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米脂县> 米脂县小米产业发展中心

米脂县小米产业发展中心

发布时间: 2025-03-28 16:26
单位名称 米脂县小米产业发展中心
宗旨和业务范围 组织实施全县小米产业发展规划;种质资源及农作物品种的调查保护;小米新品种选育、引进、试验、示范和良种推广;小米产业生产、加工、贮藏、流通以及新技术的引进、试验、示范和推广;引导服务小米产业新型技术培训工作。
住所 米脂县盘龙北路14号
法定代表人 李涛
开办资金 30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米脂县农业农村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5.98万元 4.88万元
网上名称 米脂县小米产业发展中心.公益 从业人数  13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4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涉及住所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2024年,单位能认真贯彻落实《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实施细则》的有关规定,严格执行本单位章程,按照核准登记的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活动,规范使用证书,主要做了以下方面工作:一、开展业务活动情况(一)推进种业振兴工作方面。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按照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要求,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加强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加强种业发展环境优化,不断提升良种自主创新和供应保障能力,让全县种业高质量发展步伐更加有力。一是行业监管。根据《榆林市农业农村局关于印发2024年种业监管执法年活动的通知》(榆政农函〔2024〕143号)文件,与10家种子经营门店签订诚信经营承诺书,落实了主体责任。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对辖区内种子经营门店的经营资质、备案情况、销售台账、种子包装、标签标注等进行了拉网式检查,指导农作物种子经营备案10家。同时,配合市种业工作站开展综合检查,全年共出动专业人员12人次,检查种子经营门店10家。二是宣传培训。结合“放心农资下乡宣传周”活动,开展种子法律法规宣传2次,发放宣传资料100余份。三是种子质量抽检。结合春季种子市场行业监管,联合市种业工作站对辖区内种子经营门店农作物种子开展质量抽检,扦样种子样品5个,质量合格率达100%。四是地方优质老品种保护。开展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宣传5次,发放宣传资料20000余份在龙镇哈流咀,郭兴庄镇贺家沟,杜家石沟镇庞付、马家沟等3镇4个行政村,建设小米杂粮地方特色种质资源保护培优基地90亩,对我县多年种植的黄九根齐、黑九根齐、黄硬糜子、白软糜子、柴黑豆、灰豇豆、老黑豆等30个小米杂粮地方特色种质资源进行提纯复壮,着力解决品种退化、纯度下降等问题。五是农作物品种试验展示示范。在龙镇合流咀村、沙店镇张士沟村、郭兴庄镇贺家沟村、杜家石沟镇党坪村,建设农作物品种试验展示示范基地653亩,其中谷子展示品种13个(引进谷子新品种3个)、面积2.6亩,谷子品种3个、示范种植140亩,玉米品种2个、示范种植503亩、陕西省优势特色非主要农作物谷子品种筛选7个、面积1.4亩。六是良种试种推广。坚持“以种适地”“以地适种”双向发力,推广良种试种面积13.242万亩、覆盖全县8镇1办,其中“米谷一号”谷种试种面积9.62万亩(含子洲、靖边面积1.2万亩,)、涉及151个行政村,高粱推广面积1.322万亩、涉及132个行政村,玉米良种推广面积2.3万亩、涉及195个行政村。发放抗旱救灾改种补种种子20521斤、面积2.082万亩,其中白菜1819斤、补种面积0.91万亩,白萝卜4734斤、面积0.79万亩,荞麦13508斤、补种面积0.34万亩,糜子460斤、补种面积0.05万亩。发放完成后,及时组织人员实地调查入种情况,并将发现的问题及时向所在镇街政府予以反馈,确保项目落地落实。七是商业化育种体系建设。支持杨凌秦丰种业股份有限公司,开展育种联合攻关,建设谷种加工中心1个。(二)推动小米产业高质量发展方面。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打造小杂粮产业集群和创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为抓手,凝心聚力、开拓进取、攻坚克难,加速“三产”融合,积极落实县农业农村局各项工作任务,助力米脂小米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米脂小米产业链整合模式获评第三十一届杨凌农高会“四新”成果“优秀农业成果新模式”。米脂县入选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创建县和陕西省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创建区,目前是全市唯一一个纳入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期名录县。一是加强调研走访。采用查阅资料、问卷调查、实地走访等方式,对县内谷子种植大户、企业负责人、经销商以及消费者开展调查,系统分析米脂小米产业高质量发展存在的突出问题,完成起草《关于米脂县米脂小米产业高质量发展情况的调查报告》一篇。二是争取政策扶持。抢抓省农业农村厅和市委、市政府政策机遇,申报陕北小杂粮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建设项目被农业农村部批准实施,共争取到中央转移支付资金3150万元,着力解决米脂小米全产业链发展短板弱项。