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榆林市> 榆林市中医医院(市脑肾病医院)

榆林市中医医院(市脑肾病医院)

发布时间: 2025-03-28 15:14
单位名称 榆林市中医医院(市脑肾病医院)
宗旨和业务范围 为人民身体健康提供医疗与护理保健服务。临床医疗与护理、医学研究、卫生医疗人员培训、保健与健康教育。
住所 榆林市新建南路131号
法定代表人 杜光勇
开办资金 66023万元
经济来源 差额补贴
举办单位 榆林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99748.01万元 135631.09万元
网上名称 榆林市中医医院(市脑肾病医院).公益 从业人数  1290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4年。我单位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2024年度,我院在市委、市政府,市卫健委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认真落实中、省、市卫生健康工作会议和全省中医药工作会、市“两会”精神,统筹公立医院绩效改革和稳中求进总基调,深化“三个年”活动,锚定整体搬迁目标,统筹推进各项工作,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现代医院管理框架初步建立全面推行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制定了《榆林市中医医院章程》《中共榆林市中医医院党委会议事规则》《榆林市中医医院院长办公会议事规则》《榆林市中医医院党委书记、院长工作沟通规则》,为医院的管理提供了根本遵循。二、医院成功实现整体搬迁根据市委市政府要求我们紧盯年底搬迁目标,分工协作,倒排工期,积极推进提升工程的招标工作。紧盯搬迁急需完成的医疗设备、办公家具、医疗家具、病区装修等项目,最终如期完成了基本设施的建设。按照“成熟一个区域,接收一个区域”的原则,分批分步对各科室进行接收,12月30日完成了整体搬迁并开诊。搬迁后医疗业务创造了历史性新高,元月份住院患者最高达到了928人,单日门诊患者达到了2655人次。三、医院内涵建设不断加强按照市委市政府“1+1+N”的医疗发展战略,获批榆林市康复医院、榆林市中医骨伤医院、榆林市神经外科质控中心、榆林市眼科质控中心等。依托王永炎院士专家工作站、国医大师工作站、省级名中医工作站等优势资源,打造中医重点专科优势集群。成功获批王永炎省级院士专家工作站、国家中医药适宜技术研究推广中心、国家级中医药优势专科—肝病科,榆林市治未病中心、榆林市营养药膳中心。整合原北方医院、东院、眼科手术室,在新院区打造大手术平台;建成榆林市过敏性鼻炎中西医结合诊疗中心,制作过敏性鼻炎防治健康包16万个,社会反响良好。四、宣科教研同步推进成功举办第九届榆林市中医药文化节和中医药法实施七周年宣传活动。获批陕西省科技计划项目1项,省中管局科研项目3项,陕西省科协青年托举项目1项,榆林市科技计划项目9项,榆林市科协托举项目6项。获得榆林市优秀调研科技成果6项,组织申报2025年度陕西省科技计划项目6项。发表SCI论文5篇,获得横向科研协作项目2项。五、综合能力全面提升。与唐都医院建立军民融合医联体,全年通过我院前期诊疗进入试管周期493人,转诊461人,转回保胎550人,在辅助生殖方面达到了省级三甲医院水平。突破性的与神木市大保当镇中心卫生院建立了紧密型医联体,长期委派专家开展帮扶,延伸中医药服务可及性。实施“一次挂号三日有效”和常态化错峰门诊的便民就诊模式,开展“暖心助诊”服务,专门为70岁以上、行动不便的人群开通了一站式服务通道,方便患者来院就诊。六、取得的主要效益1、经济效益:2024年全年总收入9.272亿元。其中门诊收入2.0217亿元,住院收入1.8779亿元;财政拨款收入5.3237亿元;其他收入415万元。全年全院财务会计核算运行总支出5.4461亿元,其中:人员经费支出1.9624亿元,药品支出1.5544亿元,卫生材料支出0.5775亿元。2、社会效益:一是新技术新项目成效显著。创新性开展了动静脉畸形切除术、脑干出血清除术、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经皮肾镜、输尿管软镜钬激光双通道双镜联合治疗复杂性上尿路结石术等多个高难度四级手术,医疗技术水平显著提升。二是成功获批王永炎省级院士专家工作站、国家中医药适宜技术研究推广中心、国家级中医药优势专科—肝病科,榆林市治未病中心、榆林市营养药膳中心。三是医院两批次开发的9个院内制剂已投入使用,顺利纳入医保报销范围,丰富了医院的治疗手段。开发的膏方、蜜丸、药茶、药枕、香囊、滴鼻油等10余种剂型,社会反响良好。四是建成榆林市过敏性鼻炎中西医结合诊疗中心,制作过敏性鼻炎防治健康包16万个,通过多学科协作(MDT),极大地满足了患者的救治需求,社会反响良好。五是率先在全市建立了首个院前5G急救平台,实现了上车即入院的急救保障功能。同时配备了ECMO体外呼吸机等生命支持特钟设备,极大的提升了急诊救治的成功率。