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大荔县> 大荔县教师进修学校(陕西开放大学大荔县学习中心)

大荔县教师进修学校(陕西开放大学大荔县学习中心)

发布时间: 2025-03-28 14:41
单位名称 大荔县教师进修学校(陕西开放大学大荔县学习中心)
宗旨和业务范围 为全县中小学、幼儿园校(园)长和教师提供专业学科培训、班主任培训、校长培训及新任教师培训;中小学继续教育;成人学历教育。
住所 大荔县城东新街9号
法定代表人 李月锋
开办资金 205万元
经济来源 财政补助
举办单位 大荔县教育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344.12万元 320.28万元
网上名称 大荔县教师进修学校(陕西开放大学大荔县学习中心).公益 从业人数  33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4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2024年度,在大荔县教育体育局领导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严格执行本单位章程,按照核准登记的宗旨业务范围开展活动,规范使用证书。现将一年来的履职情况公示如下:一、开展业务活动情况:1.继续教育学科培训2024年6月至12月,依据《渭南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划》,组织开展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络培训,423名教师参加。培训采用远程方式,以学科培训为主,涵盖公共课、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自主选学、教育教学基础理论考试和学习总结提交等内容,有效提升了参训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及学科素养。2.新任教师入职培训11月30日至12月1日,由大荔县教体局主办、教师进修学校承办的新任教师集中培训在洛滨初中举行,301名新任教师参加。培训遵循“全员参与、专家引领、自主研修”原则,内容丰富,包括理论知识、实践分享和研讨,促进了新任教师之间的交流与专业成长。3.特岗青椒教师计划2024年6月,第七届“青椒计划”特岗教师培训结束,我县93名特岗教师参加。课程通过网络平台直播授课,内容涵盖通识课程和18门学科课程,涉及师德师风建设、家校共育、心理健康、信息技术及各学科教学方法等,结业率达91.4%。4.新圃计划推进邀请专家结合县情,通过前期论证、走访交流、调查问卷等形式,初步形成《新圃计划》三年培训体系实施方案,包括培训队伍组建、课程体系开发、培训管控、效果评估等实施细则。同时开展2024年教师培训课程申报工作,推出副校长武广《树立家国情怀落实立德树人大思政课程之大美大荔》和工会主席辛刚《规范汉字书写,涵养文化自信》两节课程,并在新任教师培训中分享交流,后续将继续推进课程讲授及研磨。5.学历教育工作不断加强制度建设,形成涵盖招生、教学、考核、学籍管理、质量管理、学习支持等方面的完善教学管理制度体系。3月,学校整体搬迁至新校区,新校区配备标准化考场、试卷保密室、机考机房、会议室等,接入千兆光纤及专用服务器,硬件设施得到提升。成立招生办公室,充实人员,规范招生工作,开展招生业务培训,杜绝虚假宣传。同时,组织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学历达标项目,助力乡村振兴。班主任团队精心组织教学活动,利用优质网络课程资源并结合本地学员特点开展针对性服务,定期组织学习交流活动。考试工作严谨部署,成立领导小组,落实责任,细化环节,签订责任书,并做好后勤保障。6.社区教育工作组织人员赴榆林开放大学等地考察学习社区教育工作,更新理念,明确方向。社区教育指导中心积极作为,申请补助资金,装修布置艺术活动室,购买学习物品,联合大荔县文化馆开展二胡培训、书法培训、舞蹈培训等活动,并在非遗展览体验馆开展刺绣体验活动。二、取得的主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教育教学质量提升:通过开展继续教育学科培训、新任教师入职培训、特岗青椒教师计划等,有力提升了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为学生提供更加优质的教育服务。应急救护能力增强:“校园守护・救在身边”教师综合素养提升应急救护专题培训的开展,使全县教职工应急救护意识得到强化,基本应急救护知识知晓率和技能掌握度提高,为平安校园、健康学校建设提供了有力保障。