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米脂县植保植检站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为控制农业植物病虫害提供检测防治保障。农业植物病虫监测、检疫,农业植物病虫害防治及相关社会服务;植保防治新技术发展、推广及应用和植保科研项目攻关及推广。 | |
住所 | 米脂县广电巷5号 | |
法定代表人 | 巩玉峰 | |
开办资金 | 79.95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米脂县农业农村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30.44万元 | 21.96万元 | |
网上名称 | 米脂县植保植检站.公益 | 从业人数 20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4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4年度,我单位能认真贯彻落实《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条例》和《实施细则》的有关规定,严格执行本单位章程,按照核准登记的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活动,规范使用证书,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主要开展工作(一)提升农作物病虫害监测预警水平农作物病虫害监测预警是业务工作的重心,为我县及时有效开展病虫害防控提供可靠依据和技术保障。我站全年发布各类病虫害情报13期,信息宣传17期,视频3期,为指导大田防治奠定了基础。上报各类报表信息总结200多份,为上级业务部门开展工作提供数据支撑。(二)农作物病虫害防治1、苹果种植面积22万亩次,病虫害发生面积30.7万亩次,防治面积28.2万亩次,实际损失5076吨,挽回损失2292吨。病害发生面积18万亩次,防治面积16.5万亩次,挽回损失2970吨,实际损失1350吨;虫害发生面积12.7万亩次,防治面积11.7万亩次,挽回损失2106吨,实际损失942吨。2、春玉米种植面积13万亩,病虫害发生面积7.49万亩次,发生程度均为1级,防治3.8万亩次。其中病害发生面积1.39万亩次,防治0.2万亩次,挽回损失42吨,实际损失75吨;虫害发生面积6.1万亩次,防治3.6万亩次,实际损失148吨,挽回损失430吨。3、马铃薯种植面积10万亩,病虫害发生面积1.2万亩次,防治1万亩次,挽回损失60吨,实际损失36吨。4、谷物种植面积18万亩,谷子良种推广面积10万,豆类作物种植10万亩,谷子白发病发生5万亩次,防治面积5万亩次;谷子叶斑病发生5万亩次,防治面积5万亩次;粟灰螟发生面积5万亩次,防治3万亩次,挽回损失936吨,实际损失120吨。5、蔬菜种植面积2万亩,病虫害发生面积0.7万亩次,防治面积0.8万亩次,发生程度为1级,挽回损失367.73吨,实际损失47.8吨。(三)植保无人机“一喷多促”近几年,我们革新防治手段,以传统的大田指导防治为基本手段,与植保无人机大面积统防统治相结合,示范推广植保无人机“一喷多促”,逐步提升应急防控水平。今年春季多雨,夏季高温干旱,导致秋粮作物病虫害发生严重。为保障我县粮食安全,我站联系第三方专业飞防组织,从7月11日—15日、8月4日—6日、8月13日—17日几个时段,对我县八镇一办秋粮集中连片种植区域进行统防统治。今年植保无人机“一喷多促”累计防治玉米、谷子等秋粮作物余20500余亩。“一喷多促”统防统治的顺利完成,将为我县秋粮的丰收提供了保障,也为米脂县谷子等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助力。(四)绿色防控示范推广绿色环保是未来农业发展主题,在农作物病虫害防治中,我们持续加大绿色集成及技术防控试验示范及推广,引进高效植保器械,通过示范培训提高农民绿色防控意识,扩大我县绿色防控覆盖面积。其中建成的米脂县印斗镇五儿洼村“米脂县金红源苹果种植专业合作社”,果园面积500亩(核心示范区);银州街道办“米脂县银州镇高硷村贵玲苹果种植专业合作社”,果园面积500亩;石沟镇党塔村“志红苹果种植专业合作社”,果园面积200亩;印斗镇常石畔村“米脂县星海苹果专业合作社”,果园面积210亩,今年继续在四个示范区示范推广绿色防控集成技术,辐射带动周边10万亩果园实施绿色防控技术。同时在示范区试验示范绿色防控集成技术,邀请本土专业技术人才走进生产一线,示范指导集成技术,提高果农绿色防控理念。(五)检疫工作去年苹果黑星病在我县轻度发生,今年按照“监测—监管—消杀”全链条防控策略,以重点地区常态监测为基础,以关键环节检疫管控为切入点,以高风险区域预防消杀为保障,优化措施,强化力度。