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榆阳区> 榆林市榆阳区芹河镇农牧综合服务站

榆林市榆阳区芹河镇农牧综合服务站

发布时间: 2025-03-28 15:21
单位名称 榆林市榆阳区芹河镇农牧综合服务站
宗旨和业务范围 加强技术指导推广,服务基层农牧发展。农牧业生产指导和技术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控、农牧业资源保护、政策宣传、信息服务和技术培训。
住所 榆林市榆阳区芹河镇马家峁村政府东侧60米处
法定代表人 郭岗
开办资金 15.29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榆林市榆阳区芹河镇人民政府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15.29万元 15.29万元
网上名称 从业人数  13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4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自2024年6月改革以来,芹河镇农牧站在镇党委、政府与上级农牧部门的领导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按照核准登记业务范围开展活动,紧紧围绕“三农”工作大局,以保障农牧民增收、推动农牧业可持续发展为核心目标,扎实开展各项工作,在多个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效,同时也在实践中不断反思不足,探索改进路径,为未来工作的优化升级奠定基础。现将工作总结如下:一、工作概况(一)深入开展农牧业技术指导1.农牧业生产指导。在春耕春播、秋收秋种等关键时节,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为农牧民提供现场技术指导多次,及时解决生产中遇到的问题。指导畜牧业生产,畜禽全年累计存栏量羊子达到21.06万只,生猪16820头、牛11230头、鸡12.6万只。2.技术推广与培训。我站大力开展技术推广与培训工作。累计培训农牧民320人次。在种植上,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提升肥料利用率;养殖中,普及科学饲料配比,增强畜禽免疫力;在疫病防控中,农作物病虫害与动物布病与羊肺炎防治。为巩固效果,发放技术资料5000份,印防控内容的无纺布袋1000个。(二)全力落实农牧业项目1.圈舍标准化改造。我站大力推进圈舍改造项目,成效显著。项目聚焦提升养殖环境与效率,为125家养殖场(户)开展改造,共计100万元;购买羊子49户,共计9.8万元。通过拆除老旧设施,新建标准化畜舍,有力推动了当地畜牧业朝着绿色、高效方向发展。2.见犊补母。我站积极落实“见犊补母”政策推动肉牛产业发展。成立专项工作小组,加强政策宣传,提高养殖户知晓率。严格审核申报信息,确保数据真实准确。全年共完成168头产犊母牛的验收工作,涉及养殖户185户,及时足额发放补贴资金12.42万元,有效提升了养殖户积极性,促进了肉牛养殖规模扩大,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有力支撑。(三)坚持农牧业人才振兴战略重视加大农牧人才培训工作。全年我站积极开展新型经营主体的培育工作,注重支持和培育种养大户、农场主、合作社理事长和返乡农民工新型人才,间接带动周边新型经营主体的现代化发展,鼓励发展适度规模产生经营,引导农业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社会化服务组织实现新型经营主体融合发展,截止目前为止全镇新型经营主体72家,其中农业企业9家,农民专业合作社24家,家庭农场26家,社会化服务组织13家。(四)加强农牧业疫病防控1.农作物病虫害监测与防治。围绕区域内优势农产品和特色产业发展需求,建立农作物病虫害实时监测,深入田间地头指导病虫害防控,推广绿色物理防控集成技术,依托基地开展集成示范、推广应用、教育培训等。2.动物疫病防控。扎实开展春秋两季重大动物疫病集中免疫工作,全镇全年累计猪存栏数量达16820头、羊21.06万只,牛11230头,鸡12.6万羽;所有饲养的动物做到应免尽免,免疫密度达到75%以上,标识佩戴率达100%,同时加强对部分养殖场、养殖户进行疫情监测,累计监测150场次。同时,做好动物疫病的宣传和培训工作,提高养殖户的防疫意识。(五)严格监管农牧业生产安全1.动物产地检疫。我站扎实开展动物产地检疫工作,全年累计开具动物检疫票据B证:猪1242头,羊2865只,牛:410;严格执行检疫流程,认真查验资料、细致临床检查,检疫出的问题畜禽均按规定处理。通过努力,有效防控疫病传播,保障了本地畜牧业健康发展。2.农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加强对农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环节的监管,定期开展农畜产品质量抽检工作。全年共抽检农产品460批次、畜产品367批次,检测合格率分别达到100%和100%,确保了上市农畜产品的质量安全。3.病死畜禽收集。我站致力于畜牧业健康发展和公共卫生安全,确保病死畜禽无害化收集点工作顺利推进。全年共收集病死畜禽羊1860只,猪230头,鸡220只,严格执行“四不准一处理”原则,即不准宰杀、不准食用、不准出售、不准转运,确保无一例流入市场,一经发现一律进行无害化处理,处理率达100%。二、工作成效(一)农牧业生产稳步增长。通过技术推广和生产指导,今年我镇农作物总产量达到16.5万吨,同比增长0.7%;畜禽肉类总产量达到0.83吨,同比增长1.04%,实现了农牧业生产的稳步增长。(二)农牧民收入显著提高。随着农牧业生产的发展和农牧产品价格的稳定,农牧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5万元,同比增长1.3%,生活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三)农牧产品质量安全得到保障。配合农业农村局和畜牧兽医局从源头管控,通过加强农牧产品质量监管,防止兽药、农药超标使用,全年未发生重大农牧产品质量安全事件,全区饮食安全得到了有效保障。(四)农牧业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农牧资源循环利用,做好有机肥合理充分利用,减少了化肥、农药的使用量,降低了农业面源污染,及时有效把农膜、农药、兽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理,做好了病死畜禽的回收无害化处理,农牧业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三、存在问题(一)技术人员短缺。随着农牧业的快速发展,对技术人员的需求日益增加,但目前我站技术人员短缺,难以满足工作需要。(二)资金投入不足。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技术推广、疫病防控等工作需要大量资金投入,但目前资金投入不足,制约了工作的开展。四、2025年工作计划(一)加强技术队伍建设。通过引进、培训等方式,充实技术人员队伍,提高技术人员的业务水平和服务能力。同时利用好“头雁”领航带动作用。(二)积极争取资金支持。加大对农牧业项目的申报力度,积极争取上级部门的资金支持,加强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牧业生产条件,增加动物疫苗的采购满足现有动物的使用。(三)加大科技培训力度。创新培训方式,丰富培训内容,提高农牧民的科技素质和生产技能,促进农牧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各村聘用年轻点的防疫人员,便于操作“陕西智慧动监”平台。(四)持续推进农牧业绿色发展。加强对农牧产品质量安全的监管,推广绿色防控技术和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减少农业面源污染,实现农牧业可持续发展。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