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宁强县宣传文化中心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宗旨:组织群众文化活动,繁荣群众文化事业。业务范围:文化宣传;文艺活动组织;文化交流;民族民间文化艺术遗产收集整理与保护;村级文化站业务指导;组织开展相关培训;相关社会服务。 | |
住所 | 宁强县羌州路中段 | |
法定代表人 | 李玲 | |
开办资金 | 202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宁强县文化和旅游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202万元 | 202万元 | |
网上名称 | 无 | 从业人数 26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4年度,我单位严格执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工作,无违反《条例》和实施细则的情况;办理变更登记事项一次,2024年12月30日办理法定代表人变更登记,由丁伟变更为李玲。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一、2024年业务工作开展情况(一)免费开放工作。县图书馆建筑面积达到2717㎡,馆藏文献6.2万册,拥有了数字文化阅览区、多功能厅、中文文献借阅区、少儿阅览室、中文文学开架阅览室、视障阅览室、地方文献室、国学馆等十余个功能室,拥有亲子阅读、数字服务流动服务、“图书馆+”进基层读书、文泉讲坛等12个服务项目。以总分馆制建设为抓手,业务覆盖全县18个镇(街道)图书馆分馆和部分村(居)农家书屋(村级服务点),以及宁强书房(一馆)(二馆)。从服务效能、业务能力、保障条件三个方面逐项审核该馆填报的评估数据,并提出了具体整改措施和努力方向。文化馆办公场所新场所新局面,完善功能布局,按群众文化专业布局设置了相关部门,明确了职能。宁强县文化馆微信公众号定期及时发布相关信息,利用新媒体拓宽了群文工作的广度,圆满完成了数字文化年度项目。最大程度保障和满足人民群众基本得公共文化需求。(二)群众文化活动开展。1.群文辅导工作开展有序,先后举办了书法、国画创作公益培训班。组建了馆属合唱队,聘请专业指导在每周三中午定期开展合唱训练。2.开展了文化艺术进校园、进机关社区等活动共计10次开展线上线下公益讲座5场,群众文化专业展览展示展播线上线下15场。3.群文创作和辅导工作开创新局面,文化馆专业干部作品在中省市专业展览展演和专业期刊上展出和发表。辅导和创编的群众文艺节目在各级文艺赛事和演出中也取得了不俗的成绩。组织和策划了广场舞大赛、新星书法展示、汉源流光艺术展、摄影比赛、春节系列文艺演出等。3.大力开展阅读推广活动。今年在阅读推广活动中,持续开展亲子阅读和“图书馆+”进基层两个品牌读书活动,增大了阶段性线上读书活动的开展,读者参与率高,普遍感受到图书馆功能全、服务优。全年共组织联盟活动13场次、7879人次;自主活动68场、207场次、49289人次。其中讲座12场次、836人次,培训12场次658人,展览16场次8156人次。在各种媒体平台发布转载活动资讯、音视频共计713条,浏览23.53万人次。其中“文化宁羌”微信公众号发布217条消息,阅读次数160566、阅读人次113611;抖音“羌小图”发布34个,浏览量逾8万人次。(四)羌文化传承保护发展工作稳步推进。1.羌博馆严格执行免费开放时间,节假日向公众开放,在门口显要处公示开放时间,周二至周日开放,周一休息,平均每周开放时间达到了42小时。全年游客参观人数12.3万。博物馆举办了羌文化教育实践活动——羌文化进校园,开展了多场别开生面的校外实践活动,通过活动寓教于乐,学习羌文化,把羌文化带进校园,将其发扬光大。羌博馆是社会实践基地也是文化志愿者服务站,这不仅为宣传羌文化做出了贡献,也充分体现了实验基地的文化价值。博物馆日开展了主题为“展现博物馆力量体现羌文化魅力”的博物馆系列活动,带领学生和老师参观羌碉、博物馆,体验羌族劳作。