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大荔县实验小学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实施小学义务教育,促进基础教育发展。小学学历教育 | |
住所 | 大荔县商贸大道北段 | |
法定代表人 | 杨锋 | |
开办资金 | 2605万元 | |
经济来源 | 财政补助 | |
举办单位 | 大荔县教育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1315.53万元 | 4773.99万元 | |
网上名称 | 大荔县实验小学.公益 | 从业人数 169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4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4年度,我单位在教育体育局的领导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严格执行本单位章程,按照核准登记的宗旨业务范围开展活动,规范使用证书。现将一年来的履职情况公示如下:开展业务活动情况:(一)德育润心,培根铸魂。学校围绕“1369”德育体系,不断创新德育路径,增强德育实效,促进学生知行合一。1.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组织教师学习政策文件、签订承诺书、开展调查问卷,在公众号推送“清廉微讲堂”,举办师生主题书画比赛、师德师风演讲比赛,为师德作风建设搭建了重要平台,夯实师德作风。2.创新德育载体。升旗仪式厚德:在持续推进每周值周领导“善文化”主题讲话的基础上,创新国旗下演讲形式,一班一主题进行国旗下展演,厚德树人;主题班队会润心:以“安全+德育”双线组会,通过不同主题的班队会强化学生的安全教育和德育教育,润心笃行;仪容仪表正身:制定了详细的仪容仪表规范要求,包括服装、鞋子、个人卫生等,使学生明确了解并严格遵守,正身立行。3.细化一日常规。晨光入校:以“整队呼号、校园晨曲、知行之声广播”三唤醒和值周生仪容仪表检查,培养学生昂扬向上的入校风貌;晨练激励:以学校自编的韵律操和“强训队礼、班级宣言、点滴反馈、名言晨读、总结部署”晨会五部曲丰富早操的内涵;课间休憩:以“传统+艺术科学+益智”为核心,让学生沉醉于下棋、搭积木等室内游戏和室内韵律操,营造和谐、文明、有趣的阳光课间;规矩餐点:以“礼润于心规成于行”多方呵护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用餐习惯;课毕离校:严格落实文明高效护平安离校前“六个一”:一处固定站位、一段经典诵读、一番自我整理、一次环境清理、一轮安全清校、一项巡查反馈。4.优化班务管理。每月开展一次班主任工作交流会,合力探索班级管理的新路径与新方法;进行优秀班主任两会一操一餐观摩,助力班主任团队持续发展;举办以“教育的星空下起航梦想的晨曦中奋进”主题班主任论坛,推动班主任队伍的成长与进步。5.凝聚家校合力。组建新一届家长委员会,召开家长会、家委会,收集调查问卷,征集家长意见;常态化开展家长开放日、家长进课堂、家长护学岗活动;全体教师积极参与“万名教师大家访”,通过入户家访、电话或微信交流等形式,筑牢家校纽带,形成教育合力。(二)教学管理,提质增效。学校立足教学常规,实施精细化管理,不断推动课堂改革,提高教育质量。1.推进“三个课堂”建设。①锤炼以生为本的第一课堂:开足开齐国家课程,打造精品课程即“悦读阅美”阅读课程、体育走班课程、音乐陶笛课程、书法课程、五园联动劳动课程,推动五育并举融合育人;②巧拓多彩缤纷的第二课堂:开设了非遗类、科技类、体育类、美术类、音乐类、书法类等八大类社团课程,既保留了陶笛、国画、皮影、空竹、剪纸、戏曲、功夫扇等传统特色项目,又紧跟时代步伐,增设了网球、击剑、AI算法等前沿科目,还将其中的陶笛、戏曲、皮影等作为精品课程,培养学生个性特长;③链接实践育人的第三课堂:建构了以“参与劳动实践”“追寻红色基因”“体验民俗物产”等主题系列活动体验课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2.规范常规管理。进一步完善《实验小学教学管理规程》,通过规程来指导、督促课程的实施和教学管理的落实。实行领导“一日四巡”及干事包年级巡课制度,通过推门听课、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反馈指导,每周五进行公示、每月底汇总考核,提高教学管理和督促的力度。3.推广生本课堂。“学思育行”生本课堂模式在四、五年级稳步推行。通过每月一次课例展示、两次成果分享,四次交流研讨,深化了生本课堂成效。4.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构建了“1+2+X”教师多元成长体系,对教师实行梯队培养,致力打造一支名师引领团队,树立一批,带动一片,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青年教师的培养推行“五个一体化提升工程”,通过“半亩方塘”读书会、青蓝结对、“雏雁杯”赛教等多种形式促使青年教师快速成长。(三)安全保障,多维守护。继续推行“1236”的安全管理体系,全面保障师生安全。1.抓好安全教育主渠道。开通“安全小课堂”“安全直通车”、进行“安全专题教育”“安全网络宣传”、推送“安全温馨提示”,搭建起全面有效的安全警示教育阵地。在512、119等的安全教育节点,进行安全教育宣传,并聘请校外专业人员对全体师生进行安全教育。2.落实安全管理常态化。安全隐患排查常态化:坚持分管领导检查与各部门自查相结合的管理模式,确保安全事故为零;安全教育活动常态化:利用主题班队会、国旗下讲话、网络平台等开展了丰富多样的安全教育活动;安全演练常态化:每月开展一次安全演练,提高学生自护自救能力;“五维护学”常态化:建立了“家长护学”“校警门卫护学”“交警特警护学”“值周领导和教师护学”“班主任学生护学”的五维护学模式,在校门口两侧200米安装了摄像头,扩大了监控范围。