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米脂县> 米脂县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服务中心(米脂县政法信息中心)

米脂县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服务中心(米脂县政法信息中心)

发布时间: 2025-03-28 16:19
单位名称 米脂县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服务中心(米脂县政法信息中心)
宗旨和业务范围 实施社会治理;开展平安建设和网格化服务;实施综治信息平台建设和运行;组织、协调、配合相关部门开展矛盾纠纷联调、社会治安联防、服务管理联抓等工作。
住所 米脂县银河东路52号
法定代表人 杜小宏
开办资金 2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中共米脂县委政法委员会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2.9万元 2.8万元
网上名称 米脂县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服务中心(米脂县政法信息中心).公益 从业人数  6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4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以及《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2024年度,我单位能认真贯彻落实《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实施细则》及有关规定,严格执行本单位章程,按照核准登记的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活动,规范使用证书,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一、建设运行情况全面推进三级综治中心设施规范化建设。县、镇、村三级综治中心全部挂牌成立,目前总计222个综治中心,其中县级综治中心1个,镇(街道)级综治中心9个,村(社区)综治中心212个,按要求配备工作人员,有指定办公场所,为全县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实体化运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二、工作开展情况1.全力推进综治中心工作实战化建设。依托县镇(街道)村(社区)平台,各级综治中心实现实体化运行,积极发挥职能作用;积极同县法院、检察院、公安局、司法局等多部门合作,达到系统化集成,启用便民服务大厅,实现“一站式”办理;加大投入,保障信息化支撑,目前县镇(街道)村(社区)综治视联网全覆盖,目前村级覆盖率达71%。各街镇结合辖区实际,项目化推动基层治理,积极探索实施具有地方特色的基层治理模式,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完善,以更高的水平服务广大的基层人民群众;强化网格化服务管理,推广“一站式服务”、“上门办理”等便民服务措施,真正实现精细化服务;组织动员群众组织、社会组织等各方面力量积极参与社会治理,初步形成米脂县综治工作社会化新格局。2.多元化解成为矛盾纠纷化解新路径。全面构建共建共治共享依法治理新格局,通过多方联动机制,建立了矛盾纠纷多元化解长效机制,充分发挥基层综治中心作用,协调多方参与,建立工作台账,落实日排查、周汇总、月研判、季通报、常态化督导五项制度,做到底数清、情况明,确保各类矛盾纠纷得到及时的、公正的有效化解,切实的维护群众合法利益和诉求。同时,在不断扩大群众参与、整合社会资源的同时,运用各种方式化解矛盾纠纷,努力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教育引导人民群众通过理性合法途径表达利益诉求、维护合法权益。矛盾纠纷主要集中在邻里纠纷、经济纠纷、家庭婚姻纠纷以及其他矛盾,累计化解矛盾115件。3.法律援助为民跑出服务“加速度”。积极为群众提供法律咨询,维护群众合法利益,促进司法公正,维护法律权威,让群众对社会公平正义更有信心。切实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提供法律援助20次。4.心理咨询做群众关系的“调和剂”。充分利用心理咨询服务室,接受个体、家庭心理咨询服务。在保护好隐私基础上,为个人、家庭提供育儿、亲密关系、代际沟通、职业发展、邻里解纷等方面的咨询服务,促进群众身心健康、代际友好、邻里和睦,累计心理咨询25次。5.加大法律宣传树立民心“品牌”。联合政法相关单位加大法律常识、平安建设的宣传力度,树立民心“品牌”,向群众宣传普及法律知识。走进社区、走进中小学、走进普法广场、走进乡镇,开展群众专项法律援助志愿服务活动,宣传群众申请法律援助的条件和范围,创建平安米脂。共计开展12余次,受众36000人次,媒体宣传10篇。6.落实全科网格化工作。全县共设置一级网格9个,二级网格212个,三级网格568个,配备兼职网格长(员)1299人;2022年9月,按照市委组织部要求,网格工作移交县委组织部,结合五级五长责任制工作,安排“五级五长”人员共计9044人,其中一级长72人、二级长214人、三级长555人;2024年6月,县委社工部组建,网格及五级五长工作整体移交,市委统一预算专项经费。7.扎实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信息平台建设。平台现已录入人口109537人、38127户房屋,74所学校,74所卫生服务中心(药店),709个基层党组织,27个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以及“五级五长包户制”网格人员信息等,“网格管理”、“综治资源管理”、“数字乡村”等模块已启用,“善治榆林”移动端、小程序两个特色应用也开始试用,初步具备了指挥调度、风险研判等实战化指挥条件。