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富平县区域合作中心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加强县域合作,促进经济健康发展。区域合作发展交流服务;经济发展有关工作;改制企业遗留问题处理。 | |
住所 | 富平县莲湖大街1号 | |
法定代表人 | 陈航 | |
开办资金 | 3.7万元 | |
经济来源 | 财政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富平县发展和改革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0.88万元 | 0.71万元 | |
网上名称 | 无 | 从业人数 15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4年度,我单位能够严格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规定,按照登记管理机关核定的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全年登记事项未发生变化。全年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4年,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们紧扣年初目标任务,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聚焦富丹对口协作、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融入西安都市圈发展等重点工作,凝心聚力、服务大局,真抓实干、奋勇争先,较好地完成了各项目标任务,推动县域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一、开展业务活动情况(一)强化富丹协作,推动乡村振兴取得新成效。创新项目管理方式,联合第三方机构对项目投资体量进行评估核实,控好提前量,把好质量关。实施年度苏陕协作项目12个,总投资4675万元,其中,使用协作资金3000万元(含2023年考核评价奖励资金300万元)。成功举办全省苏陕协作现场观摩暨年度考核培训会。组织开展全县苏陕协作项目现场观摩会,积极营造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全力推进项目加快建设。坚持高位推进,圆满完成富丹党政负责同志互访对接任务。坚持互学互鉴,成功举办“富平-丹阳经济高质量发展培训班”,江苏各级党政代表来富考察交流12批100余人。人才交流不断深入,选派18名丹阳籍和25名富平籍专技人才交流学习,为两地经济社会发展献智出力。深化富丹结对帮扶工作机制,集中调整结对帮扶结对关系22个,实现帮扶资金向薄弱村组倾斜。大力推进产品帮销,持续唱响“陕货入苏”富平主旋律,新增消费帮扶2.59亿元,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深化劳务协作,持续开展“云端送岗、职通丹阳”直播带岗招聘活动,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345人,其中,脱贫群众155人。积极开展社会帮扶,动员社会力量投入帮扶资金142万元、捐物折款105万元,苏陕协作持续深化。(二)坚持统筹谋划,推动县域经济取得新发展。紧盯主要经济指标,细化分解指标任务,明确责任部门,会同各指标牵头单位进行分析研判,切实推动各项指标按年度计划完成。积极开展项目资金争取工作,先后争取省级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专项资金2000万元、黄河流域省级专项奖补资金600万元,支持羊乳产业发展壮大及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对照《渭南市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2024年度工作要点》,按照目标化、项目化、清单化推进机制,加压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目标任务加快推进,各项目标任务全面完成。严格落实“清单式+销号制”管理,强化措施、保证质量,加快完成黄河流域生态环境各类反馈问题整改。截至目前,各级各类反馈问题,19个问题已整改到位,1个问题正在加快整改,预计2025年12月底整改到位。常态化对接省市,持续抓好2025年黄河流域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治理项目申报工作。(三)抓实以工代赈,推动群众收入取得新增长。扎实开展项目前置性审查,围绕困难群众就业兜底帮扶,对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或实施方案)中对劳务报酬发放标准和总额、项目拟用工的工种和工时、拟吸纳当地务工人员来源数量和构成、“能用人工的尽量不用机械、能用当地群众的尽量不用专业队伍”等内容进行重点审查,指导项目单位开展前期手续办理,组织开展工代赈项目申报工作。扎实抓好以工代赈项目管理,严格落实项目管理“三到现场”的要求,常态化对项目建设全过程进行监督检查,实时更新项目调度信息,对项目实施较慢、管理不规范等问题,限期整改到位,以严格到位的监管确保项目下达计划建设内容全部高质量实施完成。