完成“三夏”、“三秋”农机作业生产任务。(四)扎实落实好国家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确保补贴工作顺利开展。(五)积极争取项目资金,力争在我市建立一个农机化技术“产学研”示范点,加快农机化技术研发推广应用;加快区域农机社会化服务中心建设,力争新增省级区域农机社会化服务中心1个,抢抓农机重大项目建设机遇,力争农机培训考核检测和农机事故应急救援中心项目实施落地。(六)明确以“政府主导、政策支持、自主自愿、服务群众、开放发展”的服务宗旨,打造一批“设备先进、管理规范、功能齐全、特色鲜明、效益良好”的“明星农机合作社”,壮大农机规模,规范农机服务。聚焦装备升级机艺融合、服务转型和素质提升,助力乡村振兴,加快推进兴平农业农村现代化。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2022年12月21日至2027年12月21日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