七、目前医院存在的问题是:1、急诊急救能力需快速提升。医院东沙人口密集,新院区紧邻过境线和金鸡滩、麻黄梁等工业园区,加之急危重症患者病情变化迅速,救治时间依赖性强,医院急救能力急需快速提升。2、中医药特色优势不明显。中、省重点专(学)科,优势学科、诊疗中心,区域辐射和带动作用不明显,诊疗优势和中医特色有待进一步挖掘。3、医院信息化建设严重落后。信息化管理水平不足,老院区信息系统虽整体迁移,但硬件老化、版本老旧等问题严重,亟待解决。八、整改措施1、进一步加强急诊救治能力。结合医院功能定位,在全市建立了首个5G网络急救平台,通过平台网络与急救车辆的互联,实现了上车即治疗、上车即入院的急救保障功能。同时医院扩大了120急救覆盖区域,配备ECMO体外呼吸机等生命支持设备,极大的提升了急诊救治的成功率。2、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充分发挥中医药在不孕不育等妇科、儿科疾病,内分泌、脾胃、肿瘤、老年病等慢病诊疗中的独特作用,提升专业影响力,适时择优申报省级优势专科。3、不断提升信息化建设水平。迅速推进信息化建设,完成信息化建设第一阶段内容,完成主系统及HIS、LIS、PACS、手麻等核心系统,完成智慧服务、智慧安保体系建设,促进信息化与医疗服务深度融合。九、下一年工作计划1、加强党建引领医院高质量发展一是深度融合党建与业务工作,强化党员干部思想教育,不断夯实基层党组织建设,确保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二是持续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医疗卫生行业“九项准则”,坚决防止“四风”反弹回潮。三是深入推进医疗领域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强化清廉医院建设,严格落实整治殡葬领域腐败乱象专项行动。2、全面完成新院区剩余工程一是尽快完成医院迁建项目收尾工程,快速完成消防、人防整改和验收,完善医院地下室功能,建设中医文化围栏、院内中药材种植示范园。二是迅速推进提升工程,完成手术室、体检中心顶层及职工餐厅等土建施工,做好室内文化浮雕、电子展板、中医药博物馆、餐厅装修等工程。3、不断提升医院综合救治能力一是加强应急和急诊能力,尽快启动胸痛中心、创伤中心、卒中中心、危重孕产妇和新生儿救治中心(五大中心)的建设。二是提档升级支撑性学科建设,尽快启动与西京医院陶凌团队的深度合作,做大做强心血管内科。三是持续扩大眼科医院、肝胆脾胃病医院的影响力。四是加强口腔、皮肤美容、神经外科、泌尿外、普外、耳鼻喉、肛肠等科室内涵建设,对标对表,积极申报市级重点专科。4、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一是在现有针灸科、康复科基础上建设榆林市康复医院,建成全市规模最大、诊疗科目最全、技术力量最强的中医针灸、康复诊疗平台,并以平台为依托积极申报省级康复示范中心。二是整合脊柱、关节、显微外科,组建成榆林市中医骨伤医院。三是全面提升现有重点专(学)科、优势专科内涵建设。四是利用院士专家工作站、国医大师工作站、省级名中医工作站、中研所等优势资源,积极争取省级中医药传承创新中心落户我院。五是充分发挥中医药在不孕不育等妇科、儿科疾病,内分泌、脾胃、肿瘤、老年病等慢病诊疗中的独特作用,提升专业影响力,适时择优申报省级优势专科。5、持续深化公立医院改革一是构建“一院两区”布局,优化医院管理体系,加快南郊院区与市第五医院资产移交。二是不断深化医院人事制度改革,积极推进《榆林市属公立医院编制及人员管理办法(试行)》,落实公立医院编制池。三是进一步优化医院绩效改革方案,实施全成本核算。四是迅速推进信息化建设,完成信息化建设第一阶段内容,完成主系统及HIS、LIS、PACS、手麻等核心系统,完成智慧服务、智慧安保体系建设,促进信息化与医疗服务深度融合。6、科教文法同步推进一是搭建前沿科学技术平台,建立临床应用试验研究基地。二是依托院士、国医大师专家工作站、重点、优势专(学)科,积极争取中、省、市科研课题,高质量开展课题研究。三是启用医院科研教学楼,规范化设置规培中心。四是快速推进提升工程室内外文化建设,打造中医药文化广场和中药种植园,建成榆林市中医药博物馆,努力创建省级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医疗机构许可证期限:2025年1月13日至2031年5月13日登记号:43667567461080211A2101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2024年4月17日榆林市中医医院肝病科成功入选国家中医优势专科建设单位。2024年6月25日榆林市中医医院被中国中医药科技发展中心(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人才交流中心)中医药适宜技术研究推广中心确定为中医药适宜技术研究推广中心建设单位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