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兴平市> 兴平市水旱灾害防御中心(兴平市渭河生态区保护中心)

兴平市水旱灾害防御中心(兴平市渭河生态区保护中心)

发布时间: 2025-03-28 16:16
单位名称 兴平市水旱灾害防御中心(兴平市渭河生态区保护中心)
宗旨和业务范围 山洪灾害、堤防及其他水旱灾害的防御治理。河道砂石资源的开发利用;渭河生态区范围内的管理维护工作等。
住所 兴平市南大街159号
法定代表人 牛威
开办资金 233.85万元
经济来源 财政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兴平市水利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85.11万元 257.16万元
网上名称 从业人数  66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4年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今年来我们坚持贯彻落实中、省、市各级关于水旱灾害防御工作的决策部署,全力以赴做好我市水旱灾害防御各项工作,始终坚持以人民群众财产安全为最高目标,夯基础、补短板、创机制、强举措,实现我市平安度汛,现将我中心2024年水旱灾害防御工作总结如下:一、2024年工作完成情况1、生态区巡查:不断加强渭河生态区保护和管理,严格管控进入渭河生态区的建设项目,规范渭河生态区范围内项目建设活动。积极开展渭河生态区巡查工作,每天出动巡查车2辆、巡查人员8名,共开展辖区内建设项目的日常检查巡查100余次,及时发现和制止违规建设活动,建立项目管理台账,落实巡查责任。2、公共设施维护。不断加大渭河生态区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更新渭河兴平全段的公益宣传牌150余块;生态区亮界2处;完成沿渭全段堤顶路绿化提升修剪施工2次60公里,养护面积83.3万平米;实施河堤路西段绿化补栽补值工程,补栽乔木1500余株,灌木2800余株,累计修复绿化长度约16公里;修补河道防护网约4公里。3、暑期防溺水工作。每天出动宣传车2辆,在沿渭村庄散发传单,循环宣传,提高群众水域安全防范意识。同时我局于5月底与市宏远保安公司签订水域安全防护协议,每天派遣安保人员30余人,在重要路口、重点区域24小时值守,全面防范溺水事故的发生。今年以来我市渭河河道范围内未发生溺水事故。4、“清四乱”工作。认真学习贯彻落实《陕西省渭河保护条例》《渭河生态区日常巡查工作制度》,努力实现我市渭河生态区高水平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目标要求。7月份以来我中心积极开展渭河兴平全段道路、绿化、环境卫生及重点区域综合治理工作。累计清除堤顶道路和绿化带、堤防迎背水坡面、护堤林带等隐蔽位置死角的各类垃圾600余方,38车次,落实常态化清理保洁措施和责任,坚决杜绝垃圾乱堆乱倒等情况。同时加大巡查频次和力度,对生态区内以河道治理、清淤疏浚、生态区建设项目等名义非法采砂行为严厉查处。5、完成兴平市2024年第一批省级水利救灾资金东城办抗旱项目,核定概算总投资43.36万元。主要建设任务为:维修机井1眼、铺设PVC-Uφ110管道2560m、出水桩48个,目前,中标通知书已发送,相应合同正在拟定。6、完成兴平市白马河连霍高速至北金家防洪治理工程:连霍高速至故寺段完成土方开挖1.39万m3,淤泥开挖440m3,C25钢筋砼衬砌1059.3m3,钢筋绑扎15t;故寺至北金家段完成坡面整修1.24万m2,C25钢筋砼衬砌592m3,钢筋绑扎20t。共完成投资1959.77万元,其中:连霍高速至故寺段完成投资1055.41万元,故寺至北金家段完成投资904.36万元,目前项目正在加紧施工。7、完成兴平市白马河G344至连霍高速段防洪治理工程。完成淤泥开挖0.82万m3,土方开挖0.95万m3,碎石垫层306.78m3,块石垫层0.13万m3,混凝土浇筑0.16万m3。累计完成投资1413.00万元,目前项目正在加紧施工。二、取得的社会和经济效益1、兴平市阜寨于堡段除险加固工程,于2023年上半年完成项目施工设计及招标实施等工作,10月20日正式开工建设,截止2024年3月5日,施工任务已完成,工程各项建设任务也全部建成,共完成险工险段治理长度522米,险工段险情已基本消除。工程长度495米,新建坝垛11个,其中1#坝为丁坝,其余为雁翅坝,建设抛石平台245米,完成概算投资2311.79万元。2、完成马嵬办索寨村防洪排涝工程,新建排洪渠890米,排洪渠清淤810米,新建雨水井1座,路面108米。完成投资87.12万元。3、完成店张办小南村抗旱项目,铺设给水管道1601米,出水桩32个完成投资22.67万元,改善灌溉面积325亩。三、存在的主要问题(一)关于项目建设方面。我中心承担全市堤防以及其它水旱灾害灾害工程的应急抢险及水毁修复工作,修复经费严重不足,虽然省、市上级主管部门及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该项工作,但限于灾害修复工作资金缺口大,仅靠地方本级资金只能对部分险工险段进行紧急修复,无法及时对损毁的水利工程进行全方位的维修养护,存在一定安全隐患。(二)灾害防御培训和技术推广方面。在开展灾害防御工作时,部分地区因多年未发生灾害险情,所以在长期的发展中逐渐淡化了水旱灾害防御思想,产生松懈意识,一旦该地区出现洪旱灾害容易出现束手无策等问题,使防汛抗旱工作难以顺利开展。四、整改措施一是强化组织领导,高度重视资金争取工作,积极与省市相关部门对接,形成高位推动效应。二是强化项目管理。提前做好项目规划、项目设计、项目库信息建设和方案编写等工作,为使项目争取工作做好筹备工作。三是不断强化水旱灾害风险宣传宣教工作,结合市水利局常规宣传方向,扩大宣传类别、加大宣传频次、强化宣传力度,细化宣传责任,在利用好纸质媒介的同时,充分发挥门户网站、官微平台的宣传作用,及时发布政策信息、积极关注反馈意见,全面提升群众知晓率,进一步提升广大群众的风险忧患意识。五、2025年工作计划1、积极争取中央、省、市级投资力度,资助水旱灾害防御工作扎实有效开展。切实做到早发现、早处置、早消除,最大程度消除灾害隐患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2、进一步完善洪涝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在已有的防汛抗旱监测网络基础上,安装现代化监测管理设备,充分利用网络、物联网等信息资源,建设数字化平台,建立健全预测预警管理机制,落实相关人员责任,提高洪水灾害的预测预警能力和应急处置能力。3、加强渭河生态区保护和管理,严格管控进入渭河生态区的建设项目,规范渭河生态区范围内项目建设活动。不断推进渭河河道“清四乱”常态化、规范化,继续加大工作力度,建立长效工作机制,进一步夯实管护责任,细化工作举措,严厉打击各类破坏和影响生态环境现象,确保堤防内外干净整洁,使渭河成为展示我市生态文明建设成就的重要窗口。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