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宁陕县江口中学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宗旨:实施初中义务教育,促进基础教育发展。业务范围:初中学历教育。 | |
住所 | 宁陕县江口回族镇东江大道131号 | |
法定代表人 | 左健 | |
开办资金 | 1677.14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宁陕县教育体育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1753.99万元 | 2747.27万元 | |
网上名称 | 宁陕县江口中学.公益 | 从业人数 40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本年度,我单位严格执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相关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工作,无违反《条例》和实施细则的情况;于2024年7月按规定申请变更登记了法定代表人,于2024年9月按规定申请变更登记了法定代表人和举办单位。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4年度,我单位在宁陕县教育体育局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条例》及其实施细则,严格遵守各项法律、法规和政策,按照核准登记业务范围开展活动,主要情况如下:一、开展的具体业务活动。(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开设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课程,将其有机融入语文、历史、道德与法治等学科教学。语文课堂上,通过讲解少数民族文学作品,让学生感受不同民族的文化魅力;历史课上,讲述各民族共同创造祖国历史的故事,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观;道德与法治课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民族观,促进各民族学生之间的团结友爱。(二)积极开展主题教育活动。组织“民族团结一家亲”主题班会、演讲比赛、手抄报比赛等丰富多彩的活动。主题班会中,学生们分享各民族风俗习惯,增进彼此了解;演讲比赛上,选手们用真挚的情感讲述民族团结故事,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手抄报比赛则为学生提供展示创意的平台,一幅幅精美的手抄报展示了学生对民族团结的深刻理解。(三)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在校园内设置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栏,张贴民族团结进步标语。宣传栏定期更新内容,展示各民族的文化特色、团结故事等;校园内的标语时刻提醒师生维护民族团结,营造了浓厚的民族团结进步氛围。(四)教学改革与质量提升。加强教学常规管理,严格落实教学常规管理制度,对备课、上课、作业批改、辅导等教学环节进行严格检查与指导。备课方面,要求教师精心设计教学方案,体现学科核心素养;上课过程中,注重课堂纪律和教学方法的运用;作业批改做到及时、认真,注重反馈;辅导则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提供个性化帮助,以此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五)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积极探索“双减”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模式,推广启发式、探究式、合作式等教学方法。在数学课堂上,教师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解题方法;语文课堂组织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讨论中深化对课文的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六)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开展校本研修、课题研究等活动,为教师提供专业成长平台。校本研修中,教师们分享教学经验,共同解决教学中的难题;课题研究则鼓励教师针对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开展研究,提升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进而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二、取得的主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一)社会效益。一是学生综合素质提升,通过一系列教育教学活动,学生在知识、技能、品德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进步。在各类学科竞赛和文体活动中,学生积极参与,展现出良好的精神风貌和扎实的专业素养,获得了多个奖项,为学校赢得了荣誉。二是民族团结氛围浓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开展,使学校各民族学生之间的关系更加融洽,形成了团结友爱、互帮互助的良好氛围。这种和谐的校园氛围不仅促进了学生的成长,也为社会传递了民族团结的正能量。三是社会认可度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成果得到了家长和社会的广泛认可。家长对学校的满意度不断提升,积极配合学校开展各项工作;社会各界对学校的办学理念和教育质量给予高度评价,学校在当地的影响力逐渐扩大。(二)经济效益。一是资源利用效率提升。通过加强教学常规管理和教学改革,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减少了不必要的教学资源浪费。教师合理设计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方法,使教学资源得到更充分的利用,提高了资源利用效率。二是办学成本控制。在安全管理方面,通过加强安全隐患排查和整改,有效预防了安全事故的发生,降低了因安全事故可能带来的经济损失。