(六)引进专业人才助力乡村振兴榆林市专业工作总站(米脂县植保植检站),今年继续加大多领域专业人才引进和本土专家培训,充分发挥工作站人才引领作用,为我县主要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七)2024年,植保植检站党支部始终巩固拓展党纪学习教育成果,扎实开展党纪学习教育,按照“以高质量党建促进高质量发展”的工作目标,持续推进“党建融入业务引领发展”工程,全面加强党的政治、思想、组织建设,提高党建质量,强化正风肃纪,为植保植检事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保障。二、取得主要效益(一)设立重点监测点和常规监测点,将去年苹果黑星病发生发果设为重点监测点,八镇一办大面积果园列入常规监测点。(二)加强植物检疫,严防检疫性病虫害蔓延危害,一是加强《植物检疫条例》等法规和植物检疫工作重要性的宣传,增强人们的法治观念,促使人们对检疫工作给予理解和支持。二是加强源头管理。重点是加强产地检疫,严格实施产地检疫、调运检疫及落地复检。加大执法力度,开展专项执法行动。(三)防控。重点针对苹果黑星病进行防控,免费发放防治药剂,组织指导农民进行防治,并启动应急防控物资储备。在城郊镇小桑坪村果园、印斗镇常石畔村果园、石沟镇艾好湾村果园组织防控培训3场,防控6次,防控面积1000余亩,发布病虫害情报2期,有效地阻止了其危害蔓延,保护了我县果业生产安全。(四)截止2024年底,工作站先后引进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保学院院长胡小平、国家苹果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马锋旺教授、国家小杂粮体系副主任冯佰利教授、国家二级教授黄丽丽为代表的专家27人(博士12人),其中教授12人、推广研究员3人、高级农艺师11人,指导方向涉及果树、小杂粮、蔬菜、病虫害防治、植物保护等领域。引进的专家每年驻站3—5天,为我县产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工作站还设有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米脂实践基地、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物保护学院研究生实践基地,研究生们与我站技术人员协同完成研究课题,提升了基层的农业技术水平。(五)工作站累计引进培育农业专业技术人才231人,其中高级职称20人、中级职称77人。现有苹果管理技术专家2名、果业实用技术工作人员46名。工作站配备科技特派员10名,其中硕士研究生1名。工作站通过让本土技术人才积极参与专家团队的科研项目和课题研究,建立了“产学研育一体”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培育壮大本土农业科技人才提供了土壤。(六)巩玉峰站长主持的“谷子主要病害综合防控技术与集成”科技类项目于2024年9月被省政府授予陕西省农业科技推广成果二等奖。三、目前存在问题(一)人力配备失衡:负责全县大面积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工作,涵盖苹果、春玉米、马铃薯、谷物、蔬菜等众多品类,仅技术人员进行调查,面对病虫害监测、防治指导、绿色防控示范推广、检疫性病虫害普查防控等多领域任务,人力捉襟见肘,难以全方位、精细化开展工作,像在多个乡镇开展秋粮病虫害调查,面积广但人力有限,无法全面实时掌握病虫害情况。(二)应急响应人力短板:村民反映玉米虫害严重时,才派出技术人员,平时难主动监测,应急响应依赖外部求助,说明人力不足无法覆盖全县,难以及时察觉病虫害隐患。(三)专业度不够检测技术局限:病虫害调查多依靠抽样、经验判断,缺乏先进精准检测技术,难以早期精确诊断,不利于提前预防与科学防治。新技术应用滞后:绿色防控集成技术多为传统农业管理措施,对前沿生物技术、信息化防控技术运用少,专业知识更新与新技术应用不足。专家依赖度高:虽引进大量专家,但本土技术人员在专家驻站外,独立解决复杂病虫害问题能力可能不足,且专家驻站时间短,难以持续深度指导,自身专业技术成长受限。四、2025年工作要点(一)以党风廉政建设为抓手,稳步推进各项工作。(二)“一喷多促”,虫口夺粮,助力粮食安全生产。(三)加大植物检疫执法,预防重大有害生物入侵。(四)创新监测预警方式方法,提升植保贡献率。(五)继续开展粟灰螟诱芯研发等基础研发。(六)以引进人才促进植保新技术新产品的推广力度。(七)实施“2024年度植保工程”,强化植保服务能力。(八)完成上级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