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中共富平县委党史研究中心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征集、整理、编纂县级组织重要党史资料,做好县级组织工作大事记记载。 | |
住所 | 富平县莲湖大街52号 | |
法定代表人 | 聂芳芳 | |
开办资金 | 20万元 | |
经济来源 | 财政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中共富平县委办公室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9.73万元 | 11.8万元 | |
网上名称 | 无 | 从业人数 10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4年度,我单位能够严格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规定,按照登记管理机关核定的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全年登记事项未发生变化。全年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业务工作开展情况(一)突出强基固本,以学铸魂提质增效。系统学习强思想。通过领导示范、集中研讨、个人分享等形式,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依托周例会、“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开展40余次集体学习与20余次专题研讨,筑牢思想根基,确保政治同心。业务精研促成长。定期开展“提质赋能研铸精品——党史课程说课磨课”,不断提高干部理论宣讲水平和实践能力;将党史信息、专题研究、文章撰写等业务细化分解,压实责任,推动党史知识储备与理论素养提升,助力年轻干部快速成长为党史领域专业人才,实现业务能力进阶。创新载体重实效。创新学习模式,举办“怀德党史”专题讲堂5期,邀请专家学者授课,内容涵盖党史、理论、传统作风等。同时,在“富平党史”微信公众号开辟学习专栏,及时转载《条例》解读与纪律公开课,提升党员干部理解深度。紧抓新中国成立75周年节点,撰写高质量调研理论文章,其中,《红二方面军在富平》发表于《陕西党史》,《回望富平解放,铭记革命荣光》发表于《渭南日报》“渭南党史”“富平动态”等多平台,《延安时期的党史学习教育》《康庄战斗及其历史启示》《立诚中学的红色基因及其时代价值》等多篇文章分别荣获“用好传家宝·奋进新征程”——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主题征文一二三等奖,党史教育的影响力不断提升。(二)聚焦主责主业,成果开发有力有序。《富平组织史第五卷》精编付梓。《中国共产党陕西省富平县组织史资料第五卷(2003.6-2007.5)》编写工作自2021年11月启动,历经初稿撰写、意见征求、严格审阅与精细修订等关键阶段,于2024年10月23日在富平干部学院举行发放仪式,对全县10个征集工作先进单位和12名先进个人进行了表彰,全书分为7部分,共21章31.1万余字,系统梳理富平县党组织的发展历程,为党员干部学习提供了生动教材。《富平组织史第六卷》资料征集工作同步启动。《富平党史第二卷》稳步推进。2024年1月,县委专题研究部署《中国共产党陕西省富平县历史(第二卷)1949-1978》编撰工作,成立编撰委员会,启动富平党史第二卷编撰工作。现阶段,已按照三年四个阶段的详细规划有序展开,编撰人员分三组分工协作,完善大纲撰写、实地走访座谈、多方征集资料,突出富平特色。大事记进展顺利。《中国共产党富平县历史大事记(1996.1-2023.12)》以编年体为主,结合纪事本末体,系统整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富平县域内经济建设、文化、科学、教育、卫生、军事等方面的重大活动和重要史实。目前,已完成初稿编纂。(三)注重品牌打造,宣传宣教走深走实。“五进”宣讲持续开展。采用“街巷板凳会”“红色课堂”以及现场教学等方式,生动鲜活讲述党的光辉历程、富平红色故事。今年以来,累计开展30余场次,广泛覆盖受众8000余人。主题征文激励前行。围绕“用好传家宝·奋进新征程”——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主题举办征文活动,共收到投稿文章116篇,对49名优秀文章创作者予以表彰奖励,将优秀文章汇集成册,召开理论研讨会,不断汲取前行力量。铸牢“一核两轴多点”红色高地。全力打造“怀德党史”品牌,以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为示范引领,充分发挥省级党史教育基地八路军一二〇师抗日誓师纪念地、富平县烈士陵园的功能,运用米家窑地下交通站旧址、富平早期党团组织诞生地等红色资源教育人、启迪人、感化人、鼓舞人。富平县烈士陵园2024年1月荣获市级党史教育基地称号,11月荣获省级党史教育基地称号。(四)着力思想引领,铸牢红色传承高地。学研相长激活力。邀请省委副秘书长、省委党史研究室主任任宗哲,在“怀德大讲堂”解读《党史学习教育工作条例》,为全县领导干部授课,从党的历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组织党史干部赴白水、合阳、韩城、澄城等地,围绕党史基本编撰、宣传宣教、干部培养等开展交流,为工作开展注入新活力。共驻共建见成效。联合举办“魅力巾帼绽芳华,铿锵奋进新时代”小支部大联盟主题活动,“用好传家宝,奋进新征程”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书画展等,以主题宣讲、志愿服务、赠送红色教育读本等形式,不断提升干部群众的获得感与幸福感。纾困帮扶赋动能。选派第一书记驻宫里镇党沟村开展软弱涣散村党组织整顿工作,聚焦群众急难愁盼,着力解决发展难题。(五)持续优化作风,干部队伍全面过硬。队伍建设坚强有力。坚持落实“第一议题”制度,严格执行“一岗双责”“三重一大”集体讨论制度,全年共召开主任办公会13次,汇智聚力、精准发力,干部队伍心齐劲足。意识形态不断筑牢。严格落实工作责任制,开展意识形态专题学习8次,围绕富平县域红色资源特色,开展常态化教育;运用“学习强国”“网络干部学院”等平台,开展专题培训,形成风清气正学习氛围。法治建设有序推进。切实履行法治建设责任第一人职责,积极贯彻落实县委依法治县委员会的工作要求,成立法治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年度普法工作计划与责任清单,将法治建设纳入单位整体工作规划,与党史研究工作紧密结合、协同推进。干部作风持续优化。逐条学习《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观看警示教育专题片;开展“青年干部人人讲”20场次,读书分享6场次,打造一支政治过硬、业务精湛、作风优良的党史干部队伍。取得的社会和经济效益2024年,中心在全县举办了怀德大讲堂《党史学习教育工作条例》专题培训,各镇(街道)、各部门主要负责同志共计160余人参加。启动编撰《富平党史第二卷》。在渭南日报刊登《回望富平解放铭记革命荣光》文章。《中国共产党陕西省富平县组织史资料第五卷》出版发行。富平县烈士陵园成功申报“省级党史教育基地”。存在问题一是党史成果转化形式上还不够丰富。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果,但在成果运用上,形式还不够灵活,创新的角度还不够多元。二是党史工作的融合度上还不够深入。党史工作与各领域工作融合的广度与深度还不够。四、整改措施坚持凝心铸魂,提升红色资源保护挖掘利用力度,发挥好党史“资政育人”作用。五、2025年工作计划2025年重点做好五方面工作:一是强化理论学习,落实“第一议题”制度。坚持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开展学习和研讨,及时跟进学、丰富载体学、联系实际学,学出坚定信仰、学出使命担当。二是打造“一核两轴多点”的红色宣传教育高地。以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为引领,充分发挥红色资源教育引领作用,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红色宣传教育体系。三是加大成果开发力度。扎实推进《中国共产党陕西省富平县组织史(第六卷)》《中国共产党富平县历史大事记(1996.1-2023.12)》《中国共产党陕西省富平县历史(第二卷1949—1978)》的编撰工作。四是持续开展宣传宣教。开展常态化“七进”宣讲,立足富平革命老区丰富的党史资源,创新宣教形式,开发党史短视频。五是加强自身建设。持续深入贯彻落实《党史学习教育工作条例》,做好传帮带,以学促干、以干促学。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