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通知公告
工作动态
信息公开
业务大厅
政策法规
常见问题
首页
>
年度报告
>大荔县>
大荔县红枣产业发展中心
大荔县红枣产业发展中心
发布时间:
2025-03-28 14:43
单位名称
大荔县红枣产业发展中心
宗旨和业务范围
推广红枣生产技术,促进红枣产业发展。红枣产业技术培训,指导及应用;枣新品种的引进、选育、试验、示范、推广及低产林改造;红枣生产、加工、销售的信息服务。
住所
大荔县南关路1号
法定代表人
仇亚捷
开办资金
6万元
经济来源
财政补助
举办单位
大荔县林业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21.19万元
19.25万元
网上名称
大荔县红枣产业发展中心.公益
从业人数 15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4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2024年度,我单位在大荔县林业局的领导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严格执行本单位章程,按照核准登记的宗旨业务范围开展活动,规范使用证书。现将一年来的履职情况公示如下:一、开展业务活动情况:(一)强化技术培训,服务基层群众在冬枣主产镇开展技术培训、田间指导30场次,微信、视频解答群众问题100余次,发放《冬枣》国家标准及技术资料5000余份,技术书籍500本。同时,与气象局联合设立“陕西省大荔冬枣气象科技小院”,指导农户进行冬枣生产管理。在公众平台发布极端天气预警提示和防范管理措施20次,最大程度减少枣农损失。(二)严抓质量安全,保护品牌形象今年冬枣质量安全巡查工作于5月份全面启动,全年共出动巡查车辆400余次,向各镇办发放通告1500余份、宣传横幅150条,并在同州广场、隆发广场每天滚动播放大荔冬枣质量安全保护通告,发放品牌保护宣传资料倡议书5000余份,处理投诉案件25起,网络舆情20余起。(三)推进项目建设,引领产业发展大荔县鲜食枣延迟栽培项目稳步推进,在现有冬枣栽培基础上,探究再次延长冬枣采摘期的创新性研究,争取实现全年供应。今年,主要测定新棚型结构下冬枣的生长规律,进行设备调试,摸索出新设备特点和新棚体优缺点,并根据测定数据和现象,改造棚体通风口。目前,试验棚冬枣处于展叶期,预计3月可见成熟。(四)加强宣传推介,加快品牌建设7月中旬赴成都、重庆调研冬枣销售市场并进行招商对接洽谈,9月13日举办“大荔冬枣川渝之约”2024年中国·大荔冬枣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暨县域首位产业专题推介会。今年全县冬枣产量产值再创新高,总产量高达73.2万吨,总产值攀升至97.72亿元。(五)深化校地合作,促进产学研融合中国枣文化博览园全年接待各级领导及外国友人调研观摩、学生研学游等20余次,在冬枣管理关键时期邀请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进行技术指导8次,接待西农实习本科生3批次,培养硕士研究生2名,解决冬枣生产中的黄化、土壤板结等“疑难杂症”,助推产学研深度融合发展。二、取得的主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一)标准化技术全面推广。通过线上视频讲座与线下实地培训相结合,冬枣标准化生产技术应用得到全面推广,群众满意率大幅提升。(二)规模化管理取得突破。建设冬枣标准化栽培示范基地—大荔县绿丰源种植农场,持续追踪技术指导,试验示范绿色生产用肥用药标准化管理技术,在大规模设施标准化栽培管理上取得突破。(三)品牌影响力持续扩大。2023年“大荔冬枣”区域公用品牌价值位于前10名,品牌价值达到67.34亿元。三、目前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一)存在问题一是线下培训主要集中在冬枣栽植面积较大的镇、村,其他镇、村宣传相对较少;二是部分枣农受网络舆情影响较大,自身质量安全意识不强,冬枣品质提升较缓;三是智能化、信息化的应用面不广,新技术、新设施的推广需进一步加强。(二)整改措施一是增大线下培训覆盖范围,适当增加种植面积较小村和非重点镇的培训频次。针对不同区域土壤、气候特点和棚型结构,制定培训计划;二是加大冬枣质量安全检测和巡查力度,提升枣农质量安全意识,坚决杜绝不合格枣产品流入市场;三是规划建设高标准冬枣产业园,带动周边冬枣生产基地走向科技化、规模化、标准化的生产管理模式,打造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产业样板区。四、下一步工作思路:(一)强化标准化引领。全年计划在各镇办、村开展冬枣标准化管理技术培训30场次,依托春训活动、科技三下乡、“科普日”等活动宣传普及冬枣标准化管理知识,对合作社、家庭农场、种植大户、“土专家”等产业带头人开展高素质农民专业技能培训,加速推进冬枣产业标准化、现代化进程。(二)持续加大科技创新。做好冬枣延迟栽培重点时期管理工作,力争提前成熟。整理记录数据,建立反季节冬枣生长曲线,总结延迟栽培状态下冬枣生长规律。持续推广“冬枣820”等优质新品种,进一步扩大龙头企业示范带动优势,充分发挥专业合作社、种植大户的内生动力,辐射带动全县产业提质增效。(三)持续抓好冬枣质量安全。总结2023、2024年冬枣质量安全巡查工作经验,进一步强化基层冬枣质量安全监管能力,持之以恒用大力度做好冬枣质量安全巡查工作,督促各类生产经营者自觉履行质量安全主体责任,严守冬枣质量安全底线,助推冬枣品质再度提升。(四)加强品牌宣传推介。及时与全国各地冬枣销售市场进行产销对接,掌握最新销售动态,适应市场最新需求。开展多形式媒体宣传活动,拍摄制作短视频、宣传海报等,举办冬枣产业高质量发展专题推介会,设立冬枣专销市场,进一步擦亮“大荔冬枣”品牌,彰显高质量发展特色成果。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无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无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无
友情链接
中央编办
信用中国
国家登记局
陕西省委编办
信用陕西
陕西文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