同时,在学校管理过程中,注重节约水电等资源,合理配置教学设备,控制办学成本。三、存在的问题。(一)学校办学条件有待进一步改善。教学设施设备相对落后,部分教室的多媒体设备老化,影响教学效果;实验室设备陈旧,无法满足现代实验教学的需求;体育器材和场地也存在不足,限制了学生体育活动的开展。(二)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部分学科教师短缺,尤其是一些新兴学科和特色学科,教师数量不足,影响了课程的正常开设和教学质量的提升。同时,部分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方法相对陈旧,需要加强培训和学习。(三)学校管理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有待加强。在教学管理、学生管理、后勤管理等方面,还存在一些漏洞和不足。例如,教学评价体系不够完善,不能全面准确地评价教师的教学工作;学生管理中,对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关注不够;后勤管理的服务质量和效率有待提高。四、改进措施。(一)一是争取资金支持。积极向上级部门反映学校办学条件的现状,争取更多的资金支持。同时,寻求社会各界的帮助,通过捐赠、合作等方式筹集资金,用于改善教学设施设备。二是合理规划建设。制定详细的建设规划,根据学校的实际需求和发展方向,合理安排资金,逐步更新教学设备,改善校园环境。优先解决教学急需的设备问题,如多媒体设备、实验室设备等,同时加强体育场地和器材的建设。(二)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一是加大培训力度。制定教师培训计划,增加培训投入,为教师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定期组织教师参加各类培训活动,包括学科知识培训、教学技能培训、教育理念培训等,鼓励教师参加学术研讨会和进修学习,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二是优化教师结构。通过招聘、引进等方式,补充短缺学科教师。同时,加强教师的交流与合作,促进教师的均衡发展。鼓励骨干教师与年轻教师结成帮扶对子,帮助年轻教师快速成长。(三)提升学校管理水平。一是完善管理制度。对学校现有的管理制度进行全面梳理,查找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制定更加科学、合理、完善的管理制度。明确各部门和岗位的职责,加强制度的执行和监督,确保各项工作有序开展。二是推进精细化管理。树立精细化管理理念,将管理工作做细、做实。在教学管理中,完善教学评价体系,注重过程性评价和综合性评价相结合;在学生管理中,关注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提供个性化的教育服务;在后勤管理中,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为师生提供更好的生活和工作条件。五、下一步工作思路。(一)持续深化教学改革。优化教学模式,进一步探索适合学生发展的课堂教学模式,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根据不同学科、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设计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活动,满足学生的多样化学习需求,提升教学质量和效果。 加强学科建设,加强对薄弱学科的指导,制定针对性的帮扶措施。通过开展学科教研活动、教师培训、教学资源共享等方式,促进各学科均衡发展,提高学校整体教学水平。(二)强化教师队伍建设。加大青年教师培养力度,继续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和平台。通过师徒结对、教学竞赛、课题研究等方式,帮助青年教师快速成长,培养一批教学骨干和学科带头人。提升教师职业幸福感:关注教师的身心健康,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师活动,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提高教师的福利待遇,解决教师的实际困难,增强教师的职业认同感和幸福感,稳定教师队伍。(三)加强德育工作。创新德育形式,继续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创新德育形式和内容。结合时代发展和学生特点,开展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德育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深化家校合作:进一步加强家校合作,完善家校共育机制。定期组织家长培训活动,提高家长的教育水平;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与交流,及时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和学习情况,共同为学生的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四)优化校园环境。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继续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打造具有特色的校园文化。通过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建设校园文化景观等方式,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和综合素质。完善校园设施设备,不断完善校园设施设备,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和生活条件。加强校园信息化建设,提高学校的信息化管理水平;优化校园环境布局,打造美丽校园。(五)强化安全管理。加强安全制度建设,继续加强校园安全管理,完善安全制度和应急预案。加强对安全工作的监督和检查,确保各项安全措施落实到位。 提升安全保障能力,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合作,共同维护校园及周边环境的安全。加大安全投入,配备必要的安全设备和设施,提高学校的安全保障能力。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严格落实各项防控措施,保障师生的健康安全。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