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子洲县> 子洲县委史志研究室

子洲县委史志研究室

发布时间: 2025-03-28 16:23
单位名称 子洲县委史志研究室
宗旨和业务范围 收集整理党史资料;编纂《子洲县情》(或《子洲年鉴》);加强史志研究,调查研究地情,编审、发行《子洲县志》;组织乡镇、村庄、小学、机关编写志书,并予以评审,协助出版;编纂其他资料和利用地方史志进行爱国主义集体教育等工作
住所 子洲县委大楼435室
法定代表人 闫小东
开办资金 34.7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中共子洲县委办公室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30.75万元 40.02万元
网上名称 子洲县委史志研究室.公益 从业人数  10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4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一、开展业务活动情况(一)系列书籍完成情况1.按期开展地方党史专著编写。《中国共产党子洲历史》(第三卷)完成原始资料搜集任务,共收集到文字15万余字,图片25幅,访谈资料3万余字,全面启动编纂工作,年底完成了初稿。《中共陕北特委史文献汇编》全书35万字,书稿已交至陕西人民出版社完成校审。与市委党史研究室合作编写的《中共陕北特委史》,书稿已交至中央党史出版社完成校审。2.严格落实地方志“两个全覆盖”要求。《子洲年鉴(2023)》全书57.5万字,由陕西人民出版社公开出版发行;《子洲年鉴(2024)》全书53万字,书稿已交至陕西人民出版社完成校审。按照工作计划,积极开展《子洲县志》第三轮编纂前期准备工作。3.2024年8月印刷与县退役军人事务局合编写的《子洲革命烈士录》(二),全书8万字,收录子洲籍烈士151位。与县委宣传部合编《我是子洲人》系列丛书。全书文字60多万、图片300余幅,收录138位子洲典型人物的先进事迹,2024年完成第一卷书稿第二次审读修改工作,已送至陕西人民出版社。(二)加强红色革命遗址保护和宣传工作子洲县遗址遗迹众多,红色资源丰富,部分遗址意义重大、影响深远、亟待保护。大力发挥子洲县红色教育基地建设领导小组职能,持续推进濒危遗址抢救维护工作。2024年5月,组织工作人员先后到延安、绥德等红色革命阵地学习交流。随后,经多方征集研讨,完成了张家寨抗日军政大学四大队旧址、张圪台陕甘宁晋绥联防司令部旧址布展文本。(三)推进党史方志“七进”宣传教育活动充分发挥史志工作资政育人作用,2024年先后在子洲党史教育中心、中心广场、南丰寨、双街社区、大窑墕村、实验小学等地开展以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中国共产党子洲历史、革命先烈李子洲等为主要内容的党史方志“七进”宣传活动。全年宣讲30余次,累计赠送《子洲年鉴(2022)》《子洲年鉴(2023)》《南丰晨辉光耀陕北》《旧闻新钞》《子洲人物志》《中国共产党子洲历史大事记》《子洲7.26抗洪抢险救灾实录》《红色子洲》《子洲——我可爱的家乡》《中共中央西北局陕甘宁边区政府在马蹄沟》《红色记忆》《信仰·子洲》《子洲县革命老区发展史》《中国共产党子洲历史》《革命烈士名录》等书刊3000余册,极大地方便了基层群众查阅资料,为扩大党史和地方志影响发挥了积极作用。(四)强化乡镇志、部门志、村志编写指导工作为适应城镇化建设和地方志事业发展要求,全面记录子洲县乡镇、部门、村庄的历史变迁和发展进程,充分发挥地方志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促进作用。我室勇担使命,狠抓部门、乡镇、村地方志书、家谱编修及村史馆、家风馆建设工作。2024年5月23日,评审通过《周家硷中学校志》。2024年7月11日,评审通过《马岔镇师家坪村志》。2024年12月11日,组织《水地湾乡志》评审会。同时,指导《子洲林业志》《李家坪村志》完成初稿编写。