三是推行标准化生产。完成起草《“米脂小米”区域公用品牌认证通用要求农食产品》《“米脂小米”谷子种植技术规范》《“米脂小米”食品加工管理规范》《“米脂小米”特色产品技术规范小米》等4项团体标准,于2024年11月批准立项并公告。按照“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发展思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标准化种植为抓手,建成百亩攻关田100个、千亩示范田15个、万亩示范区5个,全县谷子种植面积15万亩、产量3.75万吨。四是强化宣传推介。组织县内小米加工企业参加国际农交会、农高会、丝博会等展销会7次。起草《米脂小米市级区域公用品牌授权管理办法》,在米脂小米高质量发展暨招商引资大会成功发布,新增米脂小米区域公用品牌授权企业4家。落实县委宣传部,在央视财经、央视[朝闻天下]、新华网、中国农村网和农业科技报、三秦都市报、榆林日报等媒体、报刊予以报道,相关报道和宣传10次。米脂小米产业链整合模式登上《榆林日报》头版头条。五是拓展品牌概念。完成申报绿色食品(小米)5个、米脂县小米LOGO(横竖款组合)版权2个、米脂小米图形国际商标种类9个,申报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通过国家知识产权局审核。六是狠抓技术服务。围绕“产业增效、群众增收”目标,成立技术服务组,坚持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服务。产前当好指导员。春耕备耕时期,开展良种选择培训5期,培训农户100人次,发放技术资料300余份,进而提高农民群众辨别假、劣种子能力和维权意识。产中当好技术员。在谷子生长过程阶段,紧盯田间管理关键环节,深入一线指导群众科学种植,累计开展技术服务7次,组织开展绿色谷子种植培训1期,培训经营主体18家。产后当好协调员。主动联系县财政局开展谷子政策性农业保险宣传,共落实谷子承保面积3.35万亩,努力将农民损失降到最低。同时,紧盯市场变化,强化农产品市场监测,积极开展谷子原粮滞销调查工作,为畅通谷子原粮销售提供数据支撑。二、取得的主要效益(一)小米产业方面。米脂小米产业链整合模式获评第三十一届杨凌农高会“四新”成果“优秀农业成果新模式”。米脂县入选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创建县和陕西省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创建区。5家企业小米产品入选中国农产品品牌索引名录。制定米脂小米团体标准4项。(二)种业工作方面。全年共调运储备销售各类农作物种子4.74万公斤、2.15万袋,推广、试种优质专用品种3个,推广面积13.24万亩,提升了全县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有效保护种质资源30个。实施小杂粮产业集群项目,目前谷种加工生产线建成投产,商业化育种创新成果初显。三、目前存在的问题2024年,在全体干部职工的努力下,县小米产业发展中心紧盯任务指标,对标对表找差距,推动短板指标加快补齐、优势指标持续发力。但在工作中还存在一定问题,具体表现如下:(一)职能方面。技术干部严重缺乏,人员老龄化严重,文化程度偏低,缺乏真正懂技术、懂业务的专业技术人员,导致一些专业技术要求较高的工作开展缓慢。(二)种业方面。小米杂粮种质资源的保护与利用工作需要一定的资金支持,包括资源收集、日常运行、基地建设等方面的投入。然而,目前经费投入不足,导致保护设施不完善、科研人才短缺等问题,限制了我县“九根齐”“酒谷”“香谷米”等特色小米杂粮种质资源的有效保护和利用。(三)产业方面。米脂小米产业是我县农业主导产业,近三年以来,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产业链条短、产品附加值不高、品牌保护机制不健全,在带动农民增收方面的作用还未充分发挥。四、整改措施一是积极申请引进急需紧缺专业技术人才。同时加强培训,提高技术干部专业能力。二是争取相关工作经费。三是以“标准+认证”为基础手段,加强服务指导,构建品牌质量标准体系、品牌质量安全体系和认证体系。五、下步打算(一)坚持三链同构,助力产业融合发展。强化科技支撑,赋能种业扩面提速。一是开展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建立种质资源保护基地20亩,对征集的地方特色小米杂粮种质资源进行扩繁保护。二是加强制种基地建设。鼓励优势企业与村集体经济组织共建基地,全县种子繁制种面积达到1000亩以上。三是强化种业科技创新。聚焦“卡脖子”关键技术,持续实施科技创新攻关行动,构建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融合的商业化育种体系,支持企业新建种子清选设备、精选包衣色选设备、全自动小包装加工设备各1台。四是加强种业行业监管。加大种子质量抽检力度,加强农作物种子生产经营备案管理,规范农作物种子市场经营秩序。五是加大试验展示示范力度。引进展示谷子新品种10个以上,示范谷子品种2个以上,建立谷子品种试验展示示范基地150亩。(二)强化科技支撑,赋能种业扩面提速。一是支持米脂农投、青创、益康、榆林飞宇米脂分公司等龙头企业加工设备购置与更新改造。二是支持青创等电商企业建设专营直销店、电商旗舰店以及直播带货平台建设。三是引导县内精深加工企业与陕西科技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合作,建立优质米脂小米营养功能成分指纹图谱,开发小米辽参、小米佛跳墙等预制菜以及小米多肽饮料或口服液等高附加值产品。四是积极跟进米脂小米国家地理标志保护申报和中国农业文化遗产陕西米脂小米栽培系统认证。五是以“标准+认证”为手段,构建品牌质量标准体系、品牌质量安全体系和认证体系,依托米脂小米产业行业协会,健全米脂小米价格形成机制,适时发布米脂小米交易指数、价格指数。六是持续做好全国绿色食品原料谷子标准化生产基地和陕西省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区创建工作。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被市种业工作站推荐为先进单位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