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乾县农业技术推广站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推广农业技术,促进农业发展。农业技术试验示范及新技术的推广、农业技术推广法规宣传、农业技术培训、农业技术服务;农产品、果蔬监督管理推广工作。 | |
住所 | 乾县文前巷2号 | |
法定代表人 | 杨静 | |
开办资金 | 8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乾县农业农村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5.75万元 | 4.25万元 | |
网上名称 | 乾县农业技术推广站.公益 | 从业人数 7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4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4年度,我单位在农业农村局的领导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按照核准登记业务范围开展活动,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开展业务情况。1、玉米绿色高效提单产示范区建设完成。2024年夏播,在县域16个镇办66个行政村建立玉米绿色高效提单产高产示范5.2334万亩,其中:以马连镇、大杨镇种粮大镇为核心建立玉米绿色高效提单产示范万亩片2个,面积22241亩,以种粮大村为核心,依托村集体经济组织、粮食专业合作社及社会化服务组织,集中连片规模推进,在城关镇、梁村镇等10镇24村建立夏玉米绿色高效提单产示范千亩方24个,面积24060亩,择优选择玉米“5335”技术措施落实到位,接受新技术能力强的新型主体或种粮大户,集中打造玉米百亩攻关田60个,面积6033亩,同时依托乾县五谷丰农机专业合作社、乾县绿润果品种植专业合作社、乾县大杨双新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乾县三农田园种植专业合作社、乾县户户乐农机专业合作社等5个新型主体,在城关街办南仁村、南街村;阳洪镇阳洪村;大杨镇双庙村;姜村镇田双村建立玉米“5335”模式百亩攻关田5个510亩,辐射带动县域16个镇办20.12万亩玉米均衡增产。9月21日,受咸阳市农业农村局委托,永寿县农技中心组织相关专家对我县项目实施情况进行了实地测产考评验收。其中:2个万亩片2.2241万亩,平均亩穗数4684.5株,穗粒数497.1粒,千粒重按330克计算,平均亩产(85%折下同)653.2公斤,较同等大田亩增产85.7公斤,增幅15.1%;24个千亩方2.4060万亩,平均亩穗数4995株,穗粒数504.8粒,平均亩产707.2公斤,较同等大田亩增产138.8公斤,增幅24.46%;60个百亩方0.6033万亩,平均亩穗数5040.6株,穗粒数545.9粒,平均亩产773.5公斤,较同等大田亩增产140.2公斤,增幅32.15%;其中5个玉米“5335”示范方平均亩穗(株)数5566.3株,穗粒数534.5粒,平均亩产825.4公斤。辐射带动区20.12万亩,平均亩穗数3708.1株,穗粒数545粒,平均亩产566.8公斤,较同等大田亩增产12.8公斤,增幅2.31%。验收组通过现场查阅资料、听取多媒体汇报、和农户交谈等形式,对《2024年乾县粮油(玉米、大豆)绿色高效提单产项目》实施情况进行了综合打分,绩效考评98分。2、吨粮村建设成绩显著。依据镇办遴选报告,在中南部小麦玉米一年两熟区,优选地力条件好、管理水平高、辐射带动强的巨洲村,建设粮食绿色高效提单产“吨粮村”1个,实施面积3210亩,重点应用展示玉米“5335”和小麦“3335”两大粮食高产技术。2024年全村3210亩小麦平均亩产556.8公斤,个别小面积亩产达613.4公斤,较上年同期亩增产71.5公斤,增幅16.06%,实现了整村大面积小麦单季过千斤,据技术人员测产,玉米平均亩产671.2公斤,成绩喜人。9月22日在陕西省2024年中国农民丰收节表彰大会上,乾县城关街办巨洲村荣获陕西省粮食生产“吨粮村”称号。3、大豆生产实现了新的跨越。依据项目实施方案,2024年夏播,依托依乾县农鲸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乾县鑫爱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在临平镇高杜村、中心村建立夏播麦茬大豆千亩示范方2个2005.79亩,辐射带动县域北部旱塬梁山镇、注泔镇等5个镇办2.02万亩大豆生产。