乡村振兴助力:陕西开放大学大荔县学习中心本着立足于大荔,服务于大荔的办学理念,为有学历需求、有专业技术提升的各行业人员提供多样化、有特色、有质量的学历教育,通过在村级干部队伍中组织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学历达标活动,培养了一批大学专、本科层次学历的村干部,提升了基层干部推进乡村振兴的能力,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了人才支持。社区教育发展:落实社区教育工作,联合大荔县文化馆开展社区教育二胡培训、书法培训、舞蹈培训等活动。丰富了社区居民的文化生活,充分体现了我校在提升社会整体教育水平和促进地方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三、目前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一)存在问题学校硬件设施不足,教师培训工作和组织考试需借用小学教室和大礼堂。培训师资力量有待强化,外聘专家教师虽有一定行业知名度,但授课时间有限,与本校教师、学员交流互动深度不够,难以对教师们后续教学实践持续跟踪指导,“一讲了之”现象时有发生,教师们无法充分汲取专家精华并有效落地。培训方式创新性不足,仍以传统集中面授为主,课堂讲授、讲座报告等形式占比较大,线上培训资源开发利用不充分,缺乏虚拟课堂模拟教学、在线互动研讨等适应新时代教师学习特点的多元培训模式,难以满足教师灵活学习、即时交流的诉求。(二)整改措施针对学校硬件设施不足问题。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设备利用率,与周边学校或机构建立资源共享机制,制定长期和短期的设施使用计划,通过借用或交换使用设施等措施,确保教师培训、继续教育培训、考试实施等活动能够有序进行。全方位提升师资队伍。建立外聘专家教师资源库,除邀请一次性授课专家外,重点挖掘本地教育名家、学科带头人等长期合作对象,要求他们在授课后提供线上答疑、定期回访等后续服务,与本校教师建立师徒结对关系,对教师教学实践给予持续指导,促进教师专业成长连贯性。创新培训方式方法。加大线上培训平台建设投入,整合优质教育资源,开发系列微视频课程、在线直播课程,设置课程讨论区、作业提交批改功能,方便教师随时随地学习、交流,同时利用数据分析教师学习轨迹,为个性化培训提供支撑。四、下一步工作思路:展望2025年,教师进修学校将以高瞻远瞩的视角做好顶层设计,聚焦于补短板、强弱项、创特色,把解决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的关键问题以及提升教师必备能力作为一切工作出发点与落脚点。在教师专业发展关键问题上,我们将深入调研,精准定位当前教师队伍存在的不足。针对部分教师在学科知识前沿领域认知不足、教学方法陈旧缺乏创新等短板,制定系统性的改进方案。同时,强化教师在信息化教学、教育评价等方面的薄弱能力,通过开展专项培训、工作坊等形式,助力教师提升专业素养。此外,积极鼓励教师结合学校特色与地域文化,探索创新教学模式,打造独具特色的教学风格,形成一批具有示范效应的教学案例。为构建完备的教师培训体系,我们计划用三年时间精心打磨。在这一过程中,将广泛整合各类优质教育资源,搭建起涵盖线上线下、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多元化培训平台。线上,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丰富的网络课程,供教师自主学习;线下,组织专题讲座、实地观摩等活动,增强培训实效性。同时,着力组建一支基本稳定的培训团队,该团队由域内经验丰富的骨干教师与域外教育专家相结合。域内教师熟悉本地教育实际情况,能够提供贴合实际的教学经验与建议;域外专家则带来先进教育理念和前沿研究成果,拓宽教师视野。通过双方优势互补,为教师提供高质量培训服务。依托开放大学教学体系,我们将充分利用其丰富的教学资源和成熟的教学模式,与开放大学建立深度合作关系。共同开发适合在职教师进修的课程,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以终身学习平台建设为重要抓手,不断完善平台功能,丰富平台内容。一方面,稳定学历教育,为社会各界人士提供提升学历层次提供便捷、高效学习渠道,培养更多专、本科层次学历人才,助推乡村振兴;另一方面,大力推进社区教育,积极开展各类社区教育活动,满足社区居民多样化学习需求,促进社区教育繁荣发展。此外,积极开展老年教育试点工作,结合老年人特点和需求,开设丰富多彩的老年教育课程,如书法、绘画、音乐、健康养生等,丰富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助力学习型社会的建设。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