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米脂县林草资源管护中心(米脂县森林和草原防火工作站、米脂县林草执法大队)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宣传封山禁牧、森林防火政策;森林资源、森林火灾隐患排查和摸底、护林员考核管理等;林草资源、封山禁牧等领域执法;参与林木凭证、羊子圈养监督检查;以林业局名义统一行使行政处罚权及受理投诉举报和行政处罚案件。 | |
住所 | 陕西省榆林市米脂县育才路3号 | |
法定代表人 | 吴建平 | |
开办资金 | 50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米脂县林业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12.18万元 | 1.79万元 | |
网上名称 | 米脂县林草资源管护中心.公益 | 从业人数 31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4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4年度,我单位能认真贯彻落实《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实施细则》的有关规定,严格执行本单位章程,按照核准登记的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活动,规范使用证书,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开展主要工作情况:封山禁牧工作1、明确任务,夯实责任。年初县政府与各街镇签订了《2024年度封山禁牧责任书》,《榆林市进一步加强封山禁牧扶持舍饲养畜的若干措施》出台后,县政府召开了2024年封山禁牧工作推进会,进一步细化了目标任务,夯实了封禁责任;同时,为确保封山禁牧工作取得实效,建立了养羊档案管理表和动态管理卡,对全县羊子实行动态管理,给各街镇下发了《林业行政处罚委托书》,委托街镇严格按照规定的权限和范围对偷牧行为进行行政处罚。圆满完成了为期2个月的米脂县2024年秋冬封山禁牧秋冬专项行动,有力打击了偷牧、乱牧、夜牧的嚣张气焰,维护了我县生态安全,我县封山禁牧工作位居南六县前列。2、强化宣传,提高认识。不定期深入到重点乡镇、重点村,大力宣传封山禁牧政策法规,出动宣传车、发放养殖技术书籍、悬挂横幅、制作监督警示牌、书写固定标语,同时还通过微信朋友圈、短信群发、融媒体、有线电视、LED显示屏滚动等多种多媒体进行宣传。通过宣传,进一步提高了全县公民的封山禁牧意识。森林防火工作1、明确任务,夯实责任。实森林草原防火网格化管理制度,把森林防火责任落实到人、落实到山头地块,并逐乡镇召开了森林防火工作推进会,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机制。2、严格火源管控,实现源头治理。在森林防火戒严期,我单位紧盯高西沟、镇子湾、盘龙山等重点区域和重点人群,加强对老年人、少年儿童、痴呆傻等特殊人员的管控,严格火源管理,对进入林区的车辆和人员实行扫码登记,严禁带火入山,并充分发挥了365名护林员的“前哨”作用,严防森林火灾发生。3、培训与学习榆林市防火中心于2024年12月9日在城郊镇组织全县各街镇主管负责人及护林员进行森林防灭火知识的培训。12月18日我单位全体人员应市防火中心要求派10名人员前往绥德开展南部6县大型防火演练,参训人员能认真参加业务培训,积极参加实战演练,较好的完成了市指挥组的任务,得到市级领导的一致好评。4、加强值班值守。能严格执行24小时值班和领导带班制度,确保了防火信息畅通,人员在岗在位。通过一系列的防火举措,今年以来全县未发生一起森林火灾事故。三、加强学习一是加强了林草行政执法队伍的建设。我单位现持有执法证人员15人,11月份,与司法局积极对接,新增办理执法证人员6名,后续其余人员将继续与司法局积极对接办理。今年以来我单位陆续赴市参加林草行政执法培训2次、各县区案件交流评查学习活动1次、单位组织集中学习8次,共计63人次,全面提高了单位执法人员业务水平和执法能力。二是加强了林草行政执法工作宣传力度。今年以来我单位组织人员深入各街镇利用集市、庙会等活动场所通过悬挂横幅、广播、发放宣传单、微信朋友圈等形式,宣传非法占地、非法开垦、乱排乱放污染草原林地等违法行为相关法律法规知识。通过宣传切实提高了广大人民群众林草法律法规意识,为有效保护全县林草资源安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预防了涉林涉草违法犯罪的发生,为切实保护我县林草资源奠定了基础。三加强了毁林毁草行为打击力度。