通过对专业志书、家谱等的指导评审,不仅推动了全县依法修志工作,还进一步加大了地方志书、家谱编写的宣传力度。二、取得效益(一)完成子洲党史教育中心二期布展按照建设规划,完成子洲党史教育中心二期布展工作。子洲党史教育中心全年累计接待中央、省、市、县各级领导、党员干部、中小学师生和社会各界人士226场次6176人次。2024年12月3日,被市关工委命名为“榆林市青少年教育基地”。(二)建成子洲方志馆子洲县方志馆是集志书研究、文献展陈、文化传承为一体的综合性展馆。11月底,完成馆藏文献资料整理归档工作。为充实馆藏资源,提升服务水平,12月全面启动了子洲县党史和地方志文献资料征集工作。年底,完成陕西省志及陕西省各市、县(区)地方志书征集归档工作。(三)参加培训,夯实业务全年积极参加榆林市年鉴业务培训、陕西史志网络培训、全省精品年鉴业务培训、全国地方志工作机构新任负责人培训、全省扶贫志编修观摩学习、全省地方党史三卷本编撰培训、全省党史干部业务培训等线上线下培训20余次。子洲史志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明显提升。(四)新媒体平台良性运营积极运行“子洲方志”公众号、视频号,“子洲党史”抖音号等新媒体平台。截至目前,平台累计推送图文、视频等内容1576条。2024年“子洲方志”公众号在“子洲历史上的今天”“红色子洲”“我是子洲人”“旧闻新钞”“图说子洲”系列栏目的基础上,新开辟“文韵子洲”“墨香子洲”两个栏目。将子洲史实、人物、故事、特色等以简短通俗的图文形式编辑发布,每天按时推送,得到各界认可好评。使群众在阅读中潜移默化地接受党史和地方志教育,达到了普及知识和扩大宣传的良好效果。三、存在的问题(一)部分历史文献因年代久远、保存条件不佳,存在破损、遗失等问题,影响了文献的完整性和可利用性,缺乏专业的文献修复技术和设备,文献整理工作进展缓慢。(二)专业人才匮乏,尤其是文献学、历史学等领域的高素质人才不足。(三)公众对史志工作的关注度和参与度较低,地方历史文化的普及效果不理想。四、整改措施(一)引入专业的文献修复技术和设备,对破损文献进行修复和保护,加快文献数字化进程,建立地方历史文献数据库,方便查阅与研究,与档案馆、图书馆等机构合作,共享文献资源,提升文献整理的效率。(二)完善人才引进机制,吸引历史学、等领域的专业人才加入,定期组织内部培训,提升现有人员的专业素养和能力,为史志工作储备后备力量。(三)举办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如地方历史文化展览、主题讲座、吸引公众参与,开展“地方历史文化进社区”活动,让更多居民了解本地历史,鼓励公众参与地方史志的编纂工作,征集民间历史资料和口述历史,增强公众的参与感和认同感。五、下一步计划(一)启动第三轮《子洲县志》编纂工作。按照中央、省、市地方志编纂任务要求,制定实施方案,开展编纂工作。(二)落实地方志“两个全覆盖”要求,编纂出版《子洲年鉴(2025)》。(三)按照地方党史专著编写要求,继续完善《中国共产党子洲历史》(第三卷)。(四)编纂系列地情资料丛书,完成《转战陕北故事会》《子洲红色地标》《我是子洲人》等系列书稿,有条件的公开出版发行。启动《这里是子洲》(包含“文韵子洲”“墨香子洲”“图说子洲”“歌唱子洲”“食在子洲”五大版块)系列丛书编写工作。(五)按照榆林市红色教育基地领导小组办公室要求,抓好红色革命遗址维修保护宣传工作。(六)做好子洲党史教育中心、马文瑞生平事迹图片展览馆等红色阵地维护运营。(七)提升地方志书及村史、家谱编纂管理和服务水平,加大村史馆建设指导力度。制定部门志、乡镇志、村志编纂和村史馆建设“以奖代补”具体方案,营造良好的编志用志氛围。(八)抓好宣传教育,继续办好“子洲方志”公众号、视频号,“子洲党史”抖音号等新媒体平台。创新思路,拍摄《方志里的子洲》系列纪录片,提高子洲知名度和美誉度。(九)积极发挥子洲县史志专家库作用,为党史、地方志工作提供建议和优质服务。(十)完成好县委、县政府和上级党史、地方志部门交办的各项任务。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