进行羌文化知识问答,进一步加深对羌文化的了解。2.积极组织博物馆干部职工开展业务练兵活动,我们充分利用客流量淡季,集中开展了职工业务技能培训活动。一是组织博物馆全体干部职工开展了安全知识培训,学习安全法律法规知识,并进行了安全知识测试,提高了安全防范意识;二是组织开展了讲解业务技能培训,每月考评1次。讲解员业务技能培训采取过关的方式,博物馆全体职工参加,每次选择1个展厅,4个讲解员排排过,从讲解技巧、展厅文物、文物知识延伸逐一考评。切实提高了干部职工的综合业务水平。二、取得的主要社会效益1.全年在县城范围内免费赠送春联500余幅。编辑上传本地文化资源16条,通过文化宁羌等公众号,扩大宣传。2.先后举办了广场舞比赛、合唱比赛、书画展览、文旅融合专场文艺演出等活动,抒发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爱国情怀。羌博馆在全年接待人数40200余人次。3.图书馆宁强书房新图书管理系统开始生效,图书管理人员加快了对新书的编目进度,8500余册新书陆续编目完成,宁强书房社会效益显著。自宁强书房开馆运营多月来,共接待读者2.45万余人次,注册读者1536余人,基本实现了24小时无人值守、自助借还的智慧社区图书馆功能。三、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一)存在的问题:1.活动形式与内容:活动形式较为传统单一,多为常规文艺演出、展览等,缺乏新颖性与吸引力。内容上,对不同年龄、地域、文化背景人群的个性化需求考虑不足,如针对青少年的文化活动趣味性不够,针对老年群体的活动缺乏深度文化内涵挖掘。2.资源利用与整合:馆内部分设备无法满足现代文化活动开展需求。在社会资源整合方面,未能充分利用各方优势资源,限制活动创新与规模扩大。3.人员专业素养与服务:专业人才特别是艺术方面人才匮乏,部分工作人员专业技能单一,缺乏一专多能人才,在组织综合性文化活动时力不从心。服务意识淡薄,对群众文化需求调研不深入,活动宣传推广不到位,导致知晓度和参与度低。(二)改进措施:1.创新活动形式与内容:成立活动策划小组,定期开展头脑风暴,结合当下热点文化元素与新兴艺术形式,设计新颖活动,如沉浸式文化体验、创意文化工作坊等。通过线上问卷、线下访谈等方式,深入了解不同群体文化需求,制定个性化活动方案,如为青少年打造动漫文化节,为老年人举办文化传承讲堂。2.加强资源利用与整合:如打造多功能数字化展厅。主动与本地学校共建实习实践基地,引入创意与人才;与艺术团体联合举办文化活动,提升活动品质与影响力。3.提升人员专业素养与服务:制定人才培养计划,定期组织工作人员参加专业培训与进修,鼓励参加行业研讨会,提升专业技能。开展服务意识培训与考核,建立群众意见反馈机制,将群众满意度纳入绩效考核。同时,加大活动宣传推广力度,利用社交媒体、社区公告等多种渠道,提前发布活动信息与亮点。4.加速数字化建设:加大数字化建设投入,组建专业技术团队,丰富线上文化资源库,如上传高清艺术作品、文化讲座视频等。推动线上线下活动融合,线上预约报名、直播活动,线下开展互动体验,扩大活动覆盖面与影响力。四、下一步打算(一)继续做好“三馆”免费开放和公共文化服务工作。积极创造条件,改善免费开放工作环境,提高舞蹈排练厅、书画展厅和多功能培训教室利用率。继续开展群众文化活动辅导,提升群众文化活动水平,提高服务效能,加强职工业务学习,提升服务质量,满足群众精神需求。(二)积极参加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书法家义赠春联、为贫困户送温暖、送书下乡。利用流动文化车奔赴镇村,开展送书下乡活动。实施文化乡村振兴攻坚计划,择机择时开展走基层送温暖,开展“志智”双扶活动。(三)严格按照《博物馆条例》要求管理好羌博馆,完善各项规章制度,争取达到三级博物馆指标体系要求,规范落实相关管理规定。(四)继续做好乡村振兴工作,每个干部要切实完成自己的帮扶任务。实施文化乡村振兴计划,择机择时开展走基层送温暖,开展“志智”双扶活动。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