4月份起县林长办制定了《米脂县涉林涉草违法专项清查行动工作方案》,6月份县林业局与米脂县公安局联合制定了《关于全县打击毁林毁草专项行动实施方案》,2024年我单位累计出动巡查车辆30余次,林草执法人员90余次,共计办理林草行政案件12起,(其中自查案件4起,省环保督察、黄河流域生态环境警示片、中央审计署等上级反馈案件8起)毁坏林草地49.44亩,罚款67375元,处罚12人,恢复林草植被面积50亩,所有案件已全部办结完成,办结率100%。四、加强护林员培训,发挥护林员作用,促进封禁工作我单位始终把生态护林员项目作为生态振兴的主责主业,坚持精准方略,“选好人、育好人、管好人、用好人”四招连环,建立管用机制,精准选聘对象,常态长效管理。目前我县生态护林员236名、天保护林员129名,实行统筹管理,带动了236户716人贫困人口稳步增收和脱贫,实现了生态振兴的目标。加强对护林员的生态卫士APP使用、岗位职责、法律法规及野外巡护安全、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森林防灭火等实用技术的培训。按月进行考核,考核合格的及时按月发放劳务报酬,对履职不到位的及时予以辞退,并以街镇为单位建立了护林员微信工作群,要求护林员每天不定时在群里发送巡山视频,实行动态巡护。五、造林绿化任务圆满完成我单位业务人员能够抢抓春秋植树造林有利时节,高标准严要求完成了各项造林绿化任务。涉及2022年度双重项目6000亩补植补栽、验收及第二轮兑现工作、2023年度双重项目5500亩栽植、验收及第一轮兑现工作、完成了退耕还林还草1297.5亩的兑现工作。同时按林业局要求完成了2025年绿化作业设计,涉及郭兴庄镇田家沟村、榆林洼村美丽乡村作业设计,郭兴庄镇杨山村、王山村的山体绿化项目作业设计,2024年度郭兴庄镇双重项目作业设计,2025年度郭兴庄镇谢家沟村防火通道作业设计。取得的主要效益:定期深入到重点乡镇、重点村,大力宣传封山禁牧政策法规,出动宣传车先后共35台次,发放宣传单10000余份,《至全县养殖户的一封信》1500余份,宣传纸杯5000余个、宣传手提袋1000余个、宣传脸盆1500余个、张贴《米脂县人民政府关于封山禁牧的通告》300余份,发放封山禁牧相关政策法规5000余本、发放养殖技术书籍1000余本、悬挂横幅35条、制作监督警示牌13块、书写固定标语20幅,同时还通过微信朋友圈、短信群发、融媒体、有线电视、LED显示屏滚动等多种多媒体进行宣传。通过宣传,进一步提高了全县公民的封山禁牧意识。(二)在“清明”、“五一”“十一”等重要森林防火时段,在重点林区、人员密集区的醒目位置张贴森林防火通告300余份,发放森林防火倡议书、森林防火条例、森林防火法律法规、森林防火告知书、森林防火宣传手册、防火宣传挂历共计13000余份,设立防火警示牌120块,安装语音播报杆6个,制作防火宣传牌6块,书写固定标语8条,发送防火宣传短信20万余条,悬挂横幅标语40条,不定期深入全县重点林区进行防火巡查140余次,发放防火宣传品(毛巾、塑料杯、脸盆、手提袋、围裙等)20000余件,在高西沟、宋硷等重点林区发放防火桶2000余个。通过宣传,全县公民森林防火意识得到了显著提高。(三)今年以来共下发街镇整改告知单20余份,办理偷亩案件12起、查处偷牧乱牧羊子40余群,共罚款6580元。街镇禁牧队共查处偷牧乱牧羊子280群,警告教育100余人,共罚款160000元。其中银州街道办32群,罚款36600元;城郊镇28群,罚款20000元;郭兴庄镇18群,罚款4000元;龙镇28群,罚款12300元;杜家石沟镇40群,罚款36000元;沙家店镇24群,罚款14000元;杨家沟镇20群,罚款7000元;桃镇25群,罚款9300元;印斗镇27群,罚款10100元。圆满完成了为期2个月的米脂县2024年秋冬封山禁牧秋冬专项行动,有力打击了偷牧、乱牧、夜牧的嚣张气焰,维护了我县生态安全,我县封山禁牧工作位居南六县前列。(四)聘用并培训天保工程护林员129名和精准扶贫生态护林员236名,给护林员定职责、定管护面积、定任务,对生态护林员进行按月考核,通过对护林员的培训和管理,使护林员能最大限度发挥职能。为贫困户护林员增加收入155.76万元,有力的促进了我县脱贫攻坚工作。目前存在的问题:1、专业技术力量薄弱,我单位大多都是复转军人,文化水平低,专业性技术性人才严重缺乏。2、我单位负责森林防火、封山禁牧、林政执法等工作,下乡、政策宣传、业务培训等所需经费多,尤其是林业行政执法上没有专项经费,严重制约了我县法治林业建设进程。整改措施:(一)规范开展执法业务培训,加强自身学习,集中一定时间对林政执法人员开展了一次全体依法行政知识培训,进一步加强了执法队伍管理。不断完善林政执法管理制度,提高执法人员政治素质和独立执法水平,文明执法依法行政,严厉打击各种破坏森林资源的违法行为,实行资源管理的规范化制度,促进森林资源的健康发展。(二)协调上级部门,为我单位加大封山禁牧、森林防火等方面经费的投入。五、下一步工作计划:1、加大林业政策法规宣传力度;2、加强林业业务知识培训。3、进一步强化封山禁牧和林业行政执法工作。4、继续抓好森林防火工作,进一步提高我县森林火灾综合防御能力。5、持续推进干部作风建设,提高工作效率,营造风清气正的工作环境。6、积极完成上级部门交办的其他各项工作任务。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