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4年度,我单位能认真贯彻落实《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实施细则》的有关规定,严格执行本单位章程,按照核准登记的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活动,规范使用证书,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开展主要工作情况过去的一年,我们全体师生团结一心,砥砺前行,在教育教学、师生成长、为农服务等方面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1.党建引领,凝聚向上的力量。学校始终坚持党的教育方针,以职业教育相关的的重要指示和论述为指引,将党建工作同业务工作同部署、同安排。围绕以党建引领为首的“十个聚焦”中心任务,精准布局学校工作。用党的意识形态工作导航定向,引领各项工作。坚持星期天晚自习值周例会、星期一校长办公会、星期三教研会、星期五全体职工会,做到“三重一大”沟通议事。2.以创促建,有序推进“双示”范建设。自2023年9月,学校成功入选全省50所高水平示范性中职学校建设单位,计算机应用和智能设备运行与维护两个专业入选150个高水平示范专业以来,围绕学校层面的10项重点任务和专业层面的5项任务,着力提高质量、提升形象、提炼特色。建成党建室、校史馆、电子商务直播实训室和购置计算机应用专业设备。3.夯实常规,教学实现提质增效。学校按照“实在平常、细在经常、严在日常”总要求,形成了一年级重养成、二年级重提升、三年级重升学的分层分段培养模式,强化学生学习生涯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围绕第40个教师节“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加快建设教育强国”主题,召开了教师座谈会,共话育人理念、师生日常,共商学校发展、学生成长。学校管理人员和全体科任教师对260多名家庭困难学生进行了全员大家访活动并形成“一对一”帮扶机制。4.搭梯垒台,专业成长筑牢根基。学校先后组织12名教师参加了参加了“国培”“省培”教师素质提升培训、9名教师参加全国中职职业学校公共基础课程教师教学设计与展示系列交流活动、18名教师参加了中职技能大赛培训会,通过学习培训,有效地改善了教师的知识结构和对专业理论知识更新。在各级各类刊物上公开发表论文20多篇、结题5个市级微型课题。3名老师在教育部职业教育发展中心主办的教师教学设计与展示活动获展示案例三等奖。5.以德树人,主题活动异彩纷呈。学校先后开展了2024级新生军训、拓展研学活动、红歌大合唱比赛、法制教育会、篮球比赛、拔河比赛、文演讲比赛。持续开展文明宿舍、文明教室、家庭道德作业评比活动、举行了2次家长教育大讲堂、6次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开设了技能类、科学文化类、体育艺术、展示类四大类28个社团。通过各种活动,将学校“六项教育”渗透在学生生活的每一个环节中,形成了常态化、长效化机制。6.送技下乡,为农服务成效明显。学校采用送技下乡、送技到村及集中培训的形式,提升农村农民自身发展能力,先后深入印斗、桃镇、杨家沟、龙镇沙、沙店、石沟举办山地苹果栽培技术、农产品电子商务等农民实用技术培训12期,共计1200多人次。与财政局、交通局联合开展财务人员、道路驾驶员等各类职业技能培训,累计培训1800多人次。全年共举办培训班32期,累计培训3018人次。7.安全护航,守护师生校园平安。学校主要围绕防范校园欺凌和食品安全两项重点工作任务,先后组织各班进行了“拒绝校园欺凌,共建平安校园”的主题班会和宣誓仪式,邀请了米脂县公安局来校进行了预防校园欺凌专题展板宣传和现场宣讲、组织各班摸排出的26名单亲家庭、性格内向学生进行了座谈会和“拥抱青春,做快乐女生”女生专题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分别进行全员大家访活动,学校管理人员和全体科任教师对260多名家庭困难学生进行了上门家访并形成“一对一”帮扶机制,春节期间对15名贫困学生进行了慰问活动。严格落实食品安全制度,食堂从业人员定期进行体检按要求参加食品安全培训,全年迎接各级食品安全检查12次。一年来,未发生校园安全事故。二、取得的主要效益5月,学校顺利通过了陕西省教育厅组织的“双示范”项目建设2023年度考核。校获得榆林市2023年职业教育质量提升优秀学校、榆林市教育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先进集体、米脂县教育工作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在上学期的榆林市学业水平技能测试中,在全市21所院校中电子信息类第1、幼儿保育第四、智能设备运行与维护第五、计算机应用第11。2024年,34名老师通过省级“双师型”教师认定。截止目前,学校共培养出3名省级教学能手、13名市级教学能手、19名县级教学能手、5名市级名教师、3名市级名班主任。