(四)食堂管理,健康赋能。1.严把“四个关口”。牢固树立“优质服务,安全第一”的意识,精心严把“四个关口”即:人员“上岗”关、采购“验收”关、服务“质量”关、餐具“消毒”关。2.规范食堂管理。严格按照“日管控—周排查—月调度”的食堂管理要求,根据“日管控任务清单”和“周排查任务清单”,做好排查,对于发现的问题立即整改,每月召开一次食品安全调度会议,全局协调食堂管理工作。3.改善食堂条件。更换餐桌、操作间设施设备,给储藏室更换了空调,粉刷了餐厅墙壁,二楼楼梯墙壁上安装了防尘板,更新了餐厅墙体文化,改善了师生的用餐环境。4.进行“领导圆桌餐”。每周进行一次“领导学生圆桌餐”,深入了解学生对于饭菜的需求和要求,不断提高食堂的管理水平和饭菜质量。二、取得的主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一年来,学校先后荣获“国家级国防教育示范校”“陕西省小学体育运动联盟副理事长单位”“陕西省体育传统特色学校(篮球)”“陕西省第十七届书信文化活动优秀组织单位”;“渭南市教育系统清廉学校示范校”“渭南市体育传统特色学校(击剑)”大荔县“先进党支部”“三个课程建设示范校”“心理健康教育示范校”“平安校园”“体艺卫工作先进集体”“节水型校园”等荣誉称号。荣获大荔县中小学校园足球联赛小学男子组二等奖、小学女子组第四名,大荔县“传唱红色经典弘扬民族精神”合唱比赛三等奖。在“渭南市优秀社团评选”活动中“机器人编程班”获一等奖、“宏越击剑班”获二等奖、“翰墨国画班”获三等奖。多名师生荣获省市县表彰奖励:刘娜、马洋、周汉琴老师被评为渭南市教学能手,杨璐、刘娜老师被评为大荔县思政标兵,马洋老师被评为大荔县师德模范,王晓萍、张瑶、赵婷老师被评为大荔县优秀班主任;车丽老师被评为陕西省第二十四届学生信息素养提升实践活动优秀指导教师,冯欢老师在渭南第十届青少年运动会中被评为优秀裁判员,张涛老师荣获大荔县第七届中小学足球联赛优秀教练员。董一涵等5名学生被评为大荔县三好学生,王淇菲、牛晓桐被评为大荔县优秀学生干部。多名师生在省市县教育教学活动中获奖:王新娟老师在陕西省创新课堂活动中获三等奖,侯娇娇老师在渭南市新课标新教材新课堂活动中获一等奖,王新娟、王辉姗两位老师在大荔县教师基本功比赛中分别荣获特等奖、一等奖;薛少红老师在实验小学教育集团举行的“不忘初心正师风立德树人铸师魂”师德师风演讲比赛中荣获一等奖。白智鑫等9名学生在陕西省第二十四届学生信息素养提升实践活动中分别获一二三等奖,王明朗等5名学生在渭南市“体彩杯”第十届青少年田径运动会中取得优异成绩,闫新尧等5位学生在2024年中国小篮球系列活动—渭南赛区u10比赛中荣获一等奖,王淇菲同学在大荔县“新时代好少年礼赞新中国奋进新时代”主题教育演讲比赛中荣获二等奖。三、目前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1.存在问题(1)青年教师在课堂教学和班级管理方面缺乏经验,对学科素养掌握不够深入,在班级管理上缺乏一定的策略,需不断提高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能力和班级管理水平。(2)学生综合素养评价的方式、方法还不够完善,需不断进行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以科学有效的评价体系推动五育并举融合育人。2.整改措施(1)多措并举提升青年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和班级管理能力:加强课标学习和业务培训,把教育专家请进来,让青年教师走出去,举办青年教师新课标新教材学习心得交流、读书分享、班主任座谈等活动,不断提升青年教师的学科素养和班级管理水平,以理论指导教育教学实践;开展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课堂教学展示、班级管理论坛等活动,以实践强化理论学习;进行结对帮扶,发挥骨干教师的引领、示范、辐射作用,以“青蓝工程”推动青年教师快速成长。(2)整体规划对学生综合素养评价的方式、方法,深度体现新时代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要求,形成科学有效的学生综合素养评价体系。四、下一步工作思路:1.坚持师资发力,在精进技能上下功夫。以教育家精神引领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通过课标研读、榜样示范、基本功训练、课堂展示、星级提升、骨干培养等多种途径,不断提升教师专业技能和综合素养。2.坚持创新驱动,在课堂改革上下功夫。积极推动“学思育行”生本课堂的实践研究和逐步推广,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主体性,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进一步提升教育教学质量。3.坚持评价导向,在五育融合上下功夫。积极构建学生综合素养评价体系,从德、智、体、美、劳和人文素养六个方面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细化评价的内容,变革评价的方式,优化评价的过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4.坚持品牌立校,在追求特色上下功夫。加大特色课程的实施力度,不断丰盈特色课程的生命内涵;丰富社团课程的种类,积极探索课后服务社团课程在“双减”背景下实现“提质增效”的有效路径,彰显学生个性特长;不断拓展实践课程,积极构建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联动机制。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