项目完工后,严格核查劳务报酬发放情况,及时组织竣工验收,完成资产确权移交,确保项目早日发挥应有效益。今年以来,共争取到各类以工代赈项目4个,到位资金1200万元。(四)聚焦后续扶持,推动易地搬迁取得新提升。制定印发《富平县易地搬迁后续扶持2024年工作要点》,建立由科级领导包联包抓8个搬迁安置点工作机制,制定易地搬迁安置社区包联领导任务分工方案和易地搬迁后续扶持工作检查资料清单,联合相关部门定期对搬迁安置点进行督查检查,建立问题台账,明确重点任务,细化职责分工,确保各项帮扶政策落实落地。进一步完善搬迁社区基础设施配套,加强公共设备日常维护和保养,定期对楼道堆物及“飞线”充电等安全隐患开展集中整治行动,力争各项安全措施落实到位。全县易地搬迁劳动力932户1667人,其中,转移就业1142人,农业就业380人,灵活就业122人,自主创业23人,实现了每户至少一人就业目标。二、取得的社会和经济效益一是强化争资引项,激发发展动能。多领域争取项目资金,全年到位东西部协作和合作资金3842万元,社会捐物折资105万元,实施苏陕项目28个;争取省级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专项资金2000万元,支持富平县秦创原创新促进中心、国家羊乳制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陕西)、年屠宰30万只羊2万头牛定点屠宰场、高品质灭菌羊乳加工技术研发等4个项目建设;争取黄河流域省级奖补资金600万元,支持高新区启动区中水回收利用项目建设;争取以工代赈1200万,支持梅家坪、老庙、流曲、薛镇等实施以工代赈项目4个,为项目建设提供了有力资金保障,减少企业和政府投资项目筹资压力。二是强化对口协作,助力增收致富。实施省级苏陕协作建设项目12个,通过建立联农带农机制,可覆盖14个村村集体经济,带动2312名群众增收。持续强化两地劳务协作,组织苏陕专场招聘会、开展直播带岗,帮助345名农村劳动力实现转移就业。唱响“陕货进苏”富平主旋律,通过线上线下双轨销售模式,新增消费帮扶2.59亿元。三是强化人才培训,提升技能素养。列支苏陕资金30万元,大力开展党政干部和专业技术人才培训活动。举办乡村振兴干部培训班2次91人,组织乡村振兴专业技术人才培训2次123人,进一步提升干部人才素养,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智力支持。三、存在问题一是日常业务工作较多,深入基层一线和项目现场较少,破解难题的能力和办法需进一步强化。二是我单位承担的大部分工作均取得好的成绩,但个别项目建设推进迟缓,工作效率需进一步提升、创新意识还需进一步加强。四、整改措施围绕东西部协作、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等重点工作,积极开展政策资金争取,高质量推进项目建设,努力推动形成招引一批、落地一批、建成一批、达效一批的项目建设格局。精准掌握宏观政策信息,推动区域合作发展,督促完成各项经济指标,推动各领域工作取得更大成效。五、2025年工作计划(一)坚持目标导向,持续在对口协作上下功夫。一是深化拓展富丹对口协作,突出产业耦合和优势互补,积极承接江苏产业梯度转移,探索打造“飞地经济”,促进江苏人才、技术、资金、信息、市场等优势与我县土地、劳动力等资源有效连接,推动两地产业链条深度融合。二是强化帮扶项目用地核实,建立苏陕协作项目库,着力建设一批投产效益好、带农成效显著的高质量协作项目。三是着力补齐乡村产业发展和基础设施短板,以经济薄弱镇村、乡村振兴示范村为重点,精准开展结对帮扶关系调整,有效巩固脱贫成果,助力乡村振兴。(二)坚持真抓实干,持续在县域经济发展上下功夫。一是积极主动对上衔接汇报,学习兄弟县市先进经验和成功做法,紧盯主要经济指标,靶向发力,全力推动各项经济指标争先进位。二是全力抓好资金争取。对照上级文件要求,锚定政策支持方向,精准策划包装项目,积极争取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及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专项资金支持。三是科学谋划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2025年重点任务,对拟上报的重点任务进行再研判、再细化,确保确定的任务能够落到实处、顺利完成。四是坚持生态优先,把修复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持续开展黄河流域生态环境突出问题自查整改工作,坚持问题导向,边查边改,切实做到解决一个问题、堵塞一个漏洞、完善一套制度。(三)坚持精准施策,持续在助力群众增收上下功夫。一是落地项目要快。紧盯开工建设时限要求,加强对接沟通,统筹抓好前期准备工作,做到时间节点、工作任务两不误,高质量完成开工前准备工作。二是实施项目要严。严格按照初步设计批复的项目内容和建设标准,一以贯之坚持全方位全流程管理,及时足额发放报酬,确保项目保质保量建成投用。三是模式方式要新。积极探索产业发展配套基础设施建设赈济模式,重点工程配套基础设施项目中实施以工代赈方式,补短板强弱项,固基础扬优势,充分发挥“赈”的初心。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苏陕协作工作考核位列全省第一。2024年度没有涉及诉讼事项。2024年度无投诉事项。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