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勉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检验中心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加强农产品质量监管,确保全县农产品质量安全。 | |
住所 | 勉县农业产业化示范园区 | |
法定代表人 | 招霞 | |
开办资金 | 3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财政拨款事业单位 | |
举办单位 | 勉县农业农村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59.52万元 | 47.98万元 | |
网上名称 | 无 | 从业人数 11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4年度,勉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检验中心严格执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工作,无违反《条例》和实施细则的情况;无变更登记的事项。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一、2024年业务工作开展情况一是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制度机制。建立“勉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平台”,落实信息网格化管理,与部、省、市、县四级信息化监管平台对接,目前累计183家企业在追溯平台注册,共打印标签22360张。落实食用农产品承诺达标合格证制度,投入使用合格证生产主体106家,开具合格证80527张,开具食用农产品201.56吨。现新型生产经营主体承诺达标合格证开具已达到100%全覆盖,农户达到50%。二是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落实“县、镇、村”三级网格化管理,明确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机构职责,并保持运转良好。开展乡镇监管站运行督查2轮次,同时,针对监管能力和检测能力薄弱的镇(街)实行一对一指导和培训,目前全县18个镇(街)已全部具备监管服务能力及农残快速检测能力。为乡镇监管站开通陕西智慧监管平台端口,将基地监管、承诺达标合格证使用和检测数据全部纳入平台管理。三是扎实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印发了《勉县2024年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方案》,坚持以“两品一标”认证产品、生产基地、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产品种养企业和其他种养大户为重点,兼顾季节农产品上市、节假日等重点时段、重点产品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今年止目前,共完成风险监测检测样品共计5843批次,定量抽检样品252批次,针对茶叶、蓝莓、辣椒、李子、猕猴桃、豇豆等开展胶体金检测70批次,合格率均为100%。配合中、省、市完成种植业农产品例行(风险)监测抽送样169批次,配合开展了省级、市级监督抽检52批次,配合省市开展豇豆专项、辣椒专项、稻谷专项等工作。四是积极开展基地源头治理。每月对全县范围内的规模化种植基地进行监管,随机抽查蔬菜水果基地、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84个次,宣传高毒农药和禁限用农药名录,重点检查生产档案记录建立、投入品使用、生产技术规范执行等情况,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填写检查记录表并由双方签字,对问题坚持跟踪检查确保整改落实到位。到企业积极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与农业生产主体签订农产品质量安全承诺书,坚持“谁生产、谁用药、谁负责”的原则,明确生产主体责任,牢固树立生产主体农产品质量安全第一责任人意识。五是开展豇豆、芹菜农药残留突出问题攻坚治理。充分发挥县、镇、村三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网格化管理体系作用,指导生产主体建立豇豆、芹菜安全生产技术信息台账,到村到户宣传发放《豇豆禁限用农药名录》《芹菜农药残留突出问题攻坚治理指导手册》,严格落实农药安全间隔期制度,增强“不安全、不上市”意识。针对我县豇豆、芹菜用药情况,做到“用什么检什么、检什么标注什么”,2024年度共计对42批次的豇豆、7批次芹菜产品开展上市前啶虫脒、三唑磷、噻虫嗪等6个参数的胶体金检测,对193批次的豇豆、81批次芹菜产品进行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留快速检测,对29批次豇豆、6批次芹菜产品进行71种农药定量检测,全部合格。六是扎实推进“两品一标”认证。今年我县新申报绿色食品陕西美天易菇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陕西琼熙生态农业有限公司2家企业6个产品,续展企业陕西鑫科农业陕西鑫科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5个产品均已通过现场检查、产品检测,目前资料已送省、农业农村部审核。