三、目前存在的问题1.学校“双示范”专业建设,智能设备运行与维护、计算机应用还需要进一步度加大投入,升级、改造专业建设条件。2.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开展不够深入。四、整改措施1.参观调研高职院校相关专业,按照智能设备运行与维护、计算机应用相关专业教学标准,按要求升级、改造设备,建设精品课程体系等。2.联系学生实习企业、与高职院校联合办学,打通专业建设和师资共享的通道。五、下一步工作计划2025年,不仅是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的贯彻之年,也是《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落实的关键时期,更是我们“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与“十五五”规划的谋划之年。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我们肩负着前所未有的使命与责任。1.紧扣质量主线,推动内涵式发展质量是立校之本,发展之基。我们要清醒认识到当前职业教育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当前人工智能、新能源、生物科技等新质生产力对整个职业教育的办学提出了更新更高要求,我们不能因循守旧,脱离行业产业办学。加之,省级“双示范”校需进行最终考核,省级双达标、教诊改也给我们办学提出更高要求,可以说质量提升永远在路上。一是要加强课堂管理和教学水平,在“备、讲、辅、考、研、训、赛”上下功夫,不断优化教学方法,深化课程改革,狠抓课堂治理,不断提高抬头率、互动率,净化学习风气。二是要按照“实在平常、细在经常、严在日常”总要求,加大检查力度实时了解课堂教学情况,坚持问题导向,分年级、分专业、分学科找准课堂教学中问题存在的原因,破解办学难题。三是要以计算机应用、智能设备运行与维护两个省级示范专业的建设,全面推动整个专业发展。四是要做好高考备考复课,不断提高专业课过关率、分类招生考试和单独本科考试升学率。五是要继续加大对教师的培训力度,搭建更多学习和比赛交流的平台,帮助教师自我突破,换发新的活力,提升职教能力;六是进一步突出精细化管理、全面提升办学吸引力,争取让办学定位更加精准、专业设置更加精当、课堂教学更加精彩、学校管理更加精细、学生面貌更加精神、学校文化更加精美。2.延伸德育基线,提升学生核心素养本学期,继续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教学的首要任务,唱响“先学做人、后求成才”育人主旋律,将思课程思政、思政课程育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多措并举使学生能“三观”正、情商高、懂感恩、会做事。要狠抓“三风”建设,夯实“三全”育人过程,在学生管理上下苦工夫、在育人上出新举措。不断强化校园文化在育人方面的思想引领作用,通过劳动教育、心理教育、主题教育、实习实践等,不断铸造其劳动品质、涵养其工匠精神。要着力精细管理、规范管理,积极推进现代化班级建设,充分发挥共青团组织、学生会、班干部的自治管理作用,定期组织召开德育研讨会、班干部工作会、学生教育工作会、法制教育大会、家长大讲堂,以校风校纪整顿为契机,以“三禁管理”为抓手,加强学生行为规范教育。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充分展示了学生的风采,凸显了学生的个性,进一步彰显我校“多样成才、多元出彩,为每个孩子提供适合教育”的办学理念。3.严守制度底线,夯实常规管理各学生管理部门要进一步完完善规章制度,把提升形象作为学生管理的大前提和总目标,继续在学生管理上贯彻严、细、实的基调,科任教师要站好讲台、管好课堂,班主任要管好学生、管出样子,管理人员要立足岗位、履职担当,形成三全育人的良好氛围。通过各类会议和平时管理,把我们制定的三禁管理、六项教育、8S管理、三节三爱等标准和制度较好地体现在学生的一日行为的规范上。4.筑牢安全防线,守护平安校园安全是我们教育教学的大前提,安全上有了问题,所有工作都是零,全体师生要坚决克服麻痹思想和侥幸心理。近二年,校园安全事故频发、上级有关校园安全检查也特别多,我们在每周日晚的班主任例会、每周一的升旗仪式和各班的主题班会上,强调的有关交通安全、食品安全、网络安全、传染病防控等安全问题决不是危言耸听,所有同学要牢固树立自己才是安全的第一责任人的意识,只有大家安全了、学校才安全、家长才会放心。所以在安全方面,再三强调骑摩托再慢一点、网络上诱惑再谨慎一点、吃喝上再注重一点、同学交往再融洽一点、心态上再阳光一点、朋友圈再净化一点。这也要求所有学生管理部门,加强校园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定期对教学楼、宿舍、食堂等重点部位进行安全检查,及时消除安全隐患。加强校园周边环境治理,与公安、城管等部门密切配合,营造安全稳定的校园周边环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