8.创新开展“网格化+综治+平台”工作。通过将综治工作与网格化、信息平台管理相结合,建设县级“政法综治现代化信息平台”实现了信息共享、资源整合、协同作战,提高了综治工作的精准度和效率,进一步拓展网格化管理的深度和广度,发挥信息平台优势,实现综治工作纵深推进,助力平安米脂高质量建设。9.积极探索特色综治模式。各街镇按照地域差异,结合米脂县实际,积极学习其他县在基层社会治理、综治中心建设和如何发挥“网格”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作用等方面的先进经验和做法,集中力量,加大投入,打造标准化、特色化综治中心,探索形成各具特色的社会治理创新“样板”,其中桃镇“166”模式,郭兴庄镇综治中心“543”(五种行动、四项强化、三个获得)工作方式,印斗镇乡亲谈式的“和事堂”等,得到各级领导认可,带动全县综治中心稳步开展工作。三、工作开展中取得主要效益在创新党建与社会治理深度融合,探索以各街镇党委为核心,联合辖区基层派出所、司法所和其他党组织共同打造集党群共建、法制教育、惠民服务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服务模式,形成共治合力,为群众提供高质量服务,积极打造基层社会治理创新“样板”。1.积极探索“一站式”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新思路。在县综治中心加挂县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服务中心牌子,协调56名调解员进驻县综治中心,基本形成以人民调解为基础,人民调解、行政调解、行业性专业性调解、司法调解优势互补、有机衔接、协调联动的大调解工作新格局。从矛盾处理渠道、多头溯源以及调解方式等方面探索处理基层矛盾的方法、经验和路径,为群众提供高效便捷的纠纷化解新方式。2.创新推动“零距离”品牌调解室建设。强素质提能力打造人民调解“主力军”。品牌调解室按照“三懂一会”:懂法律、懂政策、懂专业、会调解的标准,先后成立“老白”、“老常”、“老杜”调解室以及家庭婚姻调解室,邀请政法系统退休老干部、基层调解工作经验丰富、群众信任的老党员,入驻综治品牌调解室,担任专职人民调解员。截止目前,转办金融借贷、婚姻案件197件,其中147件结束调解,筑起矛盾纠纷诉前化解“第一道防线”。3.全面推进诉调对接工作新模式。按照试点方案要求,全面落实县综治中心与县人民法院诉讼服务中心的诉调对接工作制度,协调李明团队常驻综治中心进行司法确认,积极对接各街镇、各行业、各调解室案件调解情况,及时对调解协议进行司法确认,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充分发挥综治中心解纷前沿阵地作用,截止目前,综治中心转办化解各类纠纷718件,其中592件已结束,筑起矛盾纠纷诉前化解“第二道防线”。四、存在问题1.人员不足。随着综治中心业务扩大和增加,各级综治中心专职人员短缺,多数为兼职人员,自身工作量繁重,工作效率较低,特别是心理咨询等专业人才更是少之又少,限制综治中心各项业务工作落实和推进,处理基层矛盾化解周期较长。2.经费短缺。县级社会治理指挥平台、网格化管理、矛盾化解工作没有专项经费,缺乏专业的信息维护,目前部门数据资源壁垒还没有打破,保密条例等原因,资源共享不到位。3.建制偏低。米脂县综治中心目前为副科级事业建制,榆林市5个县市区为正科级建制,与相关单位进行工作对接存在严重制约,导致各项工作难以推动和落实。4.面临“多网合一”形势。按照当前工作安排,社工部作为网格化服务管理的主体,市县安排专项工作经费,同时要求全县所有网格合并,统一由社工部管理,目前政法综治网格及其他部门正在等待观望中。五、下一步打算1.加强组织领导,严格落实三级责任任务。夯实责任定位,切实把综治中心作为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平台,为了进一步提升基层社会治理网格化、信息化、智能化建设水平,明确综治中心主要任务是维护社会长治久安,落实好辖区社会治安网格化管理,扩大群众服务范围,组织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平安创建活动,做好辖区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积极将综治中心建设运行纳入年终目标考核。2.健全工作长效机制。在基层发挥“枫桥经验”作用,积极吸收法律服务机构人员参与人民调解工作,将群众的事放在第一位,尽早、尽力的就地化解矛盾,维护群众的合法利益,促进社会平安稳定。3.发挥基层保障作用。集中现有人力、财力、物力为群众办实事,探索建立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实现工作动态数据共享;深化部门联动、就地化解,坚持排查在先、关口前移,坚持抓早抓小、应调尽调;开展前瞻性工作研判,实现事前风险评估预测常态化。4.立足职责定位,加强协调配合。积极争取上级部门和县委编办支持,调整建制并增加编制,协调县镇(街道)村(社区)三级综治中心开展各项工作,更好发挥作用。5.强化党建统领。基层党组织在社区精细化治理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应发挥党建统领作用,引导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规范化建设,促进基层群众自治与网格化服务管理有效衔接。6.进一步升级整合信息平台。现有的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管理系统平台已升级为政法综治现代化信息平台,涵盖了综合管理各领域的网格化管理系统,由于没有专项经费,建议与社工部网格平台整合,实现资源统筹和问题高效处置。7.广泛宣传教育,营造良好氛围。积极发挥三级综治中心贴近群众工作的实效,利用张贴宣传海报、宣传标语、村(居)务公开栏,集会等形式宣传法律常识、防范诈骗,全面提升群众安全意识和满意度。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