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兴平市南市初级中学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实施中学义务教育教学,促进基础教育发展,中学学历教育(相关社会服务)。 | |
住所 | 兴平市南市镇街道72号 | |
法定代表人 | 赵吉 | |
开办资金 | 1643.32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兴平市教育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1477.78万元 | 1410.46万元 | |
网上名称 | 兴平市南市初级中学·公益 | 从业人数 74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4年,我校遵守国家有关法律和法规及《事业单位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活动,没有涉及办理变更登记的活动,没有违规违法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我校在2024年度,能依照《条例》的规定,坚决实施中学义务教育。在辖区内对适龄少年进行义务教育,我校积极推进有效教学,努力探索高效课堂,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不断超越,不懈进取,高质量完成各项教育教学任务。一、业务活动开展情况:1、强化教学常规管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严格执行课程计划,开齐开足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结合学校实际和学生特点,开发了具有乡村特色的校本课程,如《红拳》《晨曦》等,丰富了课程资源,满足了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加强对教学常规的检查与指导,实行“周检查、月通报、期总结”制度。每周由教研组长对教师的教案、听课记录、作业批改等情况进行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并反馈给教师;每月学校教务处对各学科教学常规进行全面检查和通报,对优秀教师进行表扬,对存在问题的教师进行个别指导和督促整改;学期末对教学常规工作进行总结和评价,将结果作为教师绩效考核的重要依据之一。通过严格的常规管理,教师的教学行为更加规范,教学质量得到有效保障。2、加强课堂教学研究开展常态化的听评课活动,学校领导深入课堂,推门听课,了解教师的课堂教学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建议。各学科组定期组织公开课教学观摩活动,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学习。全年教师个人累计听课50余节,开展各类教学观摩活动24次,教师参与听评课人数达到300人次以上。积极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学习领会市局倡导的“善导好学生本课堂”教育教学改革。鼓励教师采取教改方式尝试进行教育教学,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探究式学习等教学方式的实践与研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3、严格落实市局要求的“双减”工作。一是要求教师提高作业设计水平,严格限制作业完成时间。不推销或诱导学生购买教辅资料,不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二是要求教师提高教学质量,将课堂教学内容再剖析、再研究,最终变为实效。三是开足开齐课程,尤其是“体音美”。四是不断提升课后服务水平,形成我校特色亮点。我校先后成立红拳、电子琴、书法、篮球、足球等近十余个社团组织,丰富了学生的课后服务,切全年无学生家长投诉情况发生。4、提升全镇乡村教育振兴工作。一是控辍保学工作完成较好,义务段适龄儿童少年入学率达到100%,残疾适龄儿童少年入学率达100%,并且不断提升巩固率,确保了脱贫家庭和监测对象适龄子女无失学辍学现象。二是规范做好贫困家庭学生教育资助工作,实现了应享尽享、应助尽助的原则。5、强化学习教育,提高政治站位。南市初中党支部大力开展主题教育活动,积极开展“三会一课”,充分利用每周教师例会和政治业务学习会,组织全体党员、教职工集中学习,要求全体党员写读书笔记、心得体会,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全体党员教师的政治站位,大局意识,工作热情普遍提升。五类学生帮扶方面,我校坚持认真态度和扎实的作风,以骨干教师为重点实行“一教一帮”,全面帮扶学生健康成长;在控辍保学和学生资助工作中,先后获得上级多次奖励和表扬。6、积极开拓创新,探索长效机制本学期,我校围绕“三项常规”基本要求,结合我校实际,认真做到三个百分之百:学校封闭管理100%,保安到位100%,监控覆盖100%,积极探索建立了“1234工作法”即:创新建立“校园文明安全岗”一支队伍,让学生担当安全“信息员”,为学校及早发现、排除各类不安全隐患提供信息支撑;扎实记录“领导值班日志”和“课堂日志”两个日志,有效实现校园安全监管无死角;积极开展“班主任每周自查、各处室每月检查、学校领导随时抽查”三级安全大排查,及时发现并消除安全隐患;充分利用“主题班会、升旗仪式、各类集会、专题讲座”四种课堂形式,全面深入开展各类安全教育。二、取得的社会效益:一年来,在全体教职工的努力下,学校各项工作取得了进一步发展,在我市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学校先后荣获咸阳市教育工作先进集体;2023-2024学年度义务教育学校质量考评先进单位;2022-2024学年度职教招生先进单位等荣誉。同时我校教师赵吉同志被评为2023-2024学年度兴平市“十佳校园长”;秦飞同志被评为2024年兴平市优秀教育工作者;刘洋同志荣获兴平市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先进个人;葛磊同志荣获兴平市优秀班主任;吴亚转同志荣获兴平市优秀教师称号;薛运涛同志荣获兴平市优秀教师称号。