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凤县凤州镇民族小学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实施小学阶段义务教育,促进基础教育发展。小学学历教育(相关社会服务) | |
住所 | 凤县凤州镇凤州村 | |
法定代表人 | 刘海燕 | |
开办资金 | 320.36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凤县教育体育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256.16万元 | 327.38万元 | |
网上名称 | 无 | 从业人数 11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4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于2024年8月28日法定代表人由王东变更为刘海燕。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4年,我单位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严格按照单位章程开展工作,无违规违纪情况发生。现将开展业务活动情况报告如下:一、按照登记的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业务活动情况2024年,我单位按照核准登记业务范围开展活动,主要完成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抓实“常规”教学,提升教学质量1、抓“教学常规”,确保教学管理规范化。学校制定了教学常规检查补充规定。坚持教学常规检查,全员参与,月检查、反馈、整改。文科、理科2个教研组坚持每周一研,做到“时间、地点、人员、中心发言人”四落实,学校领导班子成员分别包抓各学科教研组工作。本学期理科教研组尝试新的小班化教学模式的探索。文科组尝试经典诵读“1+X”模式,以及学生书写习惯的培养。2、抓“教师培训”,确保教师专业发展持续化。本年度,我校继续加强教师的理论和业务培训,采用理论联系实际、集中学习与个人自学相结合的办法,本年度,有35人次参加了省、市、县等各级各类的外出培训。青年教师权露老师在2024年全县中小学教师基本功大赛中获得个人项目一等奖,祝贺老师成长为教导副主任,史晓亮老师的四年级语文教学成绩位居全县第一,朱宏老师课堂教学能力提升迅速,教学成绩较前一个学期提升了3个位次。通过不断努力,我校在全县中小学教师基本功大赛活动中分别获得个人、团体一等奖,同时获得教学质量二等奖。3、强化“三立”,促育人一是立德。我校德育主要以红色教育和“我们的节日”为主要内容,以“党建带队建”为主要途径,积极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清明节,我校组织开展了“缅怀革命先烈,追寻红色记忆”为主题的系列活动;中秋节,开展了“月满中秋,家国情怀”民俗体验活动;重阳节,通过孝老爱亲“四个一”活动,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国庆节,以“赓续红色血脉,礼赞盛世华章”为主题,开展了“追忆奋斗历史,珍惜幸福生活”红色影片观看,“民族团结一家亲,童心共筑中国梦”手工制作、“童心向党迎国庆,雏鹰筑梦展军姿”模拟军训活动和志愿服务活动。本年度,我校有1名同学获得市级红领巾四星章,1名学生获得县级新时代好少年称号。二是立心。我校坚持阵地建设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积极做好心理问题学生的排摸、疏导与干预。本年度,开展心理健康专题讲座4次,召开心理健康主题班会2次,学生心理健康调查问卷1次。同时,每月进行1次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排查。为了减轻孩子们的学习压力,在学校中找到快乐。学校成立了音乐、体育、阅读、绘画等社团。促使学生在社团活动中,发展特长,寻找自信,享受快乐。三是立人。学校认真落实“两操”“两会”“两节”,教会学生艺体“2+1”基本技能。为了丰富学生课间十分钟内容,落实“我为师生办实事”项目,学校购买了投壶、蹴鞠、捶丸等传统体育器材,激发学生运动兴趣,把课间十分钟真正还给学生。为了体现学校民族小学“回汉”特色,学校进行了由回族名歌《花儿与少年》为背景音乐的回族课间操比赛。为了更好地消除“小胖墩”“小眼镜”,提高学生身体素质。本学期,学校重点以“绳”彩飞扬活动为抓手,以月为单位,以任务式训练为方式,提高学生的跳绳技能和身体素质,将学期初、学期末学生身高、体重的对比变化,作为评价学生运动效果的主要指标。(二)立足实际“创新”,凸显办学特色1、“五好”教育,为学生人生奠基。结合新时代育人要求及当前学校现状,学校坚持以“德”为先,从“心”出发,坚持“五育”并举,“五育”融合的原则,以“养习立行,向美而生”为主题,培养学生5“好”习惯。2、多方融合,构建大思政。(1)将思政课与红色教育相结合学校将思政课与红色教育相结合。以思政课教师为骨干力量,对学生进行专题宣讲4次,其他内容宣讲12次。同时,每月由一名思政课教师带领一名其他学科教师,以观看红色影片为主要内容,为学生上一节红色主题思政课。(2)将思政课与体育文化相结合(三)校园文化建设1、主题活动: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主题活动,如读书节、科技节、体育节等。在读书节活动中,组织学生开展读书分享会、诗词朗诵比赛等,营造了浓厚的书香氛围,培养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2、校园环境营造:注重校园环境建设,打造了文化长廊、艺术角等,展示学生的优秀作品和校园文化成果,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文化的熏陶。(四)社会服务1、社区教育:与周边社区合作,开展社区教育活动,为社区内的儿童提供课外辅导、兴趣培养等服务。本年度,共组织了3次社区教育活动,受益儿童达50余人次。2、家庭教育指导:通过举办家长学校、家长会等形式,为家长提供家庭教育指导,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本学期共举办家长学校讲座/2场,参与家长45人次。二、取得的主要社会和经济成效1、学生综合素质提升:通过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和校园文化建设,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显著提升。在各类学科竞赛、艺术比赛、体育赛事中,我校学生屡获佳绩,共获得县级以上奖项9项。2、社会满意度提高:积极开展社会服务活动,得到了社区和家长的高度认可。通过问卷调查,家长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满意度达到了90%以上。3、教育示范作用:我校在教学改革、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的经验和成果,为周边学校提供了借鉴和示范,对区域基础教育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4、合理利用教育资源:通过优化课程设置和教学安排,提高了教育资源的利用效率。例如,共享教学设备、师资等资源,降低了教育成本。三、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一)存在的问题1、部分学科师资短缺:随着学校规模的缩减和课程改革的推进,部分学科如科学、信息技术等师资短缺,影响了教学质量。2、家校合作深度不够:虽然开展了一系列家校合作活动,但部分家长参与度不高,家校合作的深度和广度有待进一步拓展。3、教育信息化水平有待提高:在教育信息化建设方面,虽然配备了一定的设备,但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参差不齐,信息化教学手段的应用还不够充分。(二)改进措施1、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加大对短缺学科教师的调配培训力度,同时通过校内培训、教师转岗等方式,缓解师资短缺问题。2、深化家校合作:创新家校合作方式,如建立家长志愿者制度、开展亲子活动等,提高家长的参与度。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交流,及时了解家长的需求和意见,共同促进学生成长。3、提升教育信息化水平:加强教师信息技术培训,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鼓励教师积极探索信息化教学模式,充分利用多媒体、在线教学平台等资源,提高教学效果。四、下一步工作打算1、持续推进教学改革: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探索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加强教学研究,鼓励教师开展课题研究,提升教师的教育科研水平。2、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丰富校园文化内涵,打造具有特色的校园文化品牌。开展更多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和创新精神。3、拓展社会服务领域:继续加强与社区、家庭的合作,拓展社会服务领域,为更多儿童和家庭提供优质的教育服务。探索与企业、社会组织的合作,共同推动基础教育的发展。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年度目标考核被评为优秀单位获教师技能大赛团体一等奖获教学质量检测综合评比全县第一名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