据技术人员测产临平镇夏播大豆千亩示范方平均亩株数1.37万株,单株粒数115.27粒,百粒重按20克计算,85%折后平均亩产268.47公斤,较一般大田亩增产102.68公斤,增收533元;黑豆平均亩株数1.3万株,单株粒数59粒,百粒重按15克计算,85%折后平均亩产151.3公斤,较一般大田亩增产51.3公斤,增收307.8元。2.02万亩辐射带动区大豆平均亩产171.3公斤,较一般大田亩增产5.51公斤,增收28.6元,成绩喜人。2024年9月23日关中夏播大豆观摩研讨会在基地召开,与会的领导专家对于示范田大豆给予高杜赞扬。10月15日-10月23日今日头条,陕西农村网、陕西科技报、咸阳日报分别示范田“金豆豆”喜获丰收做了宣传报道。4、小麦、油菜示范区成功创建。按照项目方案,2024年秋播在县域内建立小麦绿色高效提单产示范4.224万亩,其中千亩方16个1.65万亩,百亩方40个0.4014万亩;落实油菜全程机械化千亩示范方2个2003亩,百亩方4个469亩,示范区严格落实“五统一”标准化生产,目前,小麦已进入分蘖期,平均单株分蘖2.8个,亩总茎数48.7万;油菜单株绿叶5-6片,平均密度2.3万株/亩,长势较好。二、取得的主要效益。1、强化农情调度,精准田管措施。积极应对强对流天气,组织技术人员抓早快动,因地制宜,分区域、分田块、分类别开展粮油作物农情调查,并按时上报各个生育时期苗情,综合研判分析,并制定了《乾县2024年麦油作物春季田间管理技术指导意见》、《麦油作物中后期田间管理意见》和《积极应对强低温天气麦油作物管理要点》、《夏玉米增密高产栽培技术》等,针对种粮大户、专业合作社等新型主体开展“一对一”田间指导,抢抓麦油作物关键时期,夏播、秋播期间,全站人员放弃休息日、节假日深入一线,大力推广玉米“5335”和小麦“3335”高产栽培技术,全力推进粮油作物大面积提单产关键技术措施有效落实。一年来,累计派出技术人员150人次,开展粮油作物农情调查8次,撰写技术指导意见8份。2、粮油测产和实产调查全面完成。完成了2024年小麦、油菜、玉米测产和生产分析,据技术人员实地测产和入户实收调查,2024年全县56.5万亩小麦平均亩产387.48公斤,较上年亩增产18.73公斤,增幅为5.08%;全县4.026万亩油菜平均亩产157公斤,较上年亩增产13公斤,增幅为9.03%;。2024年全县玉米种植面积27.47万亩,据农技人员测产全县玉米亩均单产554.01公斤,较上年亩增产4.77公斤,增幅0.87%,总产14.89万吨。3、多层次开展技术培训,关键技术有效落实。线上线下齐发力,多渠道开展粮食生产关键技术培训,精准苗情调度,科学指导田间管理,根据农作物生长时期,结合苗情和气候情况,发布粮油作物田间管理指导意见12期。举办各类技术培训35余场次,培训人员3000余人,发放各类技术资料8000余份册。4、积极开展粮油作物大面积提单产行动。全面落实中省粮油大面积单产提升工作安排部署,紧盯粮食生产安全目标任务,以整建制推进为抓手,以关键核心增产技术示范为路径,在全县范围开展玉米、小麦等主要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争取县有“万亩片”、镇有“千亩方”、村有“百亩田”。力争核心攻关“百亩田”,目前,辐射带动县域粮食大面积亩产提高5公斤以上。5、强化技术指导,严把播种关。三夏、三秋期间,技术人员放弃休息日,深入一线,指导农户玉米抢时早播,小麦适时晚播,严把播种关。大力推广玉米“5335”密植高产集成技术和小麦“3335”高产栽培技术,积极应对高温干旱天气,2024年全县27万余亩玉米均种在了高产期,全县56.5万亩小麦适期播种率达85%以上,关键技术应用率达95%以上,筑牢了丰收基础。目前,小麦苗情总体长势好于常年,一二类苗达94%,长势较好。三、存在问题。一是单位人员太少,技术力量匮乏,而农技推广工作涉及千家万户,面广任务重,压力大、矛盾突出,许多工作不能按时开展。二是工作中创新开拓意识不够足。这些问题都有待于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采取有效措施,认真加以解决。整改措施。一是多方面的加强农业种植技术专业能力提升,多多举办业务知识技术培训,提高业务技术人员的综合职业能力和技术水平,同时促进粮食高产水平,保障全县粮食生产安全。二是加强农技推广知识宣传,通过网络培训、发放技术资料、实地指导开展粮食高产高效的技术培训宣传工作,加强广大农户粮食种植安全意识。五、下一步工作计划。1、做好玉米、大豆试验示范技术提炼、总结,完善好玉米、大豆技术方面的资料,为明年新技术大面积推广提供依据。2、按时完成小麦、玉米、油菜苗情调查、田间管理及夏粮测产、分析,并做好各项数据记载、信息上报等工作。3、继续实施好2024年各类项目,积极和上级部门对接,争取2025年新项目。4、以粮油作物大面积提单产为抓手,全面做好粮油作物技术指导和宣传培训等工作。5、突出积极做好小麦、油菜绿色高效提单产示范田管理及测产、数据记载、信息上报等工作。6、积极做好2025年春季播种作物技术指导和春耕生产、田间管理、业务技术指导、技术培训等工作。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