同期刘洋同志荣获兴平市“教育之春”优秀教科研三等奖;孟宁团同志荣获兴平市中小学课堂教学创新大赛三等奖;赵海燕同志荣获2024年度家庭教育及心理将康教育教学技能大赛优秀奖等。我校学生费骄阳、刘晴阳、周嘉瑞三位同学在成绩优异,表现突出,被评为兴平市“新三好学生”。王少雄同学被评为兴平市优秀学生干部。王伊媗、孟子思、薛思彤、费紫悦、范思颖、吴佳玲、马卓静等几位同学在争当学法小卫士,争做守法小公民活动中纷纷获奖。三、目前学校存在的问题是:1.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尽管通过培训和教研活动,教师的整体素质有所提升,但部分学科仍然存在教师短缺、结构不合理的问题,尤其是音体美、信息技术等学科专业教师不足,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相关学科的教学质量和特色活动的开展。部分教师在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创新方面还存在不足,对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技术的应用不够熟练,需要进一步加强学习和实践。2.教学质量方面:虽然学校在教育教学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学生的整体学业水平与城区学校相比仍有一定差距,特别是在高分段学生的培养上还需要进一步加强。部分学生学习动力不足,学习习惯和方法有待改进,需要进一步加强对学生的学习指导和心理辅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内驱力。3.校园文化建设方面:校园文化活动的品牌效应尚未成熟,活动的影响力和持续性有待进一步提高。校园文化建设缺乏系统性和深度,在文化内涵的挖掘和传承方面还需要加大力度,使校园文化更好地发挥育人功能。4.教育资源配置方面:学校的教学设施设备相对落后,与现代教育教学的需求存在一定差距,如多媒体教室数量不足、实验室设备老化、图书更新不及时等,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教学质量的提升和特色课程的实施。四、整改措施1.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积极争取市局部门的支持,加大教师招聘力度,补充紧缺学科教师,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同时,加强对现有教师的培养和培训,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拓宽教师视野,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鼓励教师参加学历提升和继续教育,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更多的支持和保障。进一步加强教研活动的实效性,积极开展“善导好学生本课堂”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建立教师成长激励机制,对在教学、科研、育人等方面表现突出的教师给予表彰和奖励,激发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2.深化校园文化建设对校园文化进行整体规划和设计,深入挖掘学校的历史文化底蕴和乡村特色元素,打造具有本校特色的校园文化品牌。加强校园文化阵地建设,如优化校园宣传栏、文化墙、校史陈列室等文化设施,营造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持续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注重活动的创新性、系统性和持续性,形成系列化、品牌化的校园文化活动项目,如举办校园文化节、科技节、体育节等,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在活动中找到自己的兴趣点和闪光点,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3.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积极争取市局部门的资金支持,加大对教学设施设备的投入,改善学校的办学条件。更新多媒体教学设备,建设现代化的实验室、图书室、微机室等功能室,为教育教学提供有力的物质保障。同时,加强对教育资源的管理和利用,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确保教育资源的效益最大化。五、学校下一步工作计划1、坚守三项常规,提升执行力度进一步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加强师资队伍管理,让学校充满正能量,树新风、讲正气,树品牌,创名校。2、坚持改革创新,提升教学质量在市教育局坚强指导下,秉持“待学生如子女,视质量为生命”的教育理念,积极采取有效措施,解决存在的问题,不断提升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乡村学生的成长成才奠定坚实的基础。3、改善办学条件,优化校园环境进一步完善学校教育教育软硬件环境,加强校园绿化美化,改善教师集体办公、住宿条件,为教育教学提供保障。成绩属于过去,希望还在路上,南市中学全体教职员工仍将秉持“待质量为生命,爱学生如子女”的校训,全力以赴,再接再厉,满怀教育梦想,心存仁爱之心。只要我们团结一心,志存高远,一定不会辜负南市人民的殷切希望,向人民交一份满意的答卷。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咸阳市教育工作先进集体2023-2024学年度义务教育学校质量考评先进单位2022-2024学年度职教招生先进单位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