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单位名称 | 西安市城建档案馆 |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保管、利用城市建设档案,促进城市建设事业发展。本市城建档案资料的储存、利用、咨询及服务 | |
| 住所 | 西安浐灞生态区欧亚六路1号 | |
| 法定代表人 | 张春峰 | |
| 开办资金 | 2840.42万元 |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 举办单位 | 西安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 |
| 资产损益情况 |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 19816.15万元 | 19415.5万元 | |
| 网上名称 | 无 | 从业人数 22 |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4年,西安市城建档案馆严格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4年,西安市城建档案馆扎实履行“为党管档、为国守史、为民服务”职责,以住建部《关于新形势下进一步加强城市建设档案管理工作的通知》为指导,凝心聚力、锐意进取,扎实推动城建档案工作同住房城乡建设协同发展。具体如下:一、2024年主要工作完成情况(一)强化服务,有序开展档案业务服务窗口始终坚持以群众感受、企业感受为导向,打造优质档案服务,采取综合窗口受理、后台分类审核、限时办结服务方式,实现一窗、一站式受理,进一步细化事项审核标准并优化审核模式,实现多渠道协同办件,提升事项办理便捷度。已累积扫描42万卷档案,馆藏档案电子化率达到96.67%。(二)研习交流,拓展档案专业能力对西安市远郊区县、西咸新区开展实地调研,举办区县城建档案培训,强化城建档案工作基础。赴省档案局以及咸阳、渭南、榆林、广州、杭州、厦门、长沙等地城建档案馆调研学习,借鉴城建档案接收及催报、数字档案馆建设、档案安全保管等工作经验。参加住建部现行《建设工程文件归档规范》及《城市建设档案管理规定》适应性研究及修订课题研讨会,为城建档案行业的规范化管理贡献一线工作者的思考和经验。(三)慎终如始,扎实做好安全工作西安市城建档案馆高度重视安全工作,2024年制定了《突发事件应急预案》《防汛管理应急预案》《库房“十防”管理制度》《消防安全制度》《库房巡查细则》等一系列应急预案和库房管理制度,每日进行馆库巡查,确保馆库安全。同时加强信息安全管理,实施计算机网络分类管理,终止无线网络,强化计算机密码管理,保障信息安全。(四)部门协同,推进工程档案报送为进一步丰富馆藏,依据《西安市城乡建设档案管理条例》,西安市住建局向西安市城管局、资规局、文物局、国防动员办公室、水务局、交通运输局等6家单位发送了《关于报送建设工程档案的函》,督促各部门报送相关工程档案。下一步,将继续积极配合各部门归档的指导与服务工作,同时沟通探索接收建设基础资料电子档案及接收范围。二、2024年取得的主要效益业务量稳步提升2024年,累计受理档案移交办件695件,开展档案过程辅导项目50个,接收建设项目694个,案卷共77843卷,归档业务咨询接待3335人次,建设工程竣工联合验收档案验收43个项目。查档利用窗口接待2556人次,电话查档1992人次,共计利用档案40943卷。档案催收取得实效一是通过联系区县住建局、摸排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系统,梳理已办理竣备未移交建设工程档案项目清单,从窗口档案查询、政府信息公开申请、12345市民热线等渠道,收集未按规定报送建设工程档案项目信息,形成台账。二是电话催交近千次,发送《西安市城建档案馆建设工程档案催报函》98份,向项目属地住建局发送《西安市城建档案馆建设工程项目信息协助调查函》26份。已归档129个项目。三是对部分仍未归档项目,违法线索已向西安市住建局政策法规和执法处移交。(三)讲好西安城建故事深入挖掘馆藏声像档案资源。在技术、媒体、平台等多重作用下,挑选出具有代表性、标志性的珍贵历史影像资料,在西安市住建局官网和公众号开设“记忆·我的城”专题栏目,利用新技术实现动态交互的图文呈现方式,展现西安市城乡建设显著成果,回顾城乡发展历史变迁,展示城乡文化底蕴。已发布“西安火车站”“城市骨架”“老旧小区改造(临潼区)”“俯览西安—钟楼”“建筑街景风貌(东大街)”“老旧小区改造(新城区)”6期内容,网站阅读量2000余次,“西安住建”微信公众号阅读人数1.88万次。“记忆·我的城”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结合馆藏资源,高度浓缩西安市城乡建设的历史变迁和建筑技术的演变,成为市民群众了解城市历史、青少年儿童科普研学、专家学者开展学术交流活动的重要阵地。2024年累计接待参观1500余人次。三、2024年存在的主要问题按照《西安市城乡建设档案管理条例》规定,建设单位应于建设工程竣工验收后三个月内向西安市城建档案馆报送建设工程档案。虽然2024年开展了催收工作,但距100%归档还有差距。四、2025年工作计划(一)加强档案全过程监管,推进应收尽收结合竣工联合验收档案验收告知承诺制,继续完善以“信用”贯穿城建档案报送全流程的监管体系,确保城建档案应归尽归。探索事权下放,依托条例修改契机,从法制层面明确市区两级档案管理事权划分。(二)梳理工作依据,完善业务标准一是根据《保密法》《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新形势下进一步加强城市建设档案管理工作的通知》等法律文件,申请修订《西安市城乡建设档案管理条例》。二是依托现有《西安市建设工程归档业务指南》,结合西安实际情况申报编写西安市建设工程归档业务地方标准。三是参与由成都市城市建设和自然资源档案馆牵头主编的《建设工程档案利用标准》编制工作。(三)重视档案安全,规范提供利用一是全面梳理馆藏档案,摸清涉密底数。二是修改《西安市建设工程归档业务指南》,明确涉密档案的组卷规范,要求建设单位在档案移交时进行保密自查,标注所交档案是否涉密,是否进行信息公开,并提供文件依据。三是建立涉密档案接收、管理及利用制度。(四)加强信息建设,提升数据安全一是继续开展馆藏档案电子化扫描工作,2025年完成全部纸质馆藏档案扫描,实现档案电子化率达到100%。二是开展档案数据异地备份工作,对城建档案管理系统进行软件升级,确保数据安全。以上内容均不涉密。 |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