新申报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勉县刺梨”系统申报资料已通过审核,产品通过营养价值鉴定,目前正在审核纸质版资料。严格落实绿色食品企业年检、产品抽检等监管制度,对我县的绿色、有机认证企业进行专项检查,深入生产企业基地,对种植基地、生产加工过程、生产记录、农业投入品管理、病虫害防治、绿色有机标志使用等情况进行检查,督促指导获证企业积极用标、规范用标,提升我县农产品品牌形象。同时,按照全市“两品一遍”交叉检查安排前往镇巴县对13家企业的41个产品开展了年检,我县3家企业10个产品顺利通过年检。七是全面提升实验室检验检测能力,规范体系运行。今年1月中旬我中心顺利取得实验室“双认证”证书,为了更好的规范实验室运行,强化质量体系管理,根据最新标准对实验室体系四级文件进行改版,按照省市下达定量检测任务,积极开展有机氯类农药残留检测,2024年度中心自检样品104个;8月底,我中心能力范围内的17个参数顺利通过了陕西省能力验证考核。同时,为了确保检验检测工作满足规定的质量要求,确保检验检测结果的准确性、有效性,按照2024年度质量监督、质量控制计划要求,每月开展质量监督、质量控制实验。八是强化宣传教育,扎实开展学习培训。自党纪学习教育开展以来,我中心紧扣目标要求、明确学习内容、严明学习纪律,利用每周例会组织全体干部开展纪律学习教育,切实做到学纪、知纪、明纪、守纪,真正把纪律转化为思想自觉、政治自觉、行动自觉。同时扎实开展“火种计划”活动,成立了“火种小组”,结合实际制定了学习制度,结合检验检测工作实际确定了学习计划,及时跟进党中央新部署新要求,开展“送检到企保安全”专项活动,手把手对企业人员进行农残快速检测培训,保障时令水果、蔬菜质量安全,不断提升青年干部的政治能力、思维能力及业务水平。二、取得的主要社会效益农产品质量监管有利提高农业生产者的安全意识,确保上市的农产品质量安全,防止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发生,以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为重点,“两品一标”认证为抓手,坚持把提供绿色、安全、优质的农产品放在首位,主动履职,精准发力,狠抓落实。可以实现农产品“从农田到餐桌”全程质量安全控制,可以有效防止农药残留和重金属超标的农产品进入市场,保障消费者的身体健康,提高市场竞争力,切实保障本辖区人民舌尖上的安全,落实农产品承诺达标合格证制度,确保豇豆产品带证上市,做到来源可追溯。以保障我县豇豆产品的安全生产。为全县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和保障,有利于促进我县生产出更多的优质农产品,同时也是维护本地农民和农业企业权益,扩大农产品出口和抵御国外农产品对国内产业冲击,所产生的社会效益不可估量。三、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1.存在的问题一是我中心实验室虽通过双认证,但实验参数过少。二是农业生产企业认证意愿不高。绿色食品、名特优新认证对生产技术以及企业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远高于常规农业,同时种植过程中还存在人工成本高、专用药肥价格高等问题,导致了绿色、名特优新农产品投入成本大,影响了生产者的积极性。三是部分生产企业农产品质量安全第一责任人意识不足。目前从事农业生产的部分经营人员整体文化水平仍不高,对生产技术的理解掌握和规范执行水平参差不齐,在监管过程中部分企业存在生产记录建立不规范、档案混乱、记载不详等问题。同时承诺达标合格证打印需要操作电脑或手机端,部分生产主体操作难度大。2.改进措施一是强人员专业技术培训,定期组织培训,通过理论学习、质量监督、质量控制、外出学习等方式提升全体人员检验检测能力。二是结合我县特色产业加强认证主体培育力度,定期组织企业人员开展业务培训和绿色内检员培训,学习“两品一标”相关政策法规,逐步提高企业质量管理人员和内检员业务素质。三是积极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宣贯,向生产主体宣贯农产品质量安全知识和法律规定,坚持学法、懂法、守法、用法,明确生产主体责任,提高生产主体法律意识。四是加强与农技、执法部门日常联合检查,到基地积极宣传高毒农药和禁限用农药名单,严格投入品使用,规范生产档案记录,督促承诺达标合格证开具,提高生产主体重视程度。五是完善镇办网格化管理体系,组织开展镇办检验检测培训,提升基层治理水平。四、下一步工作打算一是扎实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实现纳入省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监管平台的生产经营主体追溯全覆盖、农产品承诺达标合格证全覆盖,规范开具使用承诺达标合格证;积极配合中、省、市种植业农产品例行抽样工作,完成省级和市级种植业农产品风险监测送样任务、配合开展豇豆专项、芹菜专项、稻谷专项等工作。二是扎实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严格按照比例及下达任务完成年度定量及定性检测任务。三是认真开展农产品认证及证后监管。申报绿色食品及名特优新产品不少于3个,认证产品证后监管覆盖率达100%。四是加强乡镇监管站工作指导,全面提升基层监管能力。全年开展工作指导不少于2轮次,举办农残速测及相关业务培训,打